APP下载

“岭上云・荣宝斋当代篆刻名家邀请展”研讨会纪要

2016-11-22

艺术品 2016年9期
关键词:篆刻家篆刻展荣宝斋

资讯・市场

“岭上云・荣宝斋当代篆刻名家邀请展”研讨会纪要

2016年8月6日,由荣宝斋主办、荣宝斋书法馆承办的“岭上云·荣宝斋当代篆刻名家邀请展”在北京荣宝斋大厦开幕。长期活跃于印坛的当代篆刻名家及数百位篆刻爱好者参加了开幕式。展览开幕式及学术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对此次展览给予极大肯定,纷纷表示此次展览无论是学术品位还是作品质量都是最高的专业水平。现将研讨会内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曾翔 高兴万岁

张树 看破放下

蔡大礼 诗到无人爱处工

熊伯齐(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我是1973年来荣宝斋工作的,之前荣宝斋从来没有像这次活动一样这么重视篆刻,推动篆刻艺术的发展,这是一件功德。篆刻是书法的延伸,因此篆刻风格的形成,与书法风格密切相关,前人已与我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篆刻应尽力避开时风,避开“流行”,服装可以流行,歌曲可以流行,书法篆刻是千秋万代之事,所以不可以追求流行。

我是从荣宝斋走出去的,我的篆刻艺术也是从荣宝斋开始的。我从1980年开始在荣宝斋工作,所以感触良多。荣宝斋,还有熊老师,在我的艺术创作道路上,给我很多的帮助和指点。这次邀请展规模这么大、层次这么高、范围这么广在荣宝斋也是第一次。参展的作者七十一人,每一个人都比较具有代表性。我觉得这次展览有两大特点,第一是艺术家年龄跨度特别大。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跨越了近半个世纪,展览中这种人员的组合是很少见的,说明这个展览有一个传承的意义。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已经树立起他的艺术风范与威望,年轻的艺术家在这几年也是突飞猛进地成长,而且还创造出了更加丰富的艺术面貌。第二是荣宝斋作为文化企业,将这次参展的篆刻作品同时推向了市场,每件展品都有售价,实际上,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展了,展览结束以后的生发、延伸,所产生的的经济产业链,我觉得也是很了不起的。我曾经听一个艺术家讲艺术品要在市场上接受检验,这确实是荣宝斋得天独厚的一个优势。展览举办的非常好,也希望今后我们老、中、青三代艺术家能够同心同德共同把篆刻艺术的事业做得更好,谢谢。

王丹(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荣宝斋在我们心目当中是很有地位的,记得我第一次到荣宝斋是1980年,当年看到一些篆刻家能在荣宝斋挂单很羡慕。百年老店接地气,而且在市场经济上有一定作用,第一次举办这样的篆刻展览意义很大。篆刻的包容性很强,这两年对当代书法有各种讨论,所谓的“丑书”“俗书”等,经常能听到。但是还没听到有谁说“丑印”的说法。不管你刻得多写意、多工稳,都有人欣赏。像陈国斌先生刻得那么放,我们印人看了也能找到某种信息,觉得也挺有意思。一些偏中庸的,汉印风格的,也是味道十足。甚至有一些民间风格的,刻得也很生拙,想法也很多,在这里面都能找到一些欣赏的元素,没有感觉到里面有不同风格的派系之争,可见展览是很包容的。

邹涛(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

我出国有二十多年了,在国内参加这样的展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感谢荣宝斋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我写过一些篆刻文章,也出过书,篆刻家的前提首先是一位书法家,不会书法就别搞篆刻了。而且篆刻家有可能还是画家,是会画画的,像在座的王丹、徐海等。书法在当代有墙面艺术的特点,欣赏起来会比较容易一点,篆刻相对来说要难一点。这次展览,还有市场的概念在里面,目前篆刻市场的概念还没有彰显。荣宝斋的这次篆刻展,将篆刻艺术推向市场,也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希望这一项活动能持续下去,把篆刻的文化和市场效益进一步提高。

林尔(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

今年在北京有两个重大的篆刻展览,一个是“中国篆刻院十周年篆刻展”,注重篆刻的衍生品,一个是这次“荣宝斋岭上云篆刻展”。荣宝斋是一个百年老店,在全国名声这么大,准备举办篆刻、书法、绘画三大展览,将篆刻展放在第一位。篆刻艺术有荣宝斋的重视,我想它会走得更远。

陈大中 宁作我

甘海民 快意逍遥

魏杰 大方若圆

朱培尔 已无滞碍

邹涛 真实不虚

王丹 作笔墨佛事

林尔 吐故纳新

刘洪洋 闻过则喜

李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今天篆刻家云集荣宝斋是值得祝贺的一件事。联想起八九十年代,全国成立几百个印社那种红火的场面,今天很有那种感觉。像这么突出的,这么有特点的一个篆刻大展在业界还真是不多。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国美术馆做的“中国篆刻大展”,我们才知道篆刻还可以在中国美术馆这样大面积展览,那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展览。后来有国家画院的大写意篆刻展,很有意思,篆刻作品展是可以灵活的,随便安插、随便布置的一个展览形式。荣宝斋岭上云篆刻展的特点是从展览设计到遴选作者经过全方位的考量,不管刻得写意或工整,即使不是中国书协会员,也一样受到邀请来参展。荣宝斋作为行业的权威,有这样一个开放的心态,我觉得做得很到位。这次展览是第一届,希望能一届一届的再继续做下去。

冯宝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

当代篆刻艺术的发展是一步一步按照它内在的发展规律往前走。这其中有内在因素的影响,也有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的影响就是篆刻家,他们本身应该是优秀的书画家,而一个黄金定律就是以个性化的刀法刻个性化的篆书,最后才能够成就个性化的篆刻风格。外在因素是时代审美的变化。在“八五新潮”之后,慢慢地一直发展到现在,整体上感觉艺术的发展轨迹是向着传统回归,但是这不妨碍个别艺术家朝着他自己认定的那种审美的方向走,比如今天我们看到的曾翔老师的那个探索,好像是在陈国斌先生的风格上继续大踏步的前进。因为他是合逻辑的,所以就会有继续发展的空间。祝愿当代篆刻越搞越好。

徐庆华 会心不远

戴文 大块假我以文章

范正红 袭明

冯宝麟 霓裳

冷旭(辽宁画院副院长):

首先对这次展览表示祝贺。今天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本人也忝列其中,深感荣幸。荣宝斋是百年老店,是国际性的文化艺术机构,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今天这次活动,就应该是其中重要且隆重的一笔。荣宝斋这次展览切入点非常好,把篆刻这种传统的文化艺术旗帜鲜明地推向了市场,也推向了整个社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篆刻委员会,这些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篆刻活动,扩大了篆刻队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又提升了篆刻艺术的学术高度和篆刻艺术的学科建设。这次荣宝斋又找到了自己的特点,把篆刻艺术推向了整个社会,下一步要推向交流领域、收藏领域,这对下一步篆刻艺术的发展和篆刻家队伍的繁荣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柳晓康 花不知人瘦

徐海 彻明

高庆春 事不避难

张建平 别有烟霞似弟兄

唐吉慧(青年篆刻家):

我原来是公司的一个小白领,然后业余喜欢写字、刻印,还喜欢写作。2014年的时候去中国篆刻艺术院进修了一段时间,要感谢骆院长对我们的培养。荣宝斋这次篆刻展,我觉得对篆刻艺术是一个很大的支持,我相信篆刻的明天会更美好。

阴凤华(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

南有西泠印社,北有荣宝斋。这是一个让人很向往、很神圣的地方。这次举办篆刻展起得名字特别有味道—“岭上云”,用了“西泠八家”丁敬诗中的诗句。我也希望荣宝斋这个展览能够继续延续下去,肯定会越做越好。

刘洪洋(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

这次邀请展中的作者都是高手、名家,作品质量非常高,作品集的出版质量也是非常高,展览布置以及进到荣宝斋之后的整个环境、整体的氛围,一切体验都是极佳的,对我们影响非常大。从作品的高质量上来看,表明了对传统的一个承传过程,也表明了当代篆刻人的初心。这个展览既是进入传统、又不忘初心的一个展览,而且是风格多样、个性鲜明的。

柳晓康(西泠印社社员):

最近这几年篆刻活动特别多,篆刻发展到现在,也可以算顶峰时代了。荣宝斋在全国有很多分店,也可以把分店的篆刻业务开辟下去。像这样高规格的篆刻活动,荣宝斋把销售同时加进去,也是开了一个先河。有了第一届,希望第二届、第三届一直延续下去,一定会做得更好。

范正红(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

荣宝斋搞这样一个活动,它的意义是不同凡响的。从篆刻展览的活动来讲,品位很高、很精致,从展览到作品集等方方面面都做得相当好,这在于荣宝斋有雄厚的积淀和它自身的品牌。荣宝斋的这次篆刻展为篆刻作者开拓了一个新的、不同性质的平台,我觉得应该感谢荣宝斋。荣宝斋是一个顶级的经营艺术品的权威场所,原来对荣宝斋的印象是主营书画,这次把篆刻家集中起来单纯举办篆刻展,反映出荣宝斋开拓的思路,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就是把篆刻艺术作为一个整体的艺术门类,引入进来作为一个专题性的活动,这对篆刻作者是一个新的平台。相信荣宝斋以后会加大力度让篆刻艺术在这样一个新的平台上发扬光大。

刘生东 明月入怀

赵立新 德乃福根

杜延平 如将白云

李继东 和众敬事

魏杰(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

荣宝斋是我们心目中的一个圣殿,它是集出版、销售和展出为一体的单位。这个展览做得特别好,推出了好多新人。我记得九十年代初荣宝斋就出过《中国篆刻》那样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刊物,非常有档次,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停刊了,实在是很可惜,希望以后这样好的一个刊物能够继续出版下去。

蔡大礼(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荣宝斋是百年老店,是我们心目中很著名的文化品牌,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非常雄厚。我作为在北京成长起来的孩子跟荣宝斋是有情结的。这个展览能有这样高的水平和这样专业的程度,同荣宝斋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传承是有关系的。当年荣宝斋做的篆刻杂志是很专业、档次很高的一个刊物,现在从全国来讲,这样纯粹的、有全国影响力的刊物,还是没有。这个展览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开始,相信荣宝斋今后会有更多这样具有高端学术品位的活动,荣宝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高庆春(中国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这个展览档次、水平非常高。从前期的宣传到今天的展览乃至作品集的出版,都做得很好,感谢荣宝斋付出的辛苦。篆刻活动非常难做,都不愿意接这个活儿,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把篆刻做好、做大、做强。我们篆刻界的同仁们,要不断把自身的修养、篆刻技艺做深,不断地补充养料,朝着努力的方向与既定的目标深入挖掘、深入地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还要有一种时代的担当,除了自身的篆刻要做好,我们要不断地去影响周边的人,来扩大篆刻爱好者的队伍,我觉得这个也很重要。谢谢。

吴砚君 钟鼓之乐

尹海龙 寿如金石嘉且好兮

徐鼎一(《荣宝斋》杂志主编):

非常感谢这么多优秀的篆刻艺术家能够到荣宝斋来做客。一个了解艺术、懂艺术的人都知道,篆刻是高大上的,因为在方寸之间要得真如,要能够有性格的体现,真是很难很难。我自己是一个篆刻的门外汉,但是不影响我对篆刻的欣赏和感受、对篆刻艺术家的尊敬和尊崇。荣宝斋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单位,范存刚先生做了荣宝斋法人代表以后,一直要求荣宝斋学术和经营要结合在一起。这个展览一是出了高端的作品集,另外荣宝斋的两本杂志,一是我现在编的《荣宝斋》杂志,还有《艺术品》杂志,陆陆续续要做几个专题,把后续的工作做好。按照范总的想法,今后荣宝斋书法馆也可以为篆刻家挂单,有推广篆刻家的作用,让当代人都了解到好的、优秀的篆刻艺术家,创造更大的价值。

徐海(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今天坐在荣宝斋感触万分。我们十四五岁开始,一个礼拜不骑上车到琉璃厂来一趟,就浑身难受,回去的路上揣个一毛钱两毛钱的石头,很高兴。在当时物质生活水平较低的时代,拿个印章在那儿抠觉得有意思,于是乎,玩成今天的一个事来,那种虔诚和喜爱也是一个时代决定的。篆刻在当代还没有产生什么争议的原因,我感觉是因为篆刻和书法比起来,篆刻的表面技术难度比书法高。每个人拿起毛笔都敢写,但不是随便一个人拿起刀就敢刻。当代搞篆刻的群体在扩大,创作的天地也很宽,现在篆刻的文献材料比明清、民国期间都要丰富,所以没有理由搞不好。还有篆刻的风格问题,任何风格都有好的,都有不好的。所以也希望荣宝斋这个篆刻展能够延续下去,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升华展览的内容,将展览办得更加专业。

李强 个中真趣

张公者 三民主义 千古江山

崔志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

荣宝斋的这个展览,在作者遴选上特别严格,将学术水平放在第一位。我认为当代篆刻是篆刻历史的高峰,是超越古人的,尤其近三十年。我们篆刻作者所看到的文献资料,古人是不可想象的。从篆刻的人数上来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所有篆刻人员加一块儿也不一定有今天人多,所以说我们不能厚古薄今。

张公者(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刊副社长、副主编) :

第一,在当代的中国画、书法和篆刻这三门艺术当中,将来能够留到历史上的篆刻家应该是最多的,而且当代篆刻代表了历史的一个高度。留到历史上一定要具备个性和共性两个方面,共性就是这门艺术所共同遵守的规律,也就是篆刻有篆刻的艺术语言和规律。还有就是个性,目前篆刻人员这么少,但是风格又这么多。第二是关于荣宝斋这次展览,在中国书协和中国篆刻院做的篆刻大展的优点基础上又融入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前期网络的宣传,做到那么火爆,那么有影响,是非常了不起的。第三个谈的是荣宝斋,跟范存刚先生交流,荣宝斋马上还要做书法、绘画的展览,以提名或邀请的方式,这代表了荣宝斋的一个品位和眼光。范存刚先生本身也是书画专家,百年老店荣宝斋现在把学术放在前面,以学术带动经营,我觉得是荣宝斋的一个转型,我觉得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李平 落月摇情满江树

孙长铭 吾日三省吾身

朱天曙 寂廖抱冬心

陈靖 麻十束为缪

刘少白(青年篆刻家):

首先感谢百年老店荣宝斋做这次篆刻展,说实话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情。我们作为年轻人,“八零后”的印人,在座的都是前辈、老师,我们都是临着各位老师的印章长大的,真的很激动,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妄谈什么,只是对荣宝斋表示感谢,对各位老师表示崇敬,然后我们晚辈好好学习。

李定三(青年篆刻家):

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认识各位前辈,学习篆刻这一传统的国学精髓,借古开今,继往开来,请大家多指导。

赵立新(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这个展览提出要办的时候,我是最早知道的,这一次可能有三分之二的参展作者的电话是我提供的,因为我跟大家熟悉。非常高兴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也希望这样的活动多搞点,咱们也多见一见,再不见就老了。

朱培尔(《中国书法》杂志主编、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这个活动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们都知道荣宝斋的品牌影响力,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这个展览对参展人员的选择,它一方面是对我们当代印人的一个肯定,对我们篆刻几十年以来一个重要的总结,又是对我们的一个鞭策。最近几年,中国书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西泠印社、中国美术馆,包括这一次荣宝斋的篆刻展,可以说是交相辉映、各具特点,每一个展览在形式与内容的侧重点上面都有大的不同。篆刻展览不一定需要那么多的人参与,但是它要有高度。我们老一辈篆刻家每次活动都能看到他们新的作品的出现,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尤其是对年轻的篆刻家来说,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的动力、创造力。“岭上云”用丁敬的诗来做这样的一个展文,它是在肯定我们创作成果的同时,还是对我们这批人的鞭策。

王登科(荣宝斋《艺术品》期刊主编):

非常荣幸参与了从策划到展览开幕的整个过程。篆刻虽然是小众,但就是由于它是小众,所以更需要庄严地去对待。我们说庄严佛净土,佛要金身,那么艺术也需要。像今天篆刻展展厅、展柜、灯光等一系列的高端布置,都是沿着这个原则来进行。在范总的部署下,荣宝斋从今年开始陆续做了“世纪的背影—荣宝斋藏近代京派绘画展”“墨鸳鸯—荣宝斋藏近现代名家楹联展”“荣宝斋2016当代名家书法年度提名展”“荣宝斋当代艺术名家学术对话系列展”等一系列展览,荣宝斋会沿着自己学术和市场的视野将活动继续做下去,这也是荣宝斋文化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这一次篆刻展,会有更多的篆刻家纳入到荣宝斋画廊和全国各分店挂单的行列。最后感谢大家冒着酷暑光临,也给荣宝斋提出了这么多的期许和想法。

责编/杨 薇

萧汉 人长寿

唐吉慧 振振君子

李定三 任重道远

衣雪峰 宜有千万

猜你喜欢

篆刻家篆刻展荣宝斋
北京城建集团举办职工书画篆刻展
周少剑
周少剑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荣宝斋》征订
《荣宝斋》
《荣宝斋》征订
陈巨来印学思想举要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论刘孟伉先生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