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糖尿病教学中的效益评价
2016-11-22姜俊玲朱永钦黄连梅庞健丽周卓宁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
姜俊玲,朱永钦,黄连梅,庞健丽,周卓宁,刘 鹏(.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
微课在糖尿病教学中的效益评价
姜俊玲1,朱永钦2,黄连梅2,庞健丽1,周卓宁1,刘鹏1
(1.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530011;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530001)
[目的]探讨和评价微课在糖尿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和中医学专业4个班级400名学生,按照专业分为微课组和传统组2个组别,微课组212名学生,传统组188名学生。微课组采用微课教学方式授课,传统组运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理论笔试考核方式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微课组在授课方式和师生互动方面的满意度优于传统组,微课组理论考核的优良率亦明显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微课在糖尿病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糖尿病;教学;评价
微课的全称为“微视频课程”,是指授课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等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1],其具有主题突出、资源多样、形式灵活、教学时间短及针对性强等特点。微课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提出[2]。医学教学有其特殊性,不单是靠网络、靠自学可以成就的学科,它仍然需要教师结合临床经验的授课和讲解,所以如何将微课与课堂授课更好地结合,如何让微课在医学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其作用尤为重要。因此,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完善微课课程,能更好地提升医学教学效果。本研究将微课在糖尿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中西医结合专业和中医学专业4个班级400名学生,按照专业分为微课组和传统组2个组别,212名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列入微课组,188名中医学专业学生纳入传统组。微课组男生107人,女生105人,年龄在19~23(21.3±0.5)岁;传统组男生96人,女生92人,年龄在20~23(21.4±0.3)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两组学生选用教材相同,内容均选取由葛均波等主编的第8版《内科学》[3]第七篇“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中第二十一章第一节“糖尿病”进行教学。
1.2.1微课组教学方法微课教学分3步进行。①授课教师于教学前请微课组组长负责收集整理本组学生对“糖尿病”的关注热点、疑难点等,以进一步明确授课重点,如糖尿病的分型、临床诊断、并发症和治疗措施等,将收集到的相关内容制作成时长约为8min的微型视频。②授课教师于教学前一周将微课视频发送给微课组学生,告知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加深对“糖尿病”的进一步了解。③授课教师结合临床经验对微课中所涉及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做最后总结。
1.2.2传统组教学方法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内容,采用教材、多媒体课件和临床经验相结合方式进行教学。
1.3评价指标课程结束后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和专业理论考核两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3.1问卷调查内容通过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学课件的制作、授课时间、授课期间师生互动等方面评价学生对授课的满意度。
1.3.2理论考核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笔试考核“糖尿病”相关知识,以优良率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满分100分):①优秀:90~100分;②良好:75~89分;③合格:60~74分;④待合格:<60分。{优良率=[(优秀+良好)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方法课题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学生对授课教师评价满意度比较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通过对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课件制作、授课时间及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式评价。经χ2检验,微课组在授课方式和师生互动方面的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课件制作、授课时间方面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课程结束后,通过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笔试考核。微课组优良率是83.01%,传统组优良率为67.55%,微课组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学生对授课教师评价问卷调查情况 (人)
表2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课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延伸,突破了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丰富了教育手段。由于微课不受时空的限制,学者可以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学习,是翻转课堂、网络学习的基本素材和资源[4]。近几年,随着微课如火如荼般的发展,在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中微课资源也越来越多,但微课在高校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却刚刚开始[5]。如何充分利用微课,如何将微课与医学教学相联系,充分发挥微课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却是一个在发展中摸索的新的教学改革问题。在医学院校,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多,理解和记忆负荷大,医学生学习负担较重[6]。微课可以将医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转化成微型视频,借助多媒体、网络、移动通讯技术有效传播,使学习者能灵活把握学习时间,在短时间内围绕知识点进行简短、完整的学习[7]。
“糖尿病”是《内科学》中的重要章节,其内容丰富,一直作为医学生必修的临床医学课程之一,是衔接诊断学和临床的重要桥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微课组理论考核成绩以及学生对授课方式和师生课间互动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传统组,这说明了微课在医学教育中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微课这种新型的授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以及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但是,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改革的新尝试,由于其具有授课时间短等自身特点,并非适用于所有课程中[8],其所存在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考核验证,这也是今后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研究将微课引入《内科学》“糖尿病”教学中,探讨微课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构建一套导向明确、量化可比、简化易行,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的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完善过程中推广应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编制与之配套的并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的医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价问卷,为科学评价医学本科教学效果提供工具,从而进一步探讨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本科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实际教学效果,为微课教学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85-88.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3]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3-752.
[4]范福生.微课的制作及应用浅探[J].教学与管理,2014(16):36-37.
[5]陆叶,刘春宇,吴文倩,等.微课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14,26(6):145-146.
[6]李研,党世民,刘海丽.浅谈如何集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4-60.
[7]许卫中,宁玉文,许浩,等.医学微型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3):258-261.
[8]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3.
(编辑刘强)
G642.0
A
2095-4441(2016)03-0112-02
2016-08-15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编号:2014D49)
姜俊玲(1978-),女,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糖尿病的防治,E-mail:59186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