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盐池
2016-11-21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讲得再多也不为过、做得再多也不算多。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更多的财力保民生,以更大的精力抓民生”——这是盐池县近年来牢固树立的民生工作理念。
回望盐池县百姓生活,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映照着万家灯火,暖流涌动;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体现在百姓心坎里、口碑中。
百姓在“民生大餐”中体味幸福
近日,吃过午饭的青山乡古峰庄村村民罗忠红悠闲地在家门口平坦的路上散步。说到眼前这条道路的建设和变化,他有一肚子的故事和感慨。罗忠红说:“过去这路,哪像路啊!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别说行人,就是车都难走。现在这路光得很,道路硬化了,干啥都方便。”
每天清晨,盐池县麻黄山乡何新庄村86岁的何振帮老人都会到院里的小公园散步,活动活动筋骨。吃饭时间,灶上的大师傅会按时按点准备好一日三餐;乏了,整洁舒适的宿舍随时可以休息;闲了,就找院里的老伙计们唠唠嗑。偶尔头疼脑热,不用出门,喊一嗓子就有村卫生室的医生过来给他把脉查体量血压。
何振帮老人现在住的地方叫“幸福院”,是宁夏第一家农村集中养老服务中心。他儿子住在县城,曾给他买了套楼房,可他嫌上下楼不方便,加上儿孙平时工作忙,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去年,政府投资100万元在老家麻黄山乡何新庄村建起了老年服务中心,每月只需交300元生活费,吃、住、行、就医都有人照顾,何振帮第一个搬了进去。
“全村243户,60岁的老人就有101位,而大部分家庭的青壮年劳力都是常年在外打工,没空照顾家里的老人,现在有了集中养老的地方,可为大家解决了实际困难。”该村村支书何宝银说。
尘土飞扬的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破旧的房屋被粉刷一新……盐池县古峰庄村村民张玉东开心地说:“美丽乡村建设彻底改变了俺家的面貌,房子统一粉刷了,村道全部硬化了,现在我觉得农村比城市还美,咱们的日子过得是越来越美了。”
当为民承诺四个字化为一桩桩、一件件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时,“民生盐池”就不再只是一个个文件上的名词。
盐池,交出了一份幸福民生的优秀答卷。
21.2亿元“民生大餐”的背后
坚持民生优先,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优化政府投资结构,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6亿元,全部用于民生领域,全年民生事业支出达21.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1%。大手笔的民生保障投入、一再拉长的“民生账单”背后,连接着千家万户,受益的是每一个群众。
道路修建、水利建设……这些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政府考虑。那么,钱从何而来?
这些年来,盐池县始终把老百姓的需求和期待作为工作的第一落脚点,一方面,积极向上跑项目、争资金;另一方面,大力压缩财政运行支出,把部门勒紧裤腰带省下来的钱,毫不吝啬地花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把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民生工程倾斜,真正体现了民生优先的理财理念。
民生路上永不停歇
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不能让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盐池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及2015年改善民生的内容中,这些温暖的话语,展露的是一幅幅温馨的民生画卷。
通过多办为民惠民的实事好事,持续不断地提升民生福祉。
盐池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财力再紧,也要优先改善民生,力争每年为民生的财政投入占到县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改善群众居住环境,集中打造冯记沟老庄子、麻黄山赵记湾等美丽村庄5个,整治旧庄点5个;加快幼教基础建设,建成县第一幼儿园,新建花马池镇中心幼儿园,解决学前教育幼儿入园难的问题;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将特殊困难群众大病住院救助比例由原来的40%提高至50%,全年救助总额由每人3万元提高至每人5万元……这一份份规划中,为老百姓生活勾勒出美丽的画卷,也充分体现了盐池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信心和决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要看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就是要树立大民生意识,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盐池县县委书记滑志敏说:“尽管经济发展的压力大,深化改革的任务重,但盐池县持续改善民生的决心不动摇,还要强化,政府的投入不减少,还要增加,使大民生建设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让民生福利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