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生成策略

2016-11-21邵作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想象力想象文本

邵作萍

内容摘要:教学中的“生成”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素的自我建构。充分阅读文本,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寻找出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阅读点,这些策略都能促成学生的高效生成。

关健词:阅读教学 生成 策略

一.充分阅读文本。《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由此可以推出:要进行阅读教学,首要的工作就是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文本阅读,即与文本对话,在这个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对话,在交流中构建系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教师和学生各自对文本的充分阅读,才会有对话时有意义有价值有深度的话题。所以,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文本,这是生成的基础。学生阅读得越充分,生成就越多越有思考的价值。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灵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潜意识活动,一般指突如其来的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或是突然闪现的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设想。阅读教学中的灵感,主要指积极思维中的学生在对知识信息的忧心组合后而产生的新领悟、新看法。灵感常常出现在激情涌动中,因此,激发阅读的高涨情绪,是促进学生产生的灵感先决条件。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用情感去感染学生,并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与需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产生创造的灵感。英语教学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教育资源,可以说任何一名成功的教育家都是调动情感因素的高手,使学生内心真正被文章所蕴涵的美感折服,在情感的震撼、美感的愉悦过程中取得类似核聚变的教学效应。

三.寻找出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阅读点。想象是指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的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中心环节,想象深入到思维,才能有完整的创造思维。因此,想象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于语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想象来完成,又因为作者写作时,需要通过想象创造活生生的形象,因此,英语文本,特别是文学类文本,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绝好材料。比如,找到文章的“空白点”,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做合理的补充;又如,找准“分散点”,引导学生展开多向思维,不拘泥于一种想法,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探索,让学生在发散思维中巩固知识,接受教育,培养思维能力;再如,抓住“关键点”,即抓住教材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炼的关键词句,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体会,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

四.筛选核心问题。学生主动质疑释疑才是教学的最高层次。西方教育家布鲁巴克也说:“让学生自己提问,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先开口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生成的问题,显示课堂的动态开放,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自己的智慧随时监听课堂中的异动,使教学内容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中随教学情境的发展而不断生成。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阅读兴趣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提出的问题存在难易不等、层次高低的差别。教师应先将问题汇总,从中筛选出最适合探究的问题。上一堂课,既要尽可能地拓宽其艺术空间,又要选择一个“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作为一堂课教学的“关键点”。英语课的核心“点”是解决语言积累与运用这类问题的。“点”选择好了,接下来就要将“点”演绎成线、面与体,使之成为一个丰富而具体的点。一堂课会面临许多问题,但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这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然后用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学生最需要的问题跟进,这样便于教学评价与检测,使英语课获得清楚的“层次感”。比如,语言的习得与运用这一核心问题必须由单词、词子、篇章的“小”问题跟进,这样,英语学习才显示出其科学性。从思维上说,课堂教学的线索应该是一个“问题链”,丝丝入扣,环环相连。因此我们要果断地抓住富有思维价值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关键处浓墨重彩地组织教学。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北关小学)

猜你喜欢

想象力想象文本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打开新的想象力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