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锦斌:权力只能‘公转’不能‘自转’” 等5则

2016-11-21

红旗文稿 2016年20期
关键词:文化

李锦斌:权力只能“公转”不能“自转”

当前,我们党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上,标准更高一些、要求更严一些、行动更实一些。一是始终端正世界观,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安徽调研重要讲话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学习贯彻党章作为第一位要求,充分运用中心组理论学习等方式,原原本本地学、深入持久地学,持之以恒地固本培元、坚持不懈地“补钙强骨”。要着力强化“四个意识”这个“压舱石”,始终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坚定地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同时,着力抓好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这个“硬任务”,既吃透上情、把握下情,也抓好结合、凝聚力量,找准中央要求与安徽实际的结合点,努力把中央的普惠性政策、普遍性要求,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思路、举措和成果。二是始终端正权力观,坚定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共产党人的权力不像地球,既围着太阳公转又围着地轴自转,我们只能围着党和人民“公转”,不能围着个人利益“自转”。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摆正公私关系,做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把廉洁用权摆在首要位置,畏权如用火,慎权如履冰,时时自警、处处自省、事事自律,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三是始终端正事业观,坚定把美好安徽建设推向前进。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努力实现量变质变、脱颖而出、弯道超车;要以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发展,让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有机会,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要以良好精神状态保障发展。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各项工作来不得一丝飘浮、容不下半点虚功,不管形势如何复杂,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把状态调整到最佳,把劲头铆到最足。四是始终端正群众观,坚定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党员干部必须“身”入基层、“心”入群众。要注重在走访调研中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真实情况,推动解决一批带有普遍性的实际问题。

(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9月28日)

徐焰:鼓吹历史虚无主义者居心险恶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观念多元化和信息传输渠道多样化,大众表达意愿有了不少方便窗口,同时也使鼓吹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恶毒谬说有所泛滥。境内外敌对势力在舆论领域展开的攻势中,重要一点就体现在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为被打倒的反动势力扬幡招魂,并抹黑和丑化为创建和保卫新中国而奋斗的英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对邱少云烈士胞弟邱少华起诉孙杰(网名“作业本”)、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一般人格权纠纷案一审公开宣判,用司法方式捍卫中华民族英雄,揭露和抨击少数人抹黑民族英雄、伤害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的恶劣行径。很久以来,网络和其他一些媒体上不时出现打着“揭秘”“考证”等幌子散布谎言谬论的现象,对社会公共价值观、人生观都造成严重危害,尤其毒害青年一代的心理。深一步讲,这些邪说谬谈对历史已不止是“虚无主义”,而是一种反动,其目的是想否定新中国建立以来形成的核心价值观。那些别有用心者想否定和歪曲的历史,主要集中在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领域,攻击的主要目标指向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为之歌功颂德的对象又是被中国革命打倒的反动统治者、恶霸和反共将领,这正反映出特定的现实指向和反体制的意识形态诉求。按照这些谬说,当年革命领袖发动的政治斗争都是错的,像邱少云这样的英雄要么是虚构、要么是“傻”,依此逻辑的自然推论就是不应该建立和保卫新中国。如此解说历史,就是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其居心不是昭然若揭吗?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虽说在改革开放后的新社会环境中不能再过度强调阶级性,对意识形态的斗争却仍不可忽视,还要警惕敌对势力的心理舆论攻势。我国的法律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对那些旨在反对新中国和扰乱社会思想的言行自然要依法处理。打击这种恶浪,思想文化领域才能让正能量压倒邪说,从而使激励人民的“正气歌”能长久传扬。

(来源:《环球时报》2016年9月21日)

赵九思:资本莫助长低俗文化蔓延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文化行业迅速成为投资热点领域:2015年全国影院总票房为440.69亿元,占全球总票房的17.8%,居世界第二位;2015年中国游戏产业收入达到1407亿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这些文化产品在极大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同时,也出现让人瞠目结舌的“抗日神剧”,虚无缥缈的“魔幻穿越”,罔顾真相的“戏说历史”,阴暗灰冷的“宫廷斗争”……这两年十分火爆的魔幻剧尤为突出。尽管政府监管部门三令五申,低俗文化产品仍是不断出现,个中因由较为复杂,但从各年度文化领域的并购事件来看,资本对此推波助澜的力量不容小觑。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低俗文化产品不仅浪费大量社会资源,更严重伤害深厚传统文化的活力,严重侵蚀优秀民族文化的根基。低俗文化迅速扩散并占领广大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头脑,是可怕而危险的。低俗文化还严重干扰正向社会价值观念的养成。为扭转低俗文化蔓延的趋势,监管部门要为文化产品进入市场设立更为严格和明晰的审核标准,紧盯行业新情势,明确社会资本可以进入的领域,该立法的立法,该规范的规范,态度鲜明,毫不含糊,最大限度压缩低俗文化产品的生存空间。更重要的是改革评判方式,建立政府引导、资本参与、专家评审、公众评价、市场考验等多个维度的价值评判体系。对于偏离政策导向、业内专家和公众评价较低、市场反应很差的文化产品,应定期通过专用平台和指定媒体予以公布。应制定文化产品主创和投资方负面积分制度,超过一定分数的文化产品,增加更多和更为严格的审核程序,严重者列入黑名单,严禁进入文化产品行业。社会资本在投资文化产品时,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驱逐低俗,崇仰和敬重先进。切实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社会效益优先于经济效益。作为市场主体,文化娱乐企业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利用社会资本时,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投资项目,全面加强从产品创作生产到传播展示等各环节的内容自审。endprint

(来源:《环球时报》2016年10月10日)

[美]大卫·科茨:新自由主义的“药方”

新自由主义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案来克服中国持续崛起的障碍,即完全私有化和自由化。由于新自由主义将私营企业的竞争性市场经济视为理想的体制,所以对于其他任何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是自由化和私有化。如果中国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的方案,中国的崛起将会结束。完全私有化和自由化将会提高而不是减少不平等。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不会达到减少污染的目标。在中国,大型国有企业通常比私营企业有更好的环境记录。通过废除政府监管来克服腐败问题是一个不明智的政策。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适当的政府监管可以极大地改善经济表现,腐败应该通过其他方式来克服,而不是消除国家在经济中有价值的角色。将大型国有企业私有化不一定会导致它们被更有效运营的私有企业代替,还会对中国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外国资本可能会在关键产业中购买或者替换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导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济中获得强大的地位。国家将失去在关键产业中刺激经济前进的能力,而且前国有企业在这些产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银行机构的完全自由化对中国持续崛起不利。这将使中国出现金融动荡,投机性金融活动迅速蔓延到放松管制的金融系统中。经济发展需要一个面向未来的资本配置,而这个过程只有通过国家的积极作用才能实现。基础设施投资必须由国家来进行,如果不这样做,私人资本无法取代它的位置。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迅速扩张,比如交通、通信、电力方面,已经成为中国快速增长的关键性支撑。国家退出基础设施投资,会削弱而不是促进经济增长。如果全方位采取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中国的崛起将会变成衰落。对这种要求经济完全私有化和自由化的观点,我们应该认清它的本质,即呼吁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实行资本主义。如果完全采用新自由主义的药方,中国将会从社会主义的轨道转移到资本主义的轨道。这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来说将是巨大的损失。

(来源:《国外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

[美]伊丽莎白·德鲁:美国民主的背叛

尽管我们能够列举出许多美国政治的乱象,但“党争极化、竞选黑箱、选民冷漠和政治瘫痪”无疑是其最为突出的表现,它集中反映了当下美国民主面临的重大困境,是当前必须予以重视并着力解决的政治难题。对此,我重点关注了这十年间政党操纵州议会进行重划选区的政治过程。美国各州已然陷入到一种循环往复的政党逐利怪圈,即任何政党特别是赢得州议会选举的政党都会充分利用其席位优势来不断影响选区的重划或调整,获得这一权力的政党可以极力阻挠那些会影响其政治安排(比如支持其他政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的团体或个人的投票行为,并藉此巩固政治地位、谋取政治利益。极化党争为当前美国政治带来的最大的恶是:某政党对州议会的全面掌控几乎可以直接实现其对个人或团体选举其他政党自由权利的全面剥夺。综合众多渠道的报告显示,相比于过去,通过州立法形式来强制干预选民投票偏好的事例已大幅增加。按照逻辑,这种做法是有利于共和党巩固其政治地位的,它不仅可以因此掌控州议会的大多数席位,还能藉此输送更多的共和党人进入国会以掌控国会权力,同时为共和党自己的总统候选人赢得更多的州支持。这种看似合乎民主规则的权力运作方式,实际上剥夺了民主最宝贵的价值——自由表达意愿的权利,因而是在用民主的方式背叛民主,势必将政治引向歧途、给人民带来灾难。

(来源:《社会科学报》2016年9月22日)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