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地理解和处理整体与部分
2016-11-21杨颖
杨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71-01
我阅读了很多有关阅读教学是整体入手抑或部分入手之辩的文章,阅后觉得某些问题确实需要释疑讨论,故想借争鸣一角,发表一孔之见。
“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段文字深刻揭示了阅读教学的规律。有人将它概括为“两个过程”:一是从语言文学到思想内容再到语言文字:二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前者是对阅读的心理而言的,指的是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流程,是分析理解文章的基础,没有这个过程就没有所谓的阅读;后者是对文章的整体阅读而言的,指的是阅读教学的程序安排,是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关键,没有这个过程,学生就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形式。
一、“整体”概念是辩证的,相对的。
什么是“整体”?诸家在为我所用的原则下各有不同的解释。我们认为用三论的观点来阐述整体概念更为确切,或者更接近普遍的认识。整体就是由彼此发生影响的各个要素,通过一定的联系组成的事物的全部,即是一个系统。从辩证的角度认识整体概念,万事万物皆为系统,皆为整体,因此整体概念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场合表示不同的意义。例如,在阅读教学中,词是字的整体、句是词的整体、段是句的整体、篇是段的整体,单独讲字、词、句、段是一个整体是没有意义的,反之,单独讲它们是一个部分同样是没有意义的,然而,就一篇课文而言,整篇课文则是字、词、句、段的整体,而字、词、句、段则是其不同等级的要素,即部分。目前阅读教学中所谈的“整体”入手,是指整篇课文,之所以强调整体性是因为整体的作用大于整篇课文。之所以强调整体性是因为整体的作用大于组成其要素的总和,因而能产生整体效应,而对部分的深入分析,则被认为增强了这种整体效应。我们认为,阅读教学把“着眼点”放在整体上是科学的,是一种系统思考的方法。
二、阅读教学应从整体着眼,部分入手
阅读教学从何处入手,实质上涉及到语文教学的方法问题,回顾历史上这方面的讨论情况,从观点和实质上分析,语文教学不外乎整体综合的教学方法和分布序列的教学方法这两种基本类型。前者把文章作为整体进行考察,注重整体效应。我们以为,许多教师主张的从整体入手,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讲的,确切的说是针对“教”的思路而言的,即教师主观上在教学过程的开始时,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认知”。这一点仅仅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点,言之“整体入手”并不为过。有的教师认为应是“部分入手”,具体是讲从字、词、句、段开始,这种观点显然是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过程”而言的,是完全站在“学”的角度讲的。但即便如此,从整体入手并不违反儿童的认知规律,例如儿童观察彩图(如一只猫),总是先认为这只猫画得很好,然后才仔细看它的眼睛、耳朵、爪子等等。所以,对“整体入手”的提法,不必求全责备,为科学起见,则可以改为“整体着眼,部分入手”。不管是大处着眼或小处下手,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理解整篇课文。
三、阅读教学要处理好集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体综合的教学方法和分布序列的教学方法,各有其优劣之处,不能一概而论,从阅读教学的客观纪律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相互影响,字词句篇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因此教学时不能就字论字,一一解剖;从小学生识字的心理规律看,儿童学习语言,一开始就需要环境的支持,所以教学时仍要联系整篇课文提供的语言环境,在此前提下,再推敲字、词、句、段,精析深研,升华主题。
所谓阅读是指运用视觉感知文字的过程。具体的教学方法应该视不同的题材而定。
一般而言,记叙文类课文可先从整体着眼,通读课文,了解大意,对文艺作文类课文更应如此。这些课文通常以记人记事为主,反映一定的中心思想,或者以比较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现象,揭示某种社会意识形态,因此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深入细微处、紧要处,精讲熟练,只有这样在整体感知以后,才能逐步分析理解它。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学生先熟练通读课文,在头脑中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比较正确的理解文章语言。如让学生来思考:卖火柴的女孩为什么要“抽出一根”来擦燃?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你怎样理解“幸福”的两个含义,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因为这类课文能体现常识性文章的显著特点,有较多的概念和结论,且层次分明,便于学生逐步接受。
综上所述,整体着眼要求教学必须时时把部分纳入整体中加以考虑,阐述清“该部分”在整体中的意义,以及“此部分”与“彼部分”之间的必然联系,这种思考方法就是系统思维方法。该方法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把整体作为认识的出发点通过把握整体来处理部分,否则,就部分而部分,容易造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片面现象。
最后,我们认为在很多情况下,阅读教学犹如学生解应用题,一定要先读完整个题目才能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