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上虞区湿地保护功能分区探讨
2016-11-21孙庆来田晓晖
孙庆来,田晓晖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院,浙江 杭州 310019)
绍兴市上虞区湿地保护功能分区探讨
孙庆来,田晓晖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院,浙江 杭州 310019)
根据绍兴市上虞区湿地类型的多样性及分布特点,划分为三个湿地保护功能区,并分区对不同类型湿地提出了保护和利用的重点。北部近海与海岸围垦湿地区主要为滨海湿地,通过减少过度围垦、加强鸟类栖息地重建、控制养殖塘污水等措施进行保护;中部平原河网湿地区包括中东部平原,以河流、输水河、养殖塘等为主,主要通过各类面源污染整治工程进行治理;南部丘陵河谷湿地区主要包括西南部低山丘陵及水库湿地,通过水源涵养林营建对湿地进行保护。
湿地保护;功能分区;绍兴市上虞区;近海湿地;平原河网;丘陵河谷
上虞区位于浙江东北部,曹娥江中下游。东邻余姚,南接嵊州,西连绍兴市越城区和柯桥区,北濒杭州湾,与海盐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位于120°36′23″—121°06′09″ E,29°43′38″—30°16′17″ N。区境基本轮廓呈南北向长形,南北最长60 km,东西最宽46 km。上虞区行政区域总面积139 558 hm2,其中陆地面积127 682.53 hm2,海域面积11 875.47 hm2。
上虞区湿地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湿地保护是上虞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生态文明、实施海洋战略的重要依托;是推进浙江省“五水共治”的重要举措。
1 湿地资源概况
上虞区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地处海滨,一江两岸,南山北海,地形狭长,地貌呈丘陵、平原河网、滨海滩涂三个不同类型。曹娥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汇入杭州湾。南部为低山丘陵,山地起伏,岗峦交错;中部为曹娥江、姚江水系河谷盆地;北部为水网、滨海平原,地势低平,一般海拔5 m左右。全区地貌分为低山丘陵、盆地、平原三部分。全区水域面积比重大,加上海洋性气候作用和地貌南北转折形成的差异,使得全区湿地资源丰富,呈现类型多样性的特点。
根据2011年上虞区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成果,上虞区面积8 hm2以上(含8 hm2)的各类湿地280处,总面积19 113.8 hm2,占上虞区国土总面积的13.7%。湿地面积中,自然湿地16 218.3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84.9%;人工湿地2 895.5 hm2,占15.1%。
上虞区湿地类型划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共4大类9型,分别占浙江省5大类27型的80%、33.3%。
近海与海岸湿地包括河口水域、三角洲/沙洲/沙岛、海岸性淡水湖;河流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湖泊湿地包括永久性淡水湖,人工湿地包括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湿地资源分类情况详见表1。
表1 绍兴市上虞区湿地分类统计表
2 湿地保护分区
结合《上虞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提出上虞区湿地保护总体布局:
(1)地形地貌特征以及气候、水文条件相似性;
(2)湿地成因、类型及区域分布特征相似性;
(3)湿地功能及其利用途径相似性;
(4)威胁与干扰湿地保护因子相似性;
(5)行政区域的连续性。
据此,将全区湿地划分为3个湿地保护区域:北部近海与海岸围垦湿地区、中部平原河网湿地区、南部丘陵河谷湿地区。
3.1 北部近海与海岸围垦湿地区
3.1.1 区域范围 区域范围包括沥海镇、杭州湾新区、围垦局、七六丘、九六丘和海滩。土地总面积32 930.3 h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3.5%。
3.1.2 区域特征 该区为上虞北部滨海区,多为填海围涂造地。养殖塘、虾塘、部分工业区集中在此,海拔多在10 m以下。地势相对下沉,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看,由于区位、交通等条件限制,该区人口密度较小,产业发展受限。但是填海围涂造地对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破坏较为严重,许多候鸟栖息地遭到破坏,比如中沙岛,曾经是众多海鸟的重要栖息地,如今因为填海造地已不复存在。
3.1.3 保护利用重点 本区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与干扰:一是过度填海围垦造地对生态系统及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二是养殖塘较多,对湿地的污染破坏较为严重。
本区湿地保护工作的重点:
(1)加强养殖塘生活污水及部分区域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工作,控制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和畜禽污染的治理,减少氮磷的流失,从根本上降低水质出现富营养化的可能性。
(2)保护鸟类、两栖类动物的迁徙栖息地。构建滨海生态廊道,保证鸟类动物迁徙活动的场所。增设一处滨海湿地公园,增加对沿海水域的保护力度,减少填海围垦的强度。
(3)在不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优美的滨海湿地景观,发展湿地生态旅游,达到“以利用促保护”的目的。
3.2 中部平原河网湿地区
3.2.1 区域范围 区域范围包括百官街道、曹娥街道、东关街道、道墟镇、长塘镇、丰惠镇、永和镇、梁湖镇、驿亭镇、小越镇、谢塘镇、盖北镇、崧厦镇。土地总面积60 047.5 hm2,占全区总面积的42.9%。
3.2.2 区域特征 在本区域内,曹娥江纵贯中部,由于大江的冲积、洪积形成两岸宽阔的河谷平原,是全区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区内主要的冲积平原包括沿曹娥江两岸平原和湖洼地。沿江平原自西向东北延伸,两侧宽窄不等。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本区成了上虞区耕地的集中分布区,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0%以上。
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看,本区是流域内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是城市生态景观与乡镇生态景观的重要建设区。同时,通过萧曹运河(浙东古运河)航道进行内外流通,与域外在生态服务供需上形成了很强的相互关联性。近年来,随着上虞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加快,本区域人类活动日益频繁,人口和城镇不断聚集,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大,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强烈。
3.2.3 保护利用重点 本区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与干扰:一是上虞城市和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的迅速发展,湿地的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的废污水也随着增加,使湿地中的氨、氮、磷等营养物质及耗氧有机物的浓度升高,导致湿地水环境质量下降;二是河道淤积,水量调蓄能力下降。由于水土流失,加上人为的倾倒废石、废渣、工业垃圾等,造成上游河道冲刷,下游河床淤积,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三是农村和生活面源污染,水质达标率不高;四是湿地生物资源总量及种类日益减少。随着经济发展,捕捞强度不断加大,捕鱼船只迅速增长,造成经济鱼类资源日趋衰退,渔获量不断减少。同时,酷渔滥捕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五是原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许多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境遭到破坏,而且有害生物乘虚而入,易泛滥成灾。
本区湿地保护以治理河道污染和曹娥江干支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主要内容。维护和改善河流湿地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调蓄水文、保持湿地水生态系统活力;保持物种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扩大湿地生态容量、蓄积生态能量、适度发展产业经济和城镇的现代化建设;保障湿地产品安全,改善农业、渔业生态环境质量,做好水土保持、河谷平原林网建设工作,为区域经济后续发展聚蓄生态能量。
3.3 南部丘陵河谷湿地区
3.3.1 区域范围 区域范围包括汤浦水库、上铺镇、汤浦镇、章镇镇、岭南乡、陈溪乡、下管镇和丁宅乡。土地总面积47 131.2 hm2,占全区总面积的33.6%。
3.3.2 区域特征 本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区环境质量较好。森林覆盖率达60%,但林分质量不高,降低了生物多样性水平和水源涵养功能。汤浦水库是绍兴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在此区域的西南角,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上虞区南部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森林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高、溪流多。本区的重点保护对象为汤浦水库饮用水源区及森林生态系统资源等。
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看,人口较中部较为稀疏。本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良,在水源涵养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重视旅游观光等经济开发活动对本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威胁。
3.3.3 保护利用重点 本区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与干扰:一是农业及生活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和农民生产生活所带来的污染物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威胁。二是林分质量不高,降低了生物多样性水平和水源涵养功能,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因此,本区域内湿地保护工作的重点包括:
(1)加强农业面源控制,严格按照上虞区限养区和禁养区规定实行畜禽养殖管理;提倡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生活污水无序排放问题。
(2)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加水源涵养林比重,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江河源头径流和水源涵养能力。
(3)加强河道整治,逐步改善水体水质;加强林业建设,提高林分质量,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防止水土流失。
[1] 刘红玉,赵志春,吕宪国.中国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研究[J].资源科学,1999,21(6):34-37
[2] 邓培雁,陈桂珠.湿地价值及其有关问题探讨[J].湿地科学,2003,1(2):136-140
[3] 孙庆来,王世校.绍兴市上虞区湿地保护规划(2014-2020)[R].2014
[4] 浙江省围垦局.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2005-2020)[R].2005
1005-5215(2016)10-0097-02
2016-06-20
孙庆来(1984-),男,吉林长春人,大学,工程师,现从事遥感技术和规划设计工作.
S757.43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1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