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孟海研究》序

2016-11-21刘江

书法赏评 2016年4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篆刻学术

■刘江

书印沙龙

《沙孟海研究》序

■刘江

张韬贤弟寄来他的著作《沙孟海研究》初稿。读着上、下卷六十余万字书稿和情感真挚的书信,想到他的勤谨与执着。回想2010年12月,他来参加“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学术论坛”会议,会议开幕之前,他来家里看我,令人很宽慰。我问他儿子工作情况如何,他说还可以,已结婚生了小孩。我笑言:“哦,咱们都当爷爷了。他慌忙说:先生是太爷爷。”

我问他《大学书法论文写作教程》《大学书法创作理论与实践》两本著作出版后,现在又有什么新作?他说,这两本书是向我交的作业。他还说平日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课余时间写字、画画、刻印外,正在进行“全国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和大学书法艺术教育课题方面的专题研究,还有沙孟海研究。往事如昨,转眼三年已过。这次张韬信中说:“《沙孟海研究》前期一直在做资料整理工作,书稿正式撰写从2012年春节开始,至现在刚刚成稿。”恳请我写篇序言。我曾在他的其他专门著作序言中说:“在我的学生中,张韬算不上第一等聪明却有着中原汉子的勤奋和智慧。”在这里我想再加上一句:“张韬在教学、科研、艺术创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在我的学生中甚至当代中年教授中不多见。”

这部《沙孟海研究》,延续了张韬以往为学严谨、细致、深刻和独立文化思想、学术风格。严谨,指他对资料选择与运用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治学态度;细致,指他对研究问题、阐释方法细致精心,这是他做学问的行为与方法。深刻,指他作为新生代的年轻学者,对汉代“朴学”和清代“乾嘉学派”治学精神的传承,在对沙老著作、论文、书法、篆刻艺术作品评价时,所具有的良好的专业水准,知识储备、文化素养、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和审美判断能力。作为中年学者,张韬独立文化思想和学术风格,体现在他对研究对象事件、论著、作品背后的社会生活背景,文化艺术环境,学术思想现状等层面探索与追求,所具有的自觉、独立的学术精神。

从上述四点来观照张韬贤弟的《沙孟海研究》,我认为具有创造性价值和创新性成果,有五个方面值得称道:一是沙老对四位共产党员弟弟被地方反动武装势力追捕、抓捕后,四方奔走营救正义行为的弘扬。特别是沙老客居上海期间,所租赁“若榴花屋”作为四个弟弟和其他活跃在上海的地下共产党员秘密交通联络点,因此而受牵连,被修能学社辞退事件背后社会意义的挖掘:事件本身,表面看沙老是为骨肉亲情,而深层社会意义却是沙老的民族大义,是对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所处社会背景爱家爱国情怀,人文风骨的品格提升。二是将沙老放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学术、艺术大视野中,与赵之谦、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的学术、书法、篆刻艺术创作为重点进行比较,有理有据,有独到见解。肯定了沙老碑帖融合艺术创作中碑行书、楷书、草书、章草书,尤其是题榜匾额与前四位碑帖融合大家比较,都有胜算之处,在某些方面甚至有超越之功。这在既往同类研究成果中是没有的。三是资料收集、疏理扎实、丰富。比如纪念沙老、传承其书学思想、艺术创作的各种座谈会、纪念活动、研讨会、研修班、展览等内容,补充了既往沙老研究资料某些方面的空白。四是对沙老书法、篆刻艺术创作和书学、印学、金石学、古文字、考古、教育的分类研究,对近千幅书法、篆刻作品的分述、品评,尤其是对沙老古器物学、古文字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值得肯定。五是沙老年谱撰写与资料收集、梳理,概有三十余万言,可见张韬严谨的治学精神。

这五个方面,在近年有关沙老的研究成果中都有开新境界之处。我与沙老从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在教学、工作中共事,有三十多年交情。特别是1980年6月,沙老在北京住院期间,写给我的信《与刘江书》,其中所强调的五个方面:注重篆体的正讹研究;对正楷功夫要重视;作为专业书法家,除技法外必须有一门学问根基;学问是终身之事;凡百学问,贵在“转益多师”,要虚心、有大志。可见沙老对高等书法篆刻教育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我虽然不是沙老的学生,但在学术研究,书法、篆刻艺术和书法教育等方面,从沙老处,我获益匪浅;也撰写了关于沙老学术、书法篆刻创作、书法教育等方面的文章,可以说与沙老情谊深厚。这些年,我很少写序言,当看到张韬《沙孟海研究》书稿,情由所致,理在其中,写了这么多。张韬信中一再说明,《沙孟海研究》是在汲取前辈、同仁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而成,这也可见他谦虚好学的精神。

张韬贤弟这一代中年学人,赶上了中国社会文化艺术复兴、繁荣的好时代,期望他勤谨笃诚,胸怀大志,稳步前行,在高等书法艺术教育、学术研究、艺术创作诸方面有新成就、新贡献。作为老师,我会以他新的学术成果、艺术作品创新成就为荣。最后我要告诉张韬,你要会工作,更要会休息,有健康的体魄,才会有幸福的生活,也才会有光辉灿烂的未来事业。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篆刻学术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篆刻
瑩波篆刻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