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街区制”新政策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2016-11-21李晓,廖智慧,陈志军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8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园林交通

“街区制”新政策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街区制是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新政策和新方向。在此背景下,居住区的景观要根据新的导向和思想进行设计。本文在街区交通功能的实现、居住区多样化和景观配套设施等三个方面对街区景观设计的难点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设计原则与对策。

街区制;景观设计;园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于2016年2月发布,其中明确了“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的倡议要求。该文件对我国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1 “街区制”新政策的政策指向及现状分析

《要点》中关于城市绿化及景观设计的指向性和指导倾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将小区内部道路定义为公共道路,这意味着小区具备了原来所没有的公共交通功能。在景观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园林中道路级别和其功能的关系;二是内部绿地在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共享性。由于政策的指向性明显,可以预计未来新建的楼盘将会没有围墙,小区绿地也将成为公共资源,因此对绿地的设计、建造和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存在的小区,多数为高层、无底商的纯住宅楼盘,在地面有条形结合少数几个大面积绿地。按现状来看,目前的封闭式大面积小区开放的条件并不十分成熟,要对其进行交通改造,特别是对其内部的大面积绿地进行改造。

2 “街区制”新政策下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难点及其对策

2.1居住区景观交通功能的实现。在街区制新思想的引导下,景观设计者应该具有更高远、更广阔的规划观。从 《要点》出发,实行街区制的核心目的在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因此,景观设计者要紧扣街区制诉求的前提下,扩大街区制的应有范畴,进一步明确街区制的风景园林类城市要素,修正街区制效能提升的方法。应该将街区交通和城市总体规划衔接起来,成为城市主干道以外的交通毛细血管。

2.1.1道路设置方面。反对将全部道路打通为机动车道,非动车道和机动车的比例应该大于1∶1;倡导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分离,依靠慢速步行道和单行机动车道驳接城市主干道。在小区某些道路升级并驳接城市主干道的前提下,将公共交通引入小区,公交站可以设置在小区中心绿地处,将大社会性引入街区,引导老旧小区进行街区制升级。景观作为“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因为交通功能的实现而被废弃。恰恰相反,如果新街区的规划满足交通功能,景观在交通之上就可以实现,而交通就在园林景观之中。注重非机动道路的多样化功能;非机动车道路可以是普通的、供人散步用的园路,也可以是用于居民健身、跑步的健步道或自行车专用道;同时在安置步行交通上,可以安排若干立体交通系统,这不仅使得交通更加便利安全,也使得景观具有了富有层次和立体的视线空间。

2.1.2空间利用方面。中国城市中高层小区居多,未来我国应该会继续坚持倡导不过分占据耕地的高层住宅;而这种现状有利于“建筑团块”的形成。由于居住区有楼间距的限制,在高层的建筑团块的底部,一些较为开敞的公共空间就形成了。这些空间可以作为街区景观节点的基地;同时这些公共空间也成为公共文化的载体。也就是说,在增加路网的前提下,园林工作者仍然有较大空间和基地进行园林设计,交通和景观并不是直接的对立矛盾关系。景观设计师如果能牢牢把握“交通问题”这个核心,那么在正确分析动线、分区、空间视觉之后的成果应该是一件合格的作品。

2.2居住区多样性的实现。居住区是人类生存的主要休闲空间,其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休闲生活中,更体现在文化层面。而在文化层面,园林景观设计一定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在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特别注意街区景观的本土化特色。

在设计项目前期应充分考察项目背景,如当地的历史、风俗民情及民间故事、风俗习惯等,结合当地留存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貌进行风格化设计和色彩搭配。在进行街区景观设计时,一定警惕“千城一面”、“不中不洋”或者全盘“徽派建筑”这些不良的设计套路倾向;深刻挖掘原有老城区、老街坊样式中的人文气息与特色,结合历史文化、民间故事等,利用现代工艺与材料,建设“新型邻里”、“新型街坊”。最终,通过多样性街区的建设,使城市的发展最终回归到适宜居住的本源之上;使市民的精神在规划合理的街区城市中的到满足和提高。

当然,一个城市中多样化的街区风格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居住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需要行政和立法的力量进行引导和规划。城市的规划者应该高瞻远瞩,既要全盘把握城区规划,又要区别的挖掘单个街区的文化深度和内涵以及相邻街区之间的风格关系。

3 街区景观配套养护设施的建设

园林是一种城市人工生态系统,需要定期的维护。在街区景观设计时,一定注意园林需要定期维护的特征。街区制的政策下,街区内部布满道路,绿地比例和面积可能会缩小。传统养护措施(如软管浇灌等)在布满机动车道中难以展开,因此要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园林配套设施的设计。

在配套设施的设计上,应该立足于保证长期使用性和自动化。例如程控喷灌、滴灌系统的铺设,在材料选用上应保证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不可片面追求低造价而改变园林配套养护设施的工程质量。在可维护性上,可参照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个政策性文件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设计。这样既增加了园林配套养护设施的使用寿命,又增加了设施的可维护性和可更新度。

人造景观是一个需要很多养护措施的生态体系,其中消耗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按照国家对城市规划建设新要求,街区内景观也要做到“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应该在街区景观的维护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所倡导的“海绵城市”就是一个值得提倡的概念和解决方案了。在建立地下综合管廊的前提下,在地上停车位、公共绿地等位置的下方建立蓄水池。在阴雨天可以快速排干并且收集雨水;在干旱天气时利用储存的雨水进行灌溉或者保洁。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又节约了水资源。

4 结语

街区制在中国属于在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在实际的推广中会遇到一定阻力;但是我们要看到,对于景观设计者和城市规划者来说,该政策导向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新政策的推动实施过程中,大城市病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并有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在进行新街区建设和改造时,可以有效的改善居民环境,加强邻里社群关系,改善社区文化气氛。抓住主要矛盾、合理的规划设计建设的街区必然会使我国城市的面貌向着美丽中国、生态中国、和谐中国的方向大步迈进。

[1]陈哲,刘学敏.“城市病”研究进展和评述 [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1):101~108.

[2]陈友华,佴莉.从封闭小区到街区制:可行性与实施路径 [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4):50~55.

[3]丘连峰,邹妮妮.城市风貌特色研究的系统内涵及实践:以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为例 [J].规划师,2009(12):26~32.

[4]于泳,黎志涛.“开放街区”规划理念及其对中国城市住宅建设的启示 [J].规划师,2006(02):101~104.

[5]石坚韧,肖越,赵秀敏.从宏观的海绵城市理论到微观的海绵社区营造的策略研究 [J].生态经济,2016(6):223~227.

053000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李晓廖智慧

陈志军刘欣苗史田田

2016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16004)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园林交通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繁忙的交通
清代园林初探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小小交通劝导员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