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分权制度能促进高技术产业增长吗

2016-11-21谭丽焱

当代经济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分权高技术财政

谭丽焱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财政分权制度能促进高技术产业增长吗

谭丽焱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财政分权制度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高技术产业发展重要的制度支撑。通过构建一个财政分权制度内生到高技术企业决策的理论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财政分权制度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的作用机制,并运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收入型财政分权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增长,但支出型财政分权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此外,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证实了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是财政分权影响高技术产业增长的重要途径。

财政分权制度;高技术产业增长;税收优惠;财政补贴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技术产业以其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强、市场潜力大等优点,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长期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和大量廉价劳动力而维系的要素驱动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壮大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高技术产业有别于传统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外部性等特征,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因此,如何有效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关心的重要问题,也激发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目前,学者们多从研发投入、人力资本、资本结构、外资溢出等角度来探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因。但不同的国家政治制度结构决定了不同的政府管理行为,而不同的政府管理行为可能导致不同的政策导向,进而影响到产业的发展路径,[1]因此,制度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财政分权是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制度背景,提供了地方政府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政策空间。首先,财政分权制度在保留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最终人事任免权的同时,确定了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划分,增强了地方政府的权利和责任,使得中央和地方之间不仅保持着行政隶属关系,还形成一定的契约关系,使地方政府具有较为明确且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和行为目标,一定程度上导致地方政府为追求地方经济利益最大化进行“锦标赛”式竞争。[2][3][4]高技术产业以其自身的高增长性,以及对其他产业较强的带动性成为地方政府竞相发展的领域。其次,财政分权给予了地方政府较大的财政支配权,使地方政府对财政资源的控制权进一步扩大,为地方政府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空间,即地方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财政政策,以及良好的要素环境,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本文正是立足于中国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从制度层面探讨中国财政制度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之间的内生联动机制,并通过理论与实证的综合研究来探求财政分权制度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下内容安排如下:第二节构建财政分权制度内生到高技术企业决策的理论模型;第三节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制度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财政分权制度促进高技术产业增长的途径;最后给出本文结论。

二、理论模型

本文借鉴田伟[5]和顾元媛、沈坤荣[6]企业决策模型,考虑到在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外部性和回报长期性,将财政分权制度、地方政府行为纳入统一的企业生产决策模型框架,从微观角度来阐述财政分权制度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1.企业目标函数的构建

假设研发投入只影响人力资本水平,且研发投入短期内难以产生收益,但由于消耗了企业资源,因此短期产出效应为负,因此,高技术企业的当期产出函数为:

其中,0〈α〈1,0〈β〈1,K为广义的物质资本投入,α为资本产出弹性;H为企业研发投入所带来的人力资本,β研发投入短期产出弹性。

因高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具有外部性,其技术溢出能够为产业链相关企业带来正外部性,外部性产生的收益系数为:fw=fw(H)=Hδ。其中,δ代表研发投入外部性产出弹性,δ越大,代表研发投入外部性效应越大,鉴于研发具有正的外部性,可知δ>0;研发投入具有回报的长期性,假设未来期(与短期相对,短期与未来期以地方政府官员平均任期来划分,①任期内产生的收益为短期收益,任期外产生的收入为未来期收益)产生的收益系数为:fc=fc(H)=Hγ,其中,γ代表研发投入长期产出弹性,γ越大。研发投入未来期产出越大。鉴于研发投入未来期产出为正,可知γ>0。因此,由于研发外部性的高技术企业产出函数和研发未来期收益的产出函数分别为:

为便于计算,对式(1)、式(2)取对数形式:

对企业来说,未来期收益也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企业的目标是追求短期利润和未来期利润之和最大化。因此,企业的目标函数为:

其中,t为企业生产税率,θH为研发投入政府补贴率,θk为资本投入政府补贴率,ω为研发人员平均工资,r为资本利率。

2.地方政府目标函数的构建

在财政分权制度背景下,GDP是中央政府考核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主要标准,并以此决定地方政府官员的任免。因此,地方政府官员一方面希望尽可能多地增加GDP以获得政治晋升;另一方面希望获得更多的财政盈余。由此,地方政府目标函数为:

其中,0〈λ〈1;Y代表产出;F代表地方政府财政盈余,由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差来表示;λ代表地方政府对GDP的偏好程度,λ越大,地方政府越偏好GDP增长。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未来收益期不在地方政府官员任期之内,但研发外部性带来的其它相关产业增长均是GDP的组成部分,因此,地方政府产出函数只考虑研发外部性。另外,根据我国税收制度安排,税率以及税收收入分成率、研发补贴分摊率、资本投入补贴分摊率相对固定,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通过调整研发投入补贴率和资本投资补贴率使效用函数最大化,政府的目标函数表达式为:

式(7)中,,εt是税收收入地方政府分成率,代表税收收入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分割比例,衡量财政收入分权状况,0〈εt〈1。平新乔[7]、李涛,周业安[8]认为,分税制导致地方政府将中央的转移支付当作公共资金池,并竞相采取扩大支出规模来获取中央政府的补贴,从而导致政府间支出竞争。εH是研发补贴地方政府分成率,代表研发补贴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分摊比例,0〈εH〈1;εK是资本投入补贴地方政府分成率,代表资本投入补贴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分摊比例,0〈εK〈1。εH,εK衡量财政支出分权程度。

3.政府和企业两阶段决策博弈模型及结果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控制着资本、土地等核心要素资源,在博弈中具有先发优势,会通过调整研发投入补贴和资本投资补贴等来影响企业的决策行为,根据两阶段博弈理论,可采用逆向法求解最优决策解。因此,首先考察企业面临θH,θK下的最优决策问题。

根据式(5)可求出企业目标函数最大化,即分别对K,H求一阶倒数,易得:

将式(8)、式(9)代入地方政府目标函数,并对政府目标函数分别就θH,θK求一阶导积数,易得:

将式(8)~式(11)依次代入变换前高技术产业产出函数,可以得到:

从式(13)可以看出,资本投资支出分权不利于高技术产业的增长;从式(14)可以看出,研发投入支出分权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程度需依据(γ-β)正负情况来确定:当研发投入长期产出弹性大于短期产出弹性时,研发投入支出分权不利于高技术产业增长;当研发投入长期产出弹性等于短期产出弹性时,研发投入支出分权对高技术产业增长无影响;当研发投入长期产出弹性小于短期产出弹性时,企业拒绝进行研发投入,财政分权对企业研发投入无影响。由式(15)可以看出,税收收入分权受(γ-β+α)正负影响,通常来讲,资本产出弹性较大,因此,一般有:γ-β+α>0,即一般而言,税收收入分权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增长。

概而言之,财政收入分权有利于高技术产业的增长;资本投资支出分权不利于高技术产业增长;研发投入支出分权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由研发投入长期产出弹性和短期产出弹性大小决定,但对于短期高技术产业增长函数来说,研发投资支出分权不利于高技术产业增长。

将式(12)对λ求一阶导数,可以得到:

三、实证分析

1.计量模型的建立

结合前文理论模型分析可知,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不仅到受资本要素和劳动投入的影响,也受到财政分权体制的影响。假定财政分权是独立于资本要素、劳动投入等市场因素之外的因素。因此,可以设定估计模型如下:

其中,i表示省市(i=1,2,…,29),t表示年份(t=2001,…,2012);εit为随机误差项。yit表示省市的高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率;fdit表示省市的财政分权指标;kit表示省市高技术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率;lit表示省市的高技术产业的劳动投入增长率。另外,考虑到高技术产业的产出往往受多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控制可能的影响因素。Xjit表示控制变量集,根据相关研究文献,影响高技术产业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自主创新能力inv、研发支出水平R&Din、盈利水平w、产业集聚度cls和人力资本水平h等。[9][10]

2.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率(y),指当年新增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与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值,其表达式为:y=(Yt+1-Yt)/Yt。

(2)财政分权(fd),财政分权理论确定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划分,反映了地方政府支配的财政资源自由度的大小。目前,大多数学者通常选取支出法(本级地方财政支出占中央政府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和收入法(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占中央政府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来衡量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水平。此外,津等(Jin,H.,Y.,et al)采用“财政自给率”指标来衡量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自有收入占本级政府总支出的比重来衡量财政分权水平,[11]国内学者陈硕、龚锋和卢洪友等曾采用这种方法来衡量财政分权的水平。[12][13]

目前,相关信息的不完整或缺乏导致只能用收支份额去衡量财政分权水平。但是,基于这些指标来评估各个省的分权程度,往往会得出人口和经济规模越大的省区,财政收支规模就越大,从而其财政分权程度也就越高的结论,这显然是不合理的。[14]此外,政府的财政收支包括预算内财政收支和预算外财政收支,但由于相关统计口径的不一致,本文只考虑预算内财政收支的情况。考虑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和正确性,不能简单的选取单一的财政分权衡量指标。因此,本文分别用以下7个指标来衡量中国地方政府财政分权水平,具体见表1。

表1 财政分权衡量指标

其他变量的设定:高技术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率(k),用当年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当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来衡量;自主创新能力(inv),采用是各省每个全时研发人员所产生的专利申请数来衡量;研发支出水平(R&Din),采用各省当年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各省当年高技术产业总产值来衡量;盈利水平(w),采用各省当年高技术产业利润总额占各省当年高技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衡量;产业集聚度(cls),采用某区域中某产业所占有的份额与全国该产业所占有的份额的比值来衡量;人力资本水平(h),采用全时研究人员人数占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的比值来衡量。

本文运用2001~2012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新疆、西藏由于数据不全除外)进行实证研究。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业人数、利润总额、内部研发支出、全时研究人员人数和申请专利数等没有特殊说明的数据均来源于各年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国内生产总值、各省人口受教育年限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财政收支数据来源于《中国财政统计年鉴》。其中,各省2012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数据无法获得,本文用最后3年的平均增长率求代替;各省2001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数据缺失,本文采用插值法计算估算;由于个别省份某些别年份的专利申请数、全时研究人员等个别数据暂缺,因此,本文面板数据为非平衡面板,但并不影响实证分析结果。为避免数据样本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或共线性问题,本文变量的回归元均做自然对数处理。

3.实证结果

为避免“伪回归”问题,本文采用目前常用的LC和ADF-Fisher检验来判别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说明各变量均能显著地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可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在估计过程中,本文首先利用Hausman检验来判断参数估计是适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本节利用不同的财政分权指标对财政分权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进行初步考察,估计结果见表2。

表2 财政分权与高技术产业发展

表2列出了不同的财政分权指标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收入型财政分权指标对高技术产业的增长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和单位GDP财政收入衡量的财政分权指标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9064,1.1217和0.7088,其中,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衡量的财政分权指标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但单位GDP财政收入衡量的财政分权在统计水平上不显著,这表明预算内财政收入和人均财政收入衡量的财政分权对高技术产业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与上面的理论推导的结论是一致的,即财政收入型分权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增长。

财政支出、人均财政支出和单位GDP财政支出衡量的财政分权指标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3624,1.2821和-0.0332,但支出型财政分权在统计水平上不显著。同时,支出型财政分权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率的作用方向也不一致。其中BIE和PBIE的符号为正,这与前文理论推导的结论是相反的。可能的原因是:在上述理论推导中,财政支出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财政支出分权越大,表明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越重。在地方政府财权一定的情况下,事权和财权越不匹配,越不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由于数据的有限性,本文在测度各个省的财政支出分权指标时,指标的分母是相同的。基于这些指标来评估各个省的分权程度,往往会得出人口和经济规模越大的省区,财政收支规模就越大,其财政分权程度也就越高,这样与高技术产业增长成正相关关系也可理解。在逐步剔除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影响,分析发现原先分权程度较高的地区导致大大下降了。同时,当用单位GDP财政支出作为财政分权指标时,其系数反而为负。因此,支出型财政分权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率的作用方向不明确,应不至于令人太过意外。

固定资产投资率与高技术产业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固定资产投资率在3个模型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高技术产业的就业人员增长率与高技术产业增长率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回归系数均在0.2以上,这表明高技术产业的就业人员的增长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的增长率至少提高0.2个百分点。这表明资本与劳动力的投入是推动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控制变量方面,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支出水平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研发经费投入的增加有助于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技术产业创新性和研究强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尤其是R&D经费的投入,它既是保证技术创新的基础,也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产业集聚度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高技术产业集聚度越高,越能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增长。人力资本水平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是高技术产业知识创造的重要源泉,也是地方政府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

4.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传导机制分析

财政分权体制通过什么途径促进高技术产业增长?本文将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来找出答案。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财政分权引致地方政府官员进行绩效等竞争,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地方政府竞争主要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获得更多有利于推动本地区高技术产业增长。因此本文尝试引入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两个中介变量,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来检验其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本文采用温忠麟等(2004)提出的依次回归检验法,[15]建立如下回归方程,分三个步骤进行检验②:

其中,式(18)~式(20)中变量的设置与前文一样,中介变量M表示财政政策工具,分别采用税收优惠(t)、财政补贴(s)指标作为中介变量,来检验财政制度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途径。其中税收优惠指标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企业发展报告》;政府补贴的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中的政府资金;各变量回归元做自然对数处理。此外,由于前文的估计结果表明,支出型财政分权和自给型财政分权对高技术产业的增长率的影响实证结果不显著,因此下文的分析中,仅使用收入型财政分权指标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分析结果见表3和表4

表3 税收优惠依次检验回归系数法

表4 财政补贴依次检验回归系数法

根据依据回归检验法,对表3和表4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财政分权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实施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财政政策而实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是财政分权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结 论

本文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内生到高技术企业的决策模型,从微观角度初步分析了财政分权体制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理论模型分析认为,总体来看,收入型财政分权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资本支出型财政分权不利于高技术产业的增长,研发支出型财政分权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由研发投入长期产出弹性和短期产出弹性大小决定,但对于短期高技术产业增长函数来说,研发投入型支出分权不利于高技术产业增长。同时,我们通过中国高技术产业省际面板数据检验本文的理论研究结论,分析发现,我国收入型财政分权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增长,但支出型财政分权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证实了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这两种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分权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研究说明制度安排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收入型财政分权(财权)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而支出型财政分权(事权)总体上说是不利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这说明注重财权和事权的相匹配将有利于经济发展,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逐步转变为“事权伴随财权上收而上收”的现代财政分权制度应是形势所需。

注 释

①根据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文献,我国官员的平均任期为2.64年,而高技术研发投入的产出一般为2年以上,因此假

设是合理的。②中介效应依次回归检验法检验步骤如下:(1)检验回归系数α,如果通过显著性检验,继续下面第2步。否则停止检验;

[1]陈洪涛.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国家政治制度结构理论分析模型[J].北京:科研管理,2009(3):1-8.

[2]严冀,陆铭.分权与区域经济发展:面向一个最优分权程度的理论[J].上海:世界经济文汇,2003(3):55-66.

[3]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注意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北京:经济研究,2004(6):33-40.

[4]张璟,沈坤荣.地方政府干预、区域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基于财政分权背景的实证研究[J].天津:南开经济研究,2008(6):122-141.

[5]田伟.考虑地区政府因素的企业决策模型——基于企业微观视角的中国宏观经济现象解读[J].北京:管理世界,2007(5):16-23.

[6]顾元媛,沈坤荣.地区政府行为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2(10):77-88.

[7]平新乔.中国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膨胀趋势[J].北京: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1):50-58.

[8]李涛,周业安.中国地方政府间支出竞争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北京:管理世界,2009(2):12-22.

[9]李林木,郭存芝.巨额减免税是否有效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J].北京:财贸经济,2014(5):14-26.

[10]颜克益,芮明杰,巫景飞.产业集聚视角下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1998-2007)的研究[J].北京: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2):57-67.

[11]Jin,H.,Y.Qian and B.Weingast..Regional Decentralizations and Fiscal Incentives:Federalism,Chinese Style[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5,89(5):1791-1742.

[12]陈硕.分税制改革、地方财政自主权与公共品供给[J].北京:经济学(季刊),2010(7):1427-1466.

[13]龚锋,卢洪友.公共支出结构、偏好匹配与财政分权[J].北京:管理世界,2009(1):10-21.

[14]龚锋,雷欣.中国财政分权的数量测度[J].北京:统计研究,2010(10):47-55.

[15]温忠麟,张雷,侯杰泰.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北京:心理学报,2004(5):19-25.

责任编辑:黎贵才

F812.2

A

1005-2674(2016)08-072-09

2016-04-01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CXJJ-2013-396)

谭丽焱(1985-),女,河南商水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财政政策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分权高技术财政
集权分权哪个更好?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地方政府科技支出与财政分权的促进行为研究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中国式财政分权、城镇化与城市空气质量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