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电切能问解题决吗沃尔沃XC90 T8

2016-11-21吴中元摄影丛军

车主之友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电式沃尔沃汽油

[ 文:吴中元 摄影:丛军 ]

一电切能问解题决吗沃尔沃XC90 T8

[ 文:吴中元 摄影:丛军 ]

在沃尔沃目前的动力系统中,已经没有大排量V形发动机,那么如何满足不同动力需求呢?沃尔沃的思路转向了E驱混合动力系统。

混合动力系统带来的节能与环保是当前科技的发展大趋势,随着技术的普及与成本的下降,我们可以看到混合动力车型越来越丰富。不过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是将混合动力系统作为一种备选,也就是说,消费者在同级别中,可以选择纯内燃机车型,也可以选择混合动力车型。相比之下,沃尔沃做得很干脆,传统内燃机部分只用四缸机,通过配备不同的增压技术和高低调校实现不同的动力输出,之后就是通过E驱混合动力系统中的电驱动来辅助。

那么电能解决一切问题吗?对于沃尔沃XC90这样的大型SUV来说,更大的身形与体重需要更强的动力来保障,四驱系统也很重要,这些都靠电吗?其实,电驱动确实能够满足要求,不过前提是有电……这就像那句经典“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我没有钱~”好了,我们来慢慢聊吧。

沃尔沃XC90的动力系统分为T5、T6、T8三种,从科技上看,T5为使用了缸内直喷与涡轮增压技术的2.0T汽油发动机,T6为使用了机械增压与涡轮增压的缸内直喷2.0T发动机,旗舰T8则是在T6汽油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因此,简单认为沃尔沃XC90依靠小排量四缸发动机装配全系车型其实是不全面的。而这三款动力系统的输出指标也丝毫不弱于同级别德系SUV的L4、V6,乃至更高级别的V8发动机或混合动力系统。

在汽油发动机与电驱动系统的协同作用下,沃尔沃XC90 T8的这套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达到了300kW和640N·m,这样的动力可以使这台中大型SUV在5.6s内完成0~100km/h的加速,运动性能直指高性能跑车。

另一方面,作为同级别中唯一采用电动四驱系统的豪华SUV,沃尔沃XC90 T8的传动布置很有自己的特色,为“汽油发动机驱动前轴+电力驱动后轴”。这种动力布局的好处是取消了中央传动轴令混合动力车辆结构更加精简,同时电驱动的快速反应与精准动力分配也让车辆在极限路况下获得更稳定的表现。当然也有一点小问题,那就是实现四驱必须保证电池内有足够的电量。由于这是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车辆在正常行驶时会依据路况智能选择使用汽油或电力。车辆官方数据纯电力可续航40km,实际试驾过程中,综合利用两种能源,电力可以支撑100km左右。因此在长距离的行驶中,储存的电力是有可能被消耗殆尽的。当然,你如果手动选择了四驱模式,车辆会智能地留存一些电力储备,因为毕竟四驱系统是依靠电驱动才能实现。如果将要驶入可预见的四驱越野路况,你也可以将车辆运行模式调整为SAVE模式,这时车辆会更多使用汽油动力,并在制动过程中回收电能为电池充电。

01. B&W功率高达1 400W殿堂级音响确实不同凡响

02. 在“iPad”上可以完成娱乐和空调的所有控制

03. 仪表盘综合显示发动机和电驱动系统的工作状态

04. 欧瑞诗(Orrefors)水晶挡杆美妙至极

05. 作为沃尔沃最高级别车型,XC90T8内饰无可挑剔

06. 驾驶模式的控制位于挡杆后方

07. 后排独立空调控制可以触摸调节

综上所述,如果你想选择T8,还是要清楚地明白它是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而不仅仅是相比T5、T6数字更大、动力更强。换句话说,你最好有一个靠谱的固定车位,来为它进行每日必要的充电,否则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节能优势就发挥不出。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来说,有油又有电的情况下效率是比较高的,系统可以智能选择使用汽油机或是电驱动,而当电量耗尽之后,车辆的整体效率其实就和常规汽油发动机车型差别不大了。而且沃尔沃XC90 T8独特的四驱结构也需要有足够的电量储备作为支持。所以说,想要真正得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优势,还是自家能够有必要的充电配套设施比较好。

我也曾去到过沃尔沃的诞生之地瑞典,像位于北极圈内的科律那这种城市,一年中长时间被冰雪覆盖。在这里每个车位(包括露天车位)都是有电源的,因为低温会影响电瓶的输出,而且这里的车大都会额外加装大功率照明设备。在这种条件下,就非常适合普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而如果拿现阶段国内的配套来看,即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公用充电设施也没有到足够方便的程度,所以要使用充电车型,还是自己谋划一下硬件改造更为靠谱。

猜你喜欢

电式沃尔沃汽油
扬州市查处一起非法经营汽油案
党建+经营催化汽油提效
沃尔沃XC40 RECHARGE
沃尔沃C40
沃尔沃2017款V40
沃尔沃2018款S60L
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宇通公交车插电式混联气电混合动力系统详解(二)
宇通公交车插电式混联气电混合动力系统详解(一)
我国双模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