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梦“绿色课堂”

2016-11-21胡青魏祖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绿色课堂环节学校

胡青+魏祖成

课堂是推进教育改革的支点,是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种子。教育发展战略上的突围,必须深度推进课堂改革。竹溪县倾力打造课堂教学改革升级版,构建“绿色·生态”课堂模式,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而转变教育质量的增长方式。

全县共谋绿色课堂改革棋

顶层设计,高标准谋划。2015年,县教育局组织了两支“取经”团队,赴武汉小学、北京密云县南菜园学校等考察学习课改经验,寻求竹溪课改新路。随后县教育局请来了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阳光教育研究院的专家教授,为竹溪的课改把脉问诊,高标准谋划竹溪课改工作。专家们通过研究对比发现,竹溪课改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有很多课堂模式,尽管叫法不一,但其背后都是“自主、合作、探究”新理念教学方式的呈现,环节大同小异,学习方式都是强调以学生为主。经专家的指导,县教育局提出整合各类教学模式,淡化各学校原有模式的称呼,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模式统一称之为“绿色·生态”课堂。

整体推进,高规格部署。2016年春,教育局出台了《竹溪县中小学构建“绿色·生态”课堂的“三三六”工程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三三六”工程即抓好三个管理(课堂管理科学化、过程管理精细化和常规管理规范化)、抓好三大活动(校本教研创特色活动、联片帮扶活动和课堂达标评比活动)、抓好六个环节(集体备课环节、自主学习环节、展示交流环节、信息整合环节、作业反馈环节、课堂评价环节)。

课堂的变革带动了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教学流程和教学理念等一系列的变革。《指导意见》明确了整体推进不留空白的课改重点。不分年龄,青年教师要主动,中老年教师要出彩,骨干教师要带头;不分学校,小学要创高效课堂,初中和高中也要创高效课堂;不分区域,城区学校要搞课改,农村学校也要搞课改。课改以后,教师更多的是认真聆听、适当引导、恰当评价,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

坚持“四动”,高水平落实。营造氛围,宣传发动。中心学校多次召开课改动员会、推进会,让所有教师了解课改形式,给人以兵临城下的紧迫感,营造“主动心更动,被动变主动,磨磨蹭蹭推着动,不用鞭子抽着动”的氛围。发现典型,榜样拉动。让一部分人先动起来,一路扶持,渐渐形成气候,把典型和榜样当作为财富珍视,当作灯塔一样守望,让灯塔照亮周围的人,给远离灯塔的人指明方向。奖惩兑现,考评推动。一批人领先行动,一批人跟着排头兵积极行动,对畏葸不前,不知所动的人,在改革的浪潮中推着前行,结合年度教学成绩,分类定等,凸显先进找末位。强弱联手,校际联动。中心学校和协作区基地学校组建教育教研团送教到基层,“草根”专家深入到6个协作区包校包班指导村小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讲课改示范课达80节。今年中考第五协作区的丰溪镇、天宝乡、泉溪镇和兵营镇四所中心学校全部跻身全县前列。联手联动,加强了校际联络,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课改的种子在每所学校生了根,发了芽,结了果。

课堂监测催生教学改革潮

2016年高考成绩揭晓,县一中文理一本上线111人,体育艺术类一本上线47人,一本上线率达19%,二本上线555人,上线率达67%。几年来,县一中坚定不移地推行“绿色·生态”课堂教学改革。今年的高考,为学生赢得了美好未来,也让全县教育人看到了课改的魅力。

“绿色·生态”课堂有以下几个特征——

教学方式上做到“三学”。“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向小组同学请教,形成一种“兵教兵”的氛围,构建一个同伴互助的学习型课堂。“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力争通过“群学”解决,课堂上学生展示“独学、对学、群学”的成果,通过质疑对抗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课堂流程上做到“五步”。即“任务呈现、自主学习、展示交流、释疑点拨、巩固拓展”。具体操作上,学生课间板书成果,课堂站立交流,学生围绕目标自学,教师根据学情精讲点拨,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

课堂操作上做到“三不讲”。学生自主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在学生未讲之前教师不讲。教师要走下讲台和学生平等对话,用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语气、眼神来期待、激励和调动学生,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引导、点拨、激励作用。

学习状态上做到“三能动”。学生能动脑想、能动口说、能动手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训练提高”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培养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

自主学习上做到“三个有”。课课要有导学提纲,学生要有自学时间,教师要对学生自学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把自学环节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演讲、质疑、演板、讲解、辩论等课堂展示学习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案编写上做到“三突出”。“突出自学”着重体现出“先学”的思想,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能动性。“突出展示”着重看课堂预设与生成的结合度,教师力争让每一名学生有展示的机会。“突出检测”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延伸与拓展要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课堂监测上做到“四过关”。“堂堂过关”就是每堂课都力求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当堂完成作业,由任课教师负责验收。“天天过关”就是每天不折不扣地完成学习任务,由班主任负责验收。“周周过关”就是实施周五验收制度,每周从数学、英语、语文等学科中随机抽一科进行验收。“月月过关”就是每月组织一次过关检测,由学校组织验收。

“三位一体”引领“绿色课堂”梦

2016年中考前夕,县实验中学毕业生周天祎因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好,被华师一附中破格录取,实现了自建校23年以来被华师一附中零录取的突破。这一结果,得益于县实验中学的课改。学校按照全县课改的总体目标和全面推开、典型引路、重点突破的基本思路,按照城乡课堂一体优化、城乡教师一体提升、城乡学校一体推进的‘三位一体课改蓝图整体推进。

统一模式——让城乡课堂一体优化。针对课改中出现的“小组合作低效”“展示交流走过场”“课堂语言无效”“时间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县教育局提出了推进课堂教学的“约法三章”:一是“三控制”,复习导入不超过5分钟,学习新知不超过20分钟,巩固提升不少于15分种;二是“三不说”,能一遍说清楚的内容绝不说两遍,学生交流到位的绝不简单重复,与达成目标无关的话尽量不说;三是“三提倡”,浅显知识自主学,重点知识合作学,难点知识探究学。广大教师紧扣“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理念,构建了以生为本的“绿色·生态”课堂基本范式。

树立典型——让城乡教师一体提升。县教育局着力抓好“五个示范引领”和“四个支点切入”,让城乡教师整体提升践行课改的能力。“五个示范引领”就是把建设课改“示范乡镇”“示范学校”“示范学科”“示范班级”“典型教师”作为行动指南。“四个支点切入”就是抓住校长这个核心点,抓住青年教师这个切入点,抓住骨干教师这个关键点,抓住中老年教师这个困难点,力求在校长身上找突破,在青年教师身上找入口,把骨干教师作为示范培育,把中老年教师作为主攻难点。

建构体系——让城乡学校一体推进。县教育局在课改管理过程中不断改革,勇于创新,构建了城乡各学校推进课堂改革“215”课改落实体系。“2”是指各学校成立两个“督导组”,督查组对课堂实施“巡查式”听课,研评组对课堂实施“蹲点式”听课;“1”是指每学期所有教师都必须上一节“过关课”;“5”是指教师每一节课都要写反思,每天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反馈小结,每周每个学科组要上一节公开课,每周要举行一次论坛交流,每周研评组要对教师进行一次评价。

“结合实际、注重内涵、创新发展”成为全县学校的共识,在“215”课改落实体系的引领下,广大教师从“形似”到“神似”,再到“有所创新、形成特色”,课改之花结出了累累硕果。2015年,10名教师在省教学比武与优质课大赛活动中获奖,2名教师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奖,8名教师获省级优课,80位教师在市级优课评比中获奖。

(作者单位:竹溪县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周 群)

猜你喜欢

绿色课堂环节学校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小学音乐绿色课堂的构建
学校推介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