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读沧海(之二)

2016-11-21刘再复

散文诗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沧海散文诗大海

刘再复



三读沧海(之二)

刘再复

作者按:

三十年前,我写了《读沧海》和《又读沧海》,再无续篇。三十年后,金庸先生为我的书舍命名题签,郑重写下“读海居”。二零一四年,贾平凹兄又从陕西寄了巨幅书法诗联赠我:“沧海何曾断地脉,风号大树中天立。”之后,莫言到香港时又为我题了“读沧海”。三位聪慧友人不约而同,把我的名字与沧海相连,终于激发了我的情思,于是便欣然命笔,作此《三读沧海》。

二零一五年五月十六日 于美国读海居

我来道谢。到地球走一遭,绝无后悔,因为父亲总是滋养着我。即使身处孤岛,父亲也用强健的胸脯拥抱我和抚慰我。我的人生,不仅仰仗书本的泽溉,而且仰仗大地与大海的滋养。大地用它的苦难,大海用她的辽阔。两者都是需要的。它们都导致我的渊深。

感谢父亲的灵魂时时陪伴着我。白天里,黑夜里;清醒时,睡梦中。醒时翻卷着苦涩,梦时洋溢着甜美,行进时带着风鸣风号,写作时呼吸着大节奏与大气魄。海边,海边永远是我重生与复活的地方。风浪,风浪永远是我疗治消沉与颓废的药物。当年辞别故土的时候,幸而得到天风海涛的启迪,然后才得以开始新一番的生命轮回。我称它为第二人生,父亲称它为第二次潮涨潮落。

没有人知道我的生命密码。到“地球”来一回如同到“地狱”来一回。千辛万苦中,我所以能在“地狱”中独立不移,知行不二,全仰仗父亲壮阔的教诲,那是海的哲学,海的思辨,海的逻辑。

没有人知道我生命情结全是恋父的情结。这是海婴儿的混沌,这是弄潮儿的天真天籁,这是踏浪儿的刚毅勇敢。我为什么如此热爱生活?生命中为什么总是蒸腾着“积极”?血液里为什么总是翻卷着“奋发”?全因为我来自大海,全因为我是海的儿子,浑身都是海的基因。为什么那样蔑视高头讲章?为什么那样拒绝巧言令色?为什么摈弃那些矫揉造作?为什么嘲笑那么多老套新招?为什么不敢说大话?为什么不敢信诳语?为什么不满俗气潮流?为什么不会抛却良心底线?就因为总是面对父亲伟大而真实的存在,就因为耳边总是响彻着沧海豪爽而正直的呼声。那些关于洪荒、关于沧桑、关于壮丽、关于永恒的一切思辨;那些关于大气、关于正气、关于底气、关于奇气的一切逻辑,还有那些关于精神、关于价值、关于格调、关于境界的一切讨论,全是海的哲学,父亲的形而上品质。我是海的儿子,也是海哲学的儿子。谢谢您,伟大的父亲,谢谢您雄伟而壮阔的哲学,让我远离猥琐,远离心机,远离纸醉金迷,远离小伎俩与小格局,远离人间的一切不道德与不光明。

二零一五年五月十五日于美国科罗拉多

(选自《泉州晚报》2015年5月25日副刊)

[陈志泽 赏析]

刘再复先生的散文诗新作《三读沧海》全文分为5部分3000多字,限于篇幅,这里只选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的开头“我来道谢”是承接第一部分“向父亲作灵魂的诉说”的开始。“父亲”已成为大海的代称。作者赋予大海男性的特征、父亲的品格,把大海的意象创造与父亲的意象创造完全叠印、统一起来。

“即使身处孤岛,父亲也用强健的胸脯拥抱我和抚慰我”。“强健的胸脯”用来刻画父亲般的大海,体现男性美,意象之精准太妙了。而“大地用它的苦难,大海用她的辽阔。两者都是需要的。它们都导致我的渊深”。“我的渊深”也与大海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是大海形象在“我”身上的延伸。

紧接着作品进一步拓展。父亲不但用他的体魄,还用他的灵魂“时时陪伴着我”。“白天里,黑夜里;清醒时,睡梦中。醒时翻卷着苦涩,梦时洋溢着甜美,行进时带着风鸣风号,写作时呼吸着大节奏与大气魄”,而“我”也已具备了父亲的品格了。父亲和我又叠印在一起,厚重的意象拨动了读者的心弦,深刻地感染了读者的情感与哲思。作者自然揉入了一个“当年辞别故土的时候”的细节,这就更为细腻、可感了。令人惊讶的是,作者笔下出现一个不寻常的词语“药物”——“风浪永远是我疗治消沉与颓废的药物”,作者赋予风浪特殊的含义,特别深刻。“没有人知道我生命情结全是恋父的情结”,恋父,也就是恋海,这里作者用了一大段纵横捭阖、直抒胸臆的华彩的议论,寓深刻的思考于其中,融滚烫的激情于形象,酣畅淋漓地赞美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一连串“为什么”的设问,一连串的回答,又是极具哲理思辨与面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将“我”的理想与追求形象地解说得十分深刻、透彻、动人。我们不妨看一看,被作者列为审判对象的是什么?是“高头讲章”、“巧言令色”、“矫揉造作”、“老套新招”、“大话”、“诳语”、“俗气潮流”,都是极具时代特点的通病。它们全被“我”“蔑视”“拒绝”“摈弃”“嘲笑”,“就因为总是面对父亲伟大而真实的存在,就因为耳边总是响彻着沧海豪爽而正直的呼声”。高屋建瓴、针砭时弊,作者掷地有声的话语都是从心灵里喷涌出来的,没有半点的虚泛和造作。“那些关于洪荒、关于沧桑、关于壮丽、关于永恒的一切思辨;那些关于大气、关于正气、关于底气、关于奇气的一切逻辑,还有那些关于精神、关于价值、关于格调、关于境界的一切讨论,全是海的哲学,父亲的形而上品质”,作者一气用了12个“关于”,排比手法的运用如同江河澎湃,完成了他关于父亲——大海——还有自己的“海的哲学,海的思辨,海的逻辑”的总结,雄伟、壮阔的人生宣言。

刘再复先生曾在《返回散文诗——刘再复散文诗集《又读沧海》》一文中说:“散文诗介于散文与诗之间,这是常识。”他着重说及“散文诗的好处,正是它既可以直说,也可以曲说,它无须诗的音乐节奏,但有内在情韵;它无须散文那样叙事,但比诗更实更具体一些;它可自我塑造,但塑造的是内在的心灵性形象,而非外在的实体性形象”。他还直言不讳:“我选择散文诗作为写作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因为在使用这种文体时心手都比较自由,文学是最自由的领域,我所以选择这一行业,便是为了自由,如果写作时反而被概念或被某种文体所‘物化’,这等于‘心为物役’,还不如不写。”读这些关于散文诗的精辟论断,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散文诗,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他的散文诗集一版再版,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三读沧海》的第三部分从“世上没有任何锁链能困住伟大的海洋,也没有任何牢狱可以关住浪涛的汹涌澎湃”的视角读大海,第四部分“说您无边无际时,我分明看到您的局限”“在星际缥缈中,您只是一滴水,一粒沙,一颗小玉米。在苍天体系中,您只是一闪念,一飞光,一缕跃动的烟云”“因为您有自知之明,所以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第五部分 “它虽然是一粒尘埃,但它又是一粒加入伟大行列的尘埃”,全方位地塑造了父亲——大海——我的形象,建议读者完整赏读,更深刻理解刘再复先生这一新作的思想、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沧海散文诗大海
沧海点兵 挑战深蓝
大海捞金
散文诗八骏
问大海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沧海浮萍
有一种守望等待你来陪伴(散文诗两章)
冬日的大海
令人兴奋的大海
云与水映照,月光与沧海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