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动的女性情怀
——读诗文集《不落的晨光》

2016-11-21肖和元

文艺论坛 2016年24期
关键词:真善美情怀散文

○ 肖和元

灵动的女性情怀
——读诗文集《不落的晨光》

○ 肖和元

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的《不落的晨光》的诗文集共收录了作者贾友英在各种报刊发表的39篇散文和38首诗歌。散文诗歌,自古以来是人们领略真善美的窗口和通向真善美的途径,作者的散文,分为岁月旅痕、记忆流光和人文荟萃三篇章,每篇章均有一个主旨,或记旅游之乐,或忆父老亲友,或叙家乡山川人文,莫不浸透她的殷殷之情,笔头满是女性的细腻与敏感。她的诗歌,无论是描景状物,还是抒情遣怀,都十分自然,没有刻意雕琢,尽显江南女子特有的缱绻和柔情。读后如沐春风,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油然而生。她的诗歌散文,就像清澈的太湖水波澜不惊,平静的湖面上,总会透着诱人的灵性之美。

《不落的晨光》的诗文集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一是主题的鲜明性。这主要体现在她的散文创作中。著名作家冯骥才曾经说过:“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文学巨匠泰戈尔也说过:“散文就像涨大的潮水,淹没了沼泽两岸,一片散漫。”鲜明的主题,要求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要求作者把传播正能量、凝聚真善美当作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并通过作品尽情释放出来。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坦言的那样:“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垒筑着一座座精神的高山,我看到人性的圣光在宇宙间闪耀。呼唤人性,鞭笞丑恶,向往美好,为真理而歌的勇气激励着我的心胸。生活中有一种精神会永远传承,当思想日渐成熟,这种精神就会变得愈发强大。”因此,贾友英把歌颂真善美作为散文创作的最大动因,努力使作品主题更加集中,从而把真善美推向极致。她的真,像汩汩流动的清泉,从纯净的心中悄然流淌出来,没有丝毫的虚情假意。她的善,像禅堂悠扬的经声,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显示着超凡脱俗的气质。她的美,像一幅俊永的图画,从明亮的慧眼流泻出来,见不到一丝的颓废与沦落。

在《灵山夜祷》中,作者惜墨如金,没有对无锡灵山的景致作铺陈似的描写,而是浓墨重彩渲染人与佛的对话,思考和感悟人生的真谛。“你在佛中,佛在你中,你就是佛,佛就是你。原来每一颗心灵同样可以变得神圣伟大,只要努力,你亦可以站在大佛的身旁俯视万物的渺小。”整个散文带着深奥的禅悟,她细腻的笔尖下流出的却是人人都懂的道理。《黄山,心中永远的桃源》《张家界,一首流动的歌谣》《神游云台山》等散文,则情涌笔端,汪洋恣肆,对祖国的名山大川进行了尽情讴歌,其清词丽句,神思妙悟,不仅给人以美感,更给人以启迪。贾友英散文这种主题鲜明的特点,表达的正是社会需要的正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的散文不断趋于成熟,也就不用置疑了。

二是内容的特定性。这主要反映在她的诗歌创作中。“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贾友英对诗歌的认识和尝试,显然是从顾城、徐志摩等诗坛大师那里感染感悟来的,她崇拜他们诗作的丰富想象和浪漫情怀,所以毅然决然地学习写诗,让“沉思的心灵流淌出一首首无病呻吟、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小诗”,但她的诗却以内容的特定性见长。我把她在书中收录的38首诗歌作了简单分类后发现,一类是对自己情感的宣泄,一类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还有一类是对自己母亲的深切怀念与祭奠。其内容的特定性与艺术的表达形式自然找到了一个特定的视角,从而另辟蹊径,不落窠臼。

这使我想起了叫《上山采蘼芜》的汉代乐府诗,它内容的特定性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贾友英诗歌创作的特点。这是一首很具戏剧性的古诗,古人只用了四组五言,就把这个故事完美地表现出来。诗中出场人物为一对离异的夫妻,还有一个未出场的人物,就是前夫后娶的妻子。惜墨如金的古人,在短促的篇幅里,活灵活现地写出了他俩的对话交流,回忆感慨,写出了女方对被抛弃的不满,男方悔不迭的遗憾,虽未写到但可以体会到的是,那位在家里辛勤劳作着的续弦,其实也不一定多么快乐。这种令读者有如身临其境的作品,实在是诗歌艺术的精品,难怪千百年来被广为传诵。事实上,平白如话的诗,往往比佶屈聱牙的东西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好的文学作品,总是最简单最清晰的,而且是一字不易的,通篇没有一句可有可无的话,也没有一个可有可无的字。这种把特定内容与完美艺术有机结合的创作手法是值得学习的。

这里,我以贾友英的《不老树》为例,来具体解读她诗歌创作的特点。

春天/长成天然的绿蓬/给夏留一片阴凉/秋天/脱下旧的衣裳/为春天谱新曲一章/小草也拥有春天/却没有支撑的骨节/风也有强劲的身躯/总是来去无踪/任岁月轮回/你呵/大地之魂/却永远挺立(《老树》)

这首诗非常简短,只有11行不到80个字,但寥寥数语,就把不老树的风姿写得活灵活现,并寄予了作者满腔的情怀。她的《白衣颂》《春夜》《民工》《故园》等诗作,都以特定的物像描写特定的内容,抒发了特定的情感。贾友英的创作告诉我们,要想写出美丽隽永的诗歌,不仅要选择好特定的内容即抒情对象,而且要用合适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这样,作品就会成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上乘之作。

三是女性的特有情怀。文学是人学。作为观察美、发现美、描绘美的人,作家如果离开人和人的情怀,就难以写出既令自己满意又令读者喜爱的作品。女性作家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她们往往以心思独有的细腻、情感独有的丰富、情怀独有的真挚,使其观察事物特别细致,善于发现和捕捉事物的美,在描绘美的方面也就更加别具一格。贾友英从小生长在美丽的太湖边,这里的灵山秀水滋养着她,风土人情陶冶着她,因此,她创作的散文诗歌极富浓浓的女性色彩,即立意新颖,文字纤丽,文风朴实婉清。这从她散文的分辑中可以看出:《岁月旅痕》记述了她畅游灵山、黄山、张家界、澳门以及中原大地河南等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每一篇都有独到的见解,有的是即兴的观感,有的是沉思睿语,有的则是对山川秀美的内心赞叹。《记忆流光》记述了自有记忆以来,她对雨雪日月、红烛明灯、老人小孩、海韵秋阳以及瓦罐玉器的独特情怀。《人文荟萃》则重点描述了耳熟能详的家乡事、身边人,譬如对民间艺术家阿炳,她分别在《月光照亮的琴音》《一世琴缘》中进行了精细而深刻的描写,对阿炳的命运反复咏叹,充满同情,那种女性灵动的情怀跃然纸上,扣人心扉。至于贾友英诗歌创作中体现出来的灵感与灵秀,或婉丽纤细,或意味深长,或沉静渺远,无一不是女性情怀的最好表达。

当然,贾友英的散文诗歌并非尽善尽美,无懈可击。如果将散文与诗歌结集出版尚可接受的话,她把女儿的小说一并囊括进来,或多或少影响了作品的整体美,给人一种断裂杂乱的感觉。散文的分辑还不够科学严谨,无疑削弱了作品的艺术分量。她收录的38首诗歌,其中也有泛泛之作,并非都是精品。但总体来看,贾友英的这部作品精彩纷呈,瑕不掩瑜,是值得一读的。

(作者单位:《湖南烟草》编辑部)

责任编辑 佘 晔

猜你喜欢

真善美情怀散文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少女情怀总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