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死亡是奔赴辽远的旅行

2016-11-21庄小谐

中国青年 2016年15期
关键词:克里希辽远字里行间

文-庄小谐



死亡是奔赴辽远的旅行

文-庄小谐

最近这段时间阴雨连绵,心情也一直是灰的,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但凡入睡,总在一个相同的无边无际的梦中:我在哪里呢这是?

梦见自己好似一只粘在窗框上的羽毛,窗外阳光明媚绿意扶疏,窗内则暗沉沉的,飞不动,只是用力想:我这是在哪里呢。

第一个跳脱出来的念头是:父亲已经去世了。

第二个念头接踵而至:是不是已经下葬了?

理智告诉自己,老人已经下葬,但潜意识里,身为子女该做的,还远未完成。父亲的葬礼好像一条漫漫长路,葬礼结束,我们只是走完了道路的一半,接下来该怎么走?

一片浩荡空茫中,隐约看见天光白晃晃的亮着,我茫然无措。

同样一个问题想了六天,第七天的时候从梦中醒悟,接下来该是为老人守灵了啊。

是,父亲真的走了。此刻晨光熹微,世界寂然。哪怕再有心理准备,真正面临亲人的离去,仍不啻吃了一记重拳,整个人都是懵的。

当清醒来袭,有一种说不出的对安静安宁的渴望。特别想找一处没有任何市声和人声的房子,静静地躺几天,无数的念头在心中生生灭灭,手机,电脑,所有这些东西,一个都不想碰。唯一想要阅读的,是哲学类的书籍。

正好书架上有两本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最后的日记》几年前已经读过,但现在重新深入字里行间,感觉意味完全都变了。

书的封面上印着这样一行小字:1983年2月25日——1984年3月30日。20世纪卓越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声明将要结束的日子里,留下他对世界最后的感悟、冥想与慈悲。

这部作品用语简洁,就是一位缓步走到终点的睿智老者,对于日常自然的讲述,但字里行间流露的安静恬然,让人看到思想的闪光。

夏风浩荡的白昼中,我从混沌长梦中走来,逐字逐句阅读,心灵一点点复苏、清醒。

当我们的灵魂陷入迷局,面对人生重大的创伤,唯一的救赎只有哲学,这大约也是无论世界如何物化浮躁,哲学家永远有一席之地的原因所在。

父亲去了,除了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哲学的重要性,我看世界的眼光都有所改变了。

走在路上,过去视而不见的那些老人,开始逐一映入眼帘,那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老人,有的似曾相识,有的完全陌生。纵然光芒万丈,多少喧哗惊艳,英雄暮年,都逃不脱风流云散。到底有过怎样的繁华,不曾知晓,立在切近终点之际,回望每个人不同的人生,会深觉所谓人生好似大梦一场。

人生如梦,却并不虚无。因为,每场大梦里的那些人们,都真实地笑过哭过爱过,都曾触摸过每一寸感情的柔软和刚硬,都曾感受过每一次起合、浮沉的得意失落。人若蝼蚁,行进世间,好的坏的,杂陈五味,其实都是体验。最大的收获,就是悟道。

生如春花之烂漫,死如秋叶之静美。

克里希那穆提在《死亡的真意》中,由一枚落叶,了悟生死。

“人们在每一天终结时,都会历经每一天的死亡。当人们凝望那片依然美丽多彩的落叶之时,也许可以深入了解并感悟到自己的死亡,不是在终结之时,而是在开始的时候。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情,无需逃避或拖延,而是如同日出日落一样平常的事情。”

“死亡中蕴含极度辽远的感觉。”

有科研调查,不少从濒死边缘抢救过来的人,描述死亡压过来的那一刻,灵魂反而会有一种轻盈。看过了父亲的死,我对死亡的诠释是解脱。但克里希那穆提用到的“辽远”二字,让我瞬间醍醐灌顶。

死亡是辽远的。有了如此认知,再去想象父亲,脑海中浮现这般意象:他在一条特别宽阔辽远的路上,慢慢走着,身后所有事,都交付给了前世前生。身在另一个世界的他,再无挂碍,再无病痛,只是一心一意走着,朝着新的方向。

而现在的你我,在流逝的时光里,渐行渐近那份新旅程的“辽远”。

逝者已逝,苟活的人们,更要好好的活,因为今生的旅途,只会越来越短。分秒必争,只争朝夕,唯有这般的生活,才有把握面对新的“辽远”。

责任编辑:陈敏

猜你喜欢

克里希辽远字里行间
俯仰闲忙之间
思想和行动哪个更自由
思想和行动哪个更自由
烦忧
烦忧
烦忧
字里行间感情怀——方法运用课“凡人情·伟人情”
让“鲜活感”跃然字里行间:浅谈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
烦扰
另类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