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剧《战马》对舞美设计的启示

2016-11-20余梅珍

剧影月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艾伯特债主战马

■余梅珍

话剧《战马》对舞美设计的启示

■余梅珍

提起话剧《战马》给中国话剧舞台带来的影响,绕不开作为道具的马和拟人形象的战马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的震撼,尤其是对一个舞美人而言。我是怀着好奇的心态,在期待中看到话剧《战马》的。早在两年前就听友人提及《战马》,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买了小说《战马》,爱不释手地把这部小说读完。小马儿乔伊任性却又通人性,不服输又勤劳的形象深深感染着我。当时,马儿的小主人艾伯特对乔伊的感情,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我期待着一定要看看话剧《战马》的导演是如何把这部小说搬上舞台,又是怎样来表现战马艾伯特,以及人与马的情感交流。终于在公演200场之际,我专程去北京观摩了由国家话剧院演出的《战马》。

出于职业习惯,我特别留意战马在舞台上的表演,我期待心目中的战马给我一个惊喜,事实也确实如此。小说中战马形象、战马的性格、战马的情绪以及战争对它的折磨如此真实,无论是乔伊还是乔伊的战友,对人的忠诚、被战争的摧残都是极其缺乏人道的。战马随着服务对象的转换而叠印出人物态度的变化,使道具的战马与角色、演员的配合达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高度。我不得不佩服演员,其令人折服的体力、技巧、精神娴熟的运用,使战马与人、战马与环境的交流,那么富有灵性。我难以想象 ,整个战马全身的每个部位,一个眼神、一举手、一投足,每个关节部位仿佛都赋予了生命的内涵。尤其在乔伊的战友拼尽生命的最后一刻全力要把车从泥潭中拉出来,在死亡线上垂死挣扎,躲避战火和泥泞给生命带来的痛苦时,导演已经使牲畜的人性外化到了极端拟人化的生命高度,这不仅是在战马形象上的情绪外化,是设计者对战争、战马、对一切生命体的人性关注,更是艺术家们对人类、对战争的发问和反思。

全剧从马的视角,使马拟人化,并以马为主要角色,讲述马与马、马与人的故事,讲述战争给人的生命和精神造成的痛苦,也给马的感情和生命、肉体带来苦难和摧残,不仅主题立意的高远,更让我们从事舞台美术的专业人士大开眼界,洞开思路。通常情形下,我们不可能把牲畜人格化和人性化,甚至将其与人性化的人作进一步的情感交流,而不仅仅是一个道具。当债主与艾伯特的父亲打赌,如果乔伊不能干农活就将成为债主家的牲畜时,乔伊似乎十二分地不愿意,它既不愿意离开艾伯特,也不喜欢那个债主,它更懂得艾伯特十二分地爱它,所以它使出了令下注者无法预计的力量,在艾伯特的鼓励下证明了自己可以成为一匹干农活的马,而留在了艾伯特的身边。毫无疑问,我的兴奋点关注马胜于关注剧情,关注马的命运胜于关注人的命运,对我来说,无论是道具意义层面的马,还是艺术意味的马,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战马》虽然是一部中英戏剧战略合作的首部作品,也几乎是欧洲戏剧的舞美制作,但依然采纳了意象化、虚拟化意义上的戏曲舞美写意化手法。如剧中所用的围马栅栏,用极简约的栏杆作为栅栏可以随时移动,不断变换牧场的位置,表现马的活动范围,令观众轻松理解导演的用意。

话剧布景的实与戏曲舞台的虚与实,大都就舞台设计上物质性的、物理性的实体而言,是指演员表演作为工具来使用的道具价值判断。实际上,演员的道具是整个艺术生命的组成体,我们要将他作为辅助我们演出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能视之为毫无生命意义、可有可无的物件。道具在剧中的意义和作用,往小里说是戏的辅助工具,往大处用他可以转客为主,由配角变为主角。这是我作为一名舞美工作者观赏话剧《战马》最深刻的感悟。

猜你喜欢

艾伯特债主战马
放 生
拉长时间的公平
It Couldn’t Be Done/by Edgar Albert Guest这是不可能的
中国再次成为美国最大“债主”
小战马
神回复
战马
战马
作为“债主”,中国怎么样能“威胁”到美国
危险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