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级卫视早新闻播音的对策

2016-11-20赵阳

声屏世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卫视语言表达

□赵阳



省级卫视早新闻播音的对策

□赵阳

在当前媒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电视节目不断求新求变,主持人的个性魅力成为了提高收视率扩大知名度的法宝。作为早间这个本不属于黄金时段的特殊时段,各大省级卫视的收视大战却越来越激烈。从最初风靡一时的《凤凰早班车》,到后来央视的《朝闻天下》、辽宁卫视的《第一时间》、东方卫视的《看东方》等等,早间新闻节目已成为电视媒体竞争的重要领域,并以其独特的形式陪伴人们开始新的一天。夹缝中求生存的省级卫视既没有中央台的权威性与信息量,又缺乏地面频道的贴近性与亲民感,因此,省级卫视唯有打造富有竞争力与影响力的早间新闻节目,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脱颖而出。

早新闻播报风格要轻松、亲切、自然

轻松亲切的语气中凸显道理。早新闻要树立主持人与观众的朋友关系,而不是老师、家长甚至是长辈,从心理上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要尽量避免使用“要、必须、一定”等词汇,多用“希望、请、注意”等建议性词汇;语气要亲切、委婉、得体、大方,谁也不愿意一大早起来受一肚子气再去上班。在新闻选择上,尽量选择实用性强的新闻信息,避免“假、大、空”的消息在早新闻中出现。

正确理解亲和力和所追求的个性。主持人靠什么来获得观众的认可?一部分主持人寄希望以形式上的“亲和力”、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在短时间内赢得观众的认可,但是这样单纯形式上的变化是否就是赢得观众认可的唯一筹码?语言表达的“日常生活化”审美取向,其实是主持人在审美价值取向上的泛化。大部分主持人在追求所谓的“日常生活化”语言的过程中以模仿、借鉴为手段,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最终将会失去自我。艺术语言应该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观众过去常常批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太刻板,有“播音腔”,缺乏生活气息,好像不是在说话而是在背书,实际上反映出主持人对于大多数观众的生活语言缺乏了解,感到陌生。对日常生活语言运用的贫乏,也反映出主持人这一社会角色缺乏最基本对社会成员的人文关怀。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绝对不是以肤浅的外在形式表现的,而是需要个人内在的潜心积累,不仅有文化知识的积累,更有思维逻辑、信息处理能力等等的不断完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所处的环境很特殊,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们很容易把日常生活中随意的言谈举止搬到电视屏幕上来,这样新闻节目就显得不够大气、庄重,减少了观众对新闻节目的信任度。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口语化、生活化其实是语言表达的最高层次,而不是人们理解的简单意义上的还原为日常聊天语言。它需要新闻节目主持人有一口流利、清楚、标准的普通话作为支撑,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

“个性”是主持人的一种品质,是主持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征,是思维与智慧的外化与延伸,是思想的包装方式。个性化主持人往往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粘合力和拉动力,他们的个人魅力具有无可替代的名人效应和广告效应。主持人并不代表个人,作为栏目的符号,他代表着文化理念,代表着媒介判断。因此,丰富的文化底蕴对主持人自身的内在形象是一个重要的提升。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台及媒体的代言人,博古通今、学识渊博是成功主持节目的重要因素,乡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典故、轶闻趣事等都可以成为主持过程中语言的精彩点缀。信手拈来皆成妙趣,观众、听众如痴如醉,自然就使言谈产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深入浅出的神奇魅力。如果对丰富多彩的世界缺少认识,主持节目时也会使语言交流变得单调、枯燥和呆板。然而,主持人的个性化不等同于个人化,就像播音前辈张颂老师教导的那样: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公职身份”。我们出现在话筒前和屏幕上,不是一种个人行为,我们肩负着阶级的、历史的使命,是国家机器上的一个齿轮和螺丝钉。因此,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拥有的话语权是社会赋予的,我们不能把镜头、话筒当做自我表现、捞取个人资本的工具,不能以个人好恶左右大众情怀,否则不仅影响传媒的公信力,更是对社会公有资源和公共利益的侵犯。

如何让人听不出你有“技巧”,如何拿捏好这个“度”,是很多刚参加工作,甚至是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主持人思考的问题。如果你是大学四年接受过正规播音主持业务教育的毕业生,那么你要给自己“松松绑”。主持人在语音训练的阶段,老师会要求“我们要带着镣铐跳舞”,每个音、每个字都强调要非常完整,“阴阳上去”声都要发得非常到位。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并不是每个音都会发的那么完整,因为有语流音变、有抑扬顿挫、有轻重缓急,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四平八稳,这样主持人的语言很难有感染力和生动性。当主持人把“镣铐”摘下的时候,应该更从容、更自信地表达,而不是矫枉过正,这一点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与节目磨合,以及与自身生活阅历地积累有很大关系。

未来省级卫视早间新闻的发展方向

在早新闻中恰切运用语言表达技巧。在广播电视大众传播的范畴中,应该更加强调语言的规范性。语言的规范、清晰、自如、流畅本身带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但是在注重个性、追求多元化的背景下,部分电视节目主持人包括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由于人文精神的缺失,新闻节目娱乐化的程度越来越强。以前貌似只出现在娱乐节目中的俊男靓女型主持人按照同一模式互相跟风,“耶”“哇塞”一类的声音在某些新闻节目中不绝于耳。节目内容废话连篇,更有人用相声调侃的语气来播新闻,让观众看得不知道是真是假、是美是丑,如此娱乐大众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一切语言表达的手段都要符合早间节目的定位,江西卫视《晨光新视界》是以社会普遍性趣味为基本出发点,同时适当兼顾各小众阶层关注热点;为不同社会群体下的个体提供一个更大的视野范围来看待自己和身处的这个世界;最大范围内搜集到近两天以来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最大程度上将这些信息进行梳理和整合,并寻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述。

节目与新媒体融合,扩展其发展空间。如今,随着观众获取信息的多元化,很多人已经不单纯通过电视来了解信息,互联网的发展使很多年轻人打开电脑就可以浏览更多信息。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电视或者说电视新闻节目就可以不存在,当然不是。好的新闻,好的消息,一样可以在互联网上与受众分享。笔者主持的很多节目内容都是以视频的形式被各大网站转载,有些视频节目的点击率还非常高。由此可见,很多新闻节目未必在电视所谓的黄金时间才有收视率,只要新闻内容丰富、精彩,值得观众去看,那些潜在的收视率是不可小视的。未来如何使电视新闻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与互联网良好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与新媒体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就能使电视媒体永葆青春。

打造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品牌。在电视媒体的竞争处于白热化,并且遭遇新媒体冲击的当下,竞争的关键是资源,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核心竞争力,而传媒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人才和品牌。《开心辞典》栏目制片人郑蔚曾经说过:“栏目的存在和发展,要么具有独创性,要么具有领先性。在现代社会,要想长期占有一种创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在同类栏目中突出自己的品牌优势。”从新闻节目主持人形象建构的品牌化上讲,邱启明应该算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的一个符号式人物,他以其犀利睿智的点评风格而闻名。还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那就是央视评论员——白岩松。他曾经说过:“中国不缺走红的主持人,但缺少能够使已经走红的主持人不断得到提升,使之具有长久魅力的机制。”他的品牌就是他犀利的白氏语言风格。遇到重大事件需要主持人评论的时候,观众都能听到看到白氏语言独有的特色和魅力,他已经成为新闻评论节目的符号了。

总之,在张扬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个性的同时,一定不能将传统的、优秀的播音习惯和方法置之不理。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可以轻松,可以亲民,可以接地气,但是绝对不能哗众取宠,不能失去新闻的真实性。同时,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完善自己专业领域方面知识的同时,不断学习其他领域方面的知识,这样在播报新闻的过程当中,语言表达才会更加有底气,说出的话才能让电视观众信服。

要想在镜头前、话筒前有话语权,必须提高主持人的个人魅力。这种魅力不仅仅是一味地张扬个性,而是体现在你的一言一行当中,这更需要主持人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努力。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

栏目责编:曾鸣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卫视语言表达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