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洛特烦恼》的中国式成功
——兼谈国产电影发展新趋势

2016-11-20鲁昱晖

电影新作 2016年4期
关键词:国产电影夏洛特创作

鲁昱晖

《夏洛特烦恼》的中国式成功
——兼谈国产电影发展新趋势

鲁昱晖

《夏洛特烦恼》的中国式成功镶嵌在中国电影宏伟壮阔的产业巨幕下,是国产电影完成又一轮转型的重要征兆和未来创作的全新缩影。显然,促成《夏洛特烦恼》逆袭的因素是多元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中国电影发展的市场偏好和消费期待,值得阐释、研究与反思。

《夏洛特烦恼》 中国式成功 电影产业 创作趋势

引言

《夏洛特烦恼》是一部中小成本投资、缺少大牌主创、上映前营销不足、初期排片量较低、看似毫不起眼的泛喜剧商业电影,与同档期上映的其他多部影片相较,也未在上映前显现出明显的市场优势。但是在竞争激烈的2015年国庆档中,《夏洛特烦恼》依靠密集的笑点设置、自然明快的桥段设计、精巧幽默的台词铺陈、精湛到位的表演创作、荒诞而引人反思的剧情安排、恰到好处的主题升华等多项自身元素,被庞大的互联网用户持续关注和热议,成为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因此而形成的压倒性口碑更是倒逼市场排片,引发了一场全民观影的热潮。最终以14.41亿元的票房成绩,登上中国电影票房榜的季军之位(截至2015年年底)。显然,在中国电影产业新样态初显的当下,以《捉妖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滚蛋吧!肿瘤君》《夏洛特烦恼》《寻龙诀》《老炮儿》《唐人街探案》为代表,既能收获高额票房,又具有良好口碑的优质国产电影正呈现出井喷之势。而《夏洛特烦恼》名利双收的中国式成功,无疑成为中国电影即将完成又一次转型的重要征兆与未来创作发展的趋势缩影。

评判一部国产电影是否获得中国式成功的指标是多样的。如果以《夏洛特烦恼》的成功作为参照物,在票房与口碑双赢的前提下,至少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1.顺应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脉络与人民文化生活所需,契合产业化语境下电影市场的消费偏好与审美视野;2.遵从电影创作的最新趋势,迎合主流观影群体的类型期待,能够赢得市场和大众消费的自觉支持;3.在市场博弈中实现“以小搏大”的胜利,有能力改写自身所处的市场劣势,以中小成本投资获得高额的票房收入,成为市场“黑马”;4.在移动互联的新传播环境中,能在短时间内制造出社会热点话题,依靠互联网传播迅速形成口碑效应,掀起一场全民式的观影热潮;5.以本土文化为创作背景,以完整的剧情架构和精湛的叙事艺术,铺陈出一个酣畅淋漓的影像故事;6.兼顾商业与艺术的内在平衡,在追求娱乐效果的同时,能够恰到好处地映射和讽刺某种不良的社会现实,从而具备一定的艺术格调、文化内涵与社会批判性质。从目前的电影市场来看,国产电影正在向着这种趋势靠拢。

一、逐步契合产业化语境下市场的消费偏好

作为一部典型的商业电影,《夏洛特烦恼》深度契合了当前中国电影市场与主流观众的消费偏好与期待。这成为其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国庆档之争”中迅速“逆袭”的重要原因。影片的主创团队以80后为主,他们清楚地知晓国产电影的市场消费中最急需的影片类型,也了解如何用有效的影像叙事手段呈现一个有望引发观影热潮的故事模式。影片泛化的类型特征与段子拼贴式的剧情安排,巧妙地迎合了电影市场的喜好,主题思想的设定与拔高在一定程度上慰藉了当前社会浮躁的人际关系与心理情感,而且在娱乐消费的背后也镶嵌了一定的社会批评性。此外,专注于剧场话剧与电视小品领域的开心麻花团队依靠多年的演出经验以及央视“春晚”的平台效应,为影片的上映与火爆积聚了一定的人气准备和观众基础,以沈腾、马丽为核心的“无差评”演员也成为影片的亮点之一。

《夏洛特烦恼》的中国式成功是必然的,它成功的因素也是多元的,总体而言离不开中国电影产业宏大的背景支撑和蓬勃的生命力。中国电影产业化历程的拓宽与升级,离不开市场消费的持续繁荣,更离不开中国观众高涨、自觉的观影热情。“当下中国电影的现状是电影创作者与电影消费者共谋的结果,是电影作品和电影观众互为因果的结果。”①产业化语境下,不断增强的消费意识带动了电影票房直线上涨、改写了创作的审美期待和市场取向,也逐步改变了观影群体的年龄构成和消费偏好。

随着以“中国式大片”为代表的国产“高概念”电影集体败北,以现实主义题材为核心的中小成本影片逐渐成为电影市场新的宠儿。对于观影者而言,文化认知、心理构成、消费意识是导致观影行为的重要因素。当80后、90后逐渐成为主流的观影群体,中国电影市场对国产影片的心理认同与审美期待都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消费喜好从早期的资本崇拜、导演崇拜、明星崇拜等类似于“拜物教式”的心理崇拜中脱离,开始全面正视和关注电影作品所涉及的类型题材、主题设定、思想风格、叙事节奏、演员表演、特效技术等本体创作的内生性构成元素。巨额投入的资本、恢宏壮阔的场景、大牌云集的明星等已不再是获得高票房的有力保障,取而代之的是依靠类型题材的新颖独特、主题思想的正面积极、电影叙事的晓畅明快、演员表演的真实自然、技术手段的进步创新等多种因素来获得市场的普遍接受和认可。

除集体崇拜瓦解之外,中国电影的创作趋向正在与好莱坞形成鲜明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市场的快速扩容作为外部驱动力使得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创作成为可能,产业的升级换代则加快了这种创作格局的生成。”②中国电影创作的有效范畴开始有意识地集中于喜剧、爱情、青春、东方魔幻等领域,更为注重本土原创故事的精雕细琢与民族化的多样表达,不再单纯与好莱坞电影所擅长的科幻、动作、动画、谍战等类型进行正面的交锋与对抗性竞争。这种创作趋势是当前中国电影产业获取自身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中国电影工业海纳百川的内在容量。全面合理的电影产业格局必然建立在类型多元繁荣的基础之上,然而,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社会现实情况与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也共同决定了有所偏重的类型构成是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中国电影产业在发展进程中集聚了更为充足的资本力量之后,全面开花的类型创作无疑将会成为电影产业下一个转型换代时期的发展指向和重要目标。

二、遵从类型融合的创作趋势与观影的类型期待

《夏洛特烦恼》的创作思路遵从了当前电影剧作的最新趋势——类型的融合与泛化。如果将其简单地归结为一部喜剧电影,有些略显狭隘,因为在一以贯之的喜剧元素之外,影片依靠双重复合的结构模式将故事架构在现实与穿越之间,又恰当地融合了青春、爱情、怀旧、校园、音乐等多种类型元素,所以理应将其定义为一部精巧的泛喜剧电影。影片在以喜剧为轴心线的叙事中,穿插了多种迎合市场喜好又不显矫揉造作的类型语言。尽管具有明显的喜剧特征,但正是得益于类型语言的内部融合与边界泛化,才使得《夏洛特烦恼》类型融合的气质更加明显。一直以来,喜剧题材深受中国电影市场的青睐,但是国产喜剧电影的创作相对尴尬,未形成繁荣的创作局面。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生活节奏紧张、社会压力普遍较大,带有喜剧性质的商业电影就成为文化消费的首选对象。因此类似于《夏洛特烦恼》这样的泛喜剧电影,必然能够凭借开放的内部结构和多样的类型特质被市场所认可和推崇。

类型的融合与泛化是电影创作的最新动向和必然选择。因为“类型的杂交性和意义的指涉性,使类型电影兼收并蓄性的表征更加明显。”③视觉时代,单一的类型叙事和纯粹的创作模式已无法独立支撑起一部完整意义上的商业电影。唯有以某种类型特征为核心,将多种经典的元素特质抽离,与之进行类型间的有效互动和有机杂糅,创作出具备融合特征的、多元化的泛类型电影,才能适应和满足市场持续变化的消费偏好。类型的融合与泛化绝不是单纯意义上将两种或几种普通的类型元素进行机械地杂糅,其生命力和艺术规律在于电影创作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彰显了类型电影的延续、衍变与发展,是强化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存在形式娱乐生活、传播文化的有效性和持续性的重要方式。类型融合与泛化的核心法则在于保留类型元素中的共识性成分,在不同的类型语言之间经过彼此的嫁接移植与交融碰撞后,催发出更新鲜的、受市场青睐的新特征,不断丰富类型电影的内涵与外延。

三、注重互联网营销创造的口碑效应以改写市场边缘地位

《夏洛特烦恼》的票房成功离不开互联网环境中营销策略在短时间内积聚的口碑效应与观影热潮。显然,相比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捉妖记》《煎饼侠》《寻龙诀》《恶棍天使》等电影,《夏洛特烦恼》在上映之初明显处于市场的边缘地位。不仅缺少大牌明星的互动效应,也没有前期强劲的宣传营销,特别是经历档期更改后,选择在竞争激烈的“国庆档”上映,先后与《碟中谍之神秘国度》《九层妖塔》《解救吾先生》《头脑特工队》等多部影片同场竞技,更是与类型、题材都较为相似又被万众期待的《港囧》正面交锋。因此在《夏洛特烦恼》上映之初,不仅排片量较低、票房收入也不理想。但是“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震撼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们浏览互联网和参与互动的重要内容,并且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④《夏洛特烦恼》成功地借助了这一股时代的东风,初期短暂的市场困境迅速被以社交媒体为主要场域的互联网传播渠道而改变。在广袤的互联网传播环境中,影片的个人推荐和好评层出不穷,迅速成为影迷热议的话题,潮水般的舆论导向推动了口碑效应的快速扩散与观影人数的持续激增,直接改变了初期排片量较低的现实困境。可以说,观影热潮的迭起与社交影评的一呼百应携手推进了票房收入的直线增长,打赢了市场翻身的“逆袭之战”。

显然,中国电影产业率先迈进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语境下以互动性、开放性、及时性、便捷性为特质而迅速崛起的新兴媒体不仅改变着大众文化的消费偏好和接受习惯,亦为电影的营销策略带来了一场极为深刻的变革。”⑤以互联网为契机迅速崛起的口碑效应对一部电影的票房有着直接的影响。互联网化的电影营销策略也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常态。就电影市场的现状而言,诸多被称为“烂片”的国产电影依靠强大的互联网营销占据市场中心、横行霸道,更有很多好莱坞电影连番“狂轰滥炸”。但是中国观众对于国产电影始终抱有深厚的情怀和期待。所以类似于《夏洛特烦恼》这样原本不占据市场中心位置,却具备良好品质、符合主流消费偏好的商业电影,完全有可能依靠互联网化营销的环境所带来的口碑效应改写边缘的市场地位,获得惊人的票房收入。

移动互联时代的电影口碑已不再单纯用于评价一部作品的品质与格调,因为在一部电影上映期间,互联网能掀起口碑效应的迅速崛起,从而改写影片的市场地位,为其带来切实的票房收入。依托于互联网环境而崛起的新媒体传播,重写了营销策略及口碑效应对电影票房收入的重要作用。电影营销互联网化发展的市场博弈现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新媒体的及时性、互动性造就了电影营销的多向性,电影观众可以随时通过社交工具发表对电影的评论,多向交流也影响着电影的口碑和票房的走势。”⑥在中国电影重塑营销逻辑的当下,以互联网为现实场域、以新媒体传播为途径的社交式影评营销,逐渐开始关乎一部电影的生死存亡,口碑效应成为其主攻的方向之一。口碑效应所推动的观影热潮是电影营销互联网化发展的核心议题,而观影热潮所创造的票房“井喷”则是其终极目标。移动互联的开阔、便捷与多元,为口碑效应的迅速形成创造了积极条件,又为其快速向外辐射提供了现实路径。中国电影产业经历过“网生代元年”的变革后,整体跨进了互联网化的上升通道,电影营销策略全面的互联网化发展使得一部电影能够依靠短时间之内形成的口碑效应倒逼市场排片,并且取得惊人的票房表现,这也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脉络中的新景观。

四、“草根”文化逐渐成为电影叙事的新基因

“不可否认,尽管遭遇西方影视文化的强势来袭,当下最有影响力的美国文化和欧洲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两极’,但中国电影也正在向具有独特性和影响力的‘第三极文化’而努力。”⑦与好莱坞相比,中国电影正在积极弘扬民族化的叙事基因。好莱坞倾向于打造英雄式的人物形象,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而传统的中国电影则注重大情大爱的集体主义,不过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以“草根式”的小人物为核心的电影故事逐渐成为国产电影叙事的新基因。

《夏洛特烦恼》的故事架构在梦境穿越的基础上,剧情设定并非宏大开阔,人物设定也非英雄主义,核心剧情属于幻想中的“草根逆袭”。影片主人公夏洛属于典型的“草根”,是一个生活狼狈、爱慕虚荣、眼高手低的无业者。影片的主体叙事以男性视角为线索,讲述了夏洛在初恋的婚礼现场醉酒大闹,在梦境中他意外地重返校园时代,开启了人生新篇章,最终又回到现实,领悟生活真谛的故事,讲述了普通人在一生之中不可或缺的两件事——爱情和事业。具体细化为:重返学生时代的青涩悸动,勇敢追求暗恋的女孩,反抗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一帆风顺的功成名就,以及痛失所爱后的幡然悔悟。这样的故事设定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容易使观影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拼贴式的青春回忆与畅快的幻想叙事,不仅与当前中国电影的消费需求相衬,“草根”故事的讲述更是精确地启用了国产电影叙事的新基因,慰藉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时期大众心理的记忆缺失和情感诉求。

国产电影传统的创作偏好是宽阔宏大的家国叙事和典雅小众的精英文化,旨在通过叙事手段构建一个理想的彼岸世界。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的演进、市场偏好的多样化与主流观影群体的转变,使得传统的创作偏好与变化的电影消费群体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裂变与冲突。理想化的世界脱离了现实生活与城市文化的娱乐享受和情感诉求,难以慰藉消费者心理期待的缺失与空白,难以使其产生共鸣,这为市场语境中创作偏好的转变埋下了伏笔。以小人物为核心的现实主义或泛现实主义题材影片日益受到电影市场与创作者的青睐,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草根”文化的兴起与流行,逐渐成为国产电影叙事的新基因。遗憾的是,中国以往电影创作的宏大正剧与历史情怀的畅想叙事,也因为市场偏好的转圜,变得稀有而冒险,为数不多的正剧佳作并未获得市场的认同与支持。不断调整与改变创作方向以适应和遵从变化中的商业法则,无疑是国产电影探寻市场生存的必经之路。

五、娱乐效果与点到为止的社会批判性并存

《夏洛特烦恼》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片。尽管影片并未将艺术性与商业性进行完美融合,但恰到好处的娱乐效果和点到即止的社会批判,成为其能够依靠口碑效应迅速“逆袭”的重要因素。影片所创造的娱乐性,并非是刻意宣泄、毫无节制的盲目式娱乐消费,而是分寸拿捏到位又无微不至的喜剧式效果。不论是主题设定、人物关系、剧情结构、叙事思路等宏观架构的铺陈与发展,还是台词、表演、场景等电影细节的设计与雕琢,都体现出创作者的匠心独运。整部电影叙事技巧成熟准确、桥段衔接恰当自然、节奏收放张弛有度、气氛把控紧而不慌、叙事线条轻松流畅、小处情节动人心扉。既营造出酣畅淋漓的愉悦感受,也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心酸的浪漫,可谓是欢笑与泪水并存。

《夏洛特烦恼》的社会批判性并非是机械式的说教,而是以剧情的展开与人物关系的变化为基础,通过反讽的喜剧式桥段,结合一系列当前社会浮躁的生活风气和现实情况,同时,创作者在影片中并未加入主观的评价与判断,而是将评判的权利交给了观影者,使观众能够拥有更为独立自主的思维空间,产生更深刻的反思与自省:幻想中美好的人生也许并非完美无瑕,现实中的柴米油盐也绝不是毫无趣味,善待生活、珍惜当下、爱惜眼前人,才是生活的真谛。这种体会是绝大多数普通观众在观看完电影之后,都会有的集中感受。这种深刻的生活哲学通过轻松愉悦的电影叙事得以显现,远比枯燥无味的说教更有实际意义和教化效果,电影的社会功能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了效用。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商品,在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它早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获利手段,如果不考虑其商业价值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商业属性是其重要属性。”⑧但是,有关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归属争论从其诞生之初就一直延续至今。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是两个庞大的集合:艺术性涉及电影的艺术内涵、审美格调、意境韵味、文化价值、社会批评等领域,商业性主要针对资本性、产品性、市场性、盈利性、消费性、娱乐性等层面。中国电影面临着全球化、产业化、数字化、视觉化、娱乐化、同质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单纯区分电影属性的归属问题似乎不再绝对和重要,尤其是在产品化语境中,电影的商业性往往代表了消费的话语权。但是如果单纯地视电影为商品,则太过牵强,因为电影与一般商品不同,消费者无法在观影前得知其全貌,而在观影结束后,电影作为商品的最基本的使用价值又会骤减,而艺术性则是保证电影“历久弥新”的关键因素。可见,商业性与艺术性都是电影与生俱来的特质。但是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现实境况下,看似互补的二元属性,实则矛盾日益尖锐。艺术电影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一味追求娱乐消费的商业电影也随着观影者审美水平的改变与提高逐渐丧失了绝对的市场话语权。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转型和调整,主流的观影群体不再单纯地满足于视听效果所创造的新奇刺激的感官享受,而是越来越注重娱乐消费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强调影片恰到好处的社会批判。因此逐渐抹去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对立,构建融合共生、和谐共享的电影生态,或是商业性前置的背后蕴藏艺术内涵与意蕴,已成为国产电影发展的又一明显趋势。

六、小结

“好莱坞电影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最大威胁并不仅仅在于票房收益,而是已经潜移默化建立起了现代社会的观影规则。”⑨纵然如此,中国电影仍旧在积极地建立更加本土化的审美趣味和消费偏好。在经历《捉妖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煎饼侠》《滚蛋吧!肿瘤君》《夏洛特烦恼》《寻龙诀》《老炮儿》等多部优质的商业电影后,中国电影市场已然跨入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大关只是新业态的开始,其背后是民族化创作力量的集体式爆发,推动的是一场有关中国电影生态价值链的华丽升级。商业类型的多元与成熟是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脉络中最鲜明的时代标签,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相继问世,正在以其自身强劲的票房号召力和客观的社会评价,弥合以往票房与口碑之间难以调和的巨大悬殊,这亦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未来表现。

电影强国的文化构想已经纳入了国家战略发展的体系之中,中国电影已然走到了最好的发展时代。在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现实语境中,国产电影作为文化产品的一种重要形态,肩负着构建“文化帝国”的历史重任,尽管如火如荼地蓬勃发展,但是“缺乏民族精神和独立意识的文化产品,纵然能取得无与伦比的商业成功,也无法为‘文化帝国’的构建做出半点功效。”⑩《夏洛特烦恼》的本土想象与民族语言成为中国电影产业格局中独树一帜的典型代表,也预示着国产电影的审美嬗变与创作转型。在崭新的商业面貌与艺术景观显现的当下,坚持独立的民族精神,走一条民族化之路,是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核心议题和主要方向。

【注释】

①陈晓云、缪贝.一步之遥:2014年中国电影创作状况分析[J].艺术评论,2015(4):15-21.

②饶曙光、李国聪.论国产电影多元化格局的动因和意义[J].当代电影,2014(12):6-10.

③王玉良.全媒体语境下电影类型研究的“互文性”建构[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1):37-42.

④司若.大数据与“微”营销——社交媒体大数据对电影营销的若干新拓展[J].当代电影,2014(6):14-19.

⑤鲁昱晖.生存与衍变:中国电影营销的互联网化图景[J].电影新作,2015(6):73-78.

⑥王秋硕.国产系列电影创作的基本现状、困境和出路观察[J].电影新作,2015(1):105-109.

⑦谭苗、潘皓.鲁迅神话思想对中国当代魔幻电影创作的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13(2):198-203.

⑧王秋硕.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文化路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5):96-99.

⑨谭苗、董炜.中美电影续集化生产之比较[J].当代电影,2013(9):154-158.

⑩常江.帝国的想象与建构:美国早期电影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76.

鲁昱晖,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国产电影夏洛特创作
夏洛特烦恼
调查
《一墙之隔》创作谈
俄观众对国产影片有信心
培根体
看不见的横杆
创作心得
Part 2 理财有道烦恼少
创作失败
《百花园中迎元旦》电影片名填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