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初探
2016-11-20林明忠
林明忠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下湖小学,福建 漳州 363400)
“如何进行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初探
林明忠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下湖小学,福建 漳州 363400)
如何进行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教学的需要,结合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语文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探索活动,现将开展的情况及取得的经验小结如下:
一、探索课题的确立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需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二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于是,我常常思考:在农村,这么大的阅读量怎样得到保证?学生应该阅读、适合阅读哪些材料?如何让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进行有效衔接?为此,围绕着总课题,我确定了自己探索课题——“如何进行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并从中年段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入手,进行了教学实践尝试。
二、经验理论的学习汲取
确立子课题后,我深知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就加大了向有关教育教学书籍学习的力度,如《人民教育》《福建教育》《东山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窦桂梅的三个超越》……都是我平时喜欢学习的内容。而且加强了与志同道合的同事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听课,谈论心得体会……汲取他们的成功之处,向他们虚心请教,解决自己在实验中困惑,寻求他们的帮助,特别是向老教师学习,他们多年从事教育教学,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使自己的探索工作,能少走一些弯路,提高探索工作的效率。交流中,我的探索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有意识地使实践经验和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并提升。
三、做法的实施和效果的取得
(一)激发兴趣可以让学生马上进入角色: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从心里激发他们要读书的内驱力。在教学中,我常结合所教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与课文内容有相关的课外读物;在教到传统名篇时,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想读整本书的欲望。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阅读收获的才艺展示的平台,人人有机会,以此激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二)教给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读书:要让学生自己能在课外进行有效阅读,在课内,我们老师要教学会他们阅读的方法。“课内得法,课外用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在课堂里是这样来指导。第一个步骤是初读课文。这个环节主要是学生自己自由读,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扫清阅读中的生字新词关。第二个步骤是通读全文。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学生能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用符号勾、圈、画、批注等方法,思考课后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包括自己读懂什么和自己想知道些什么。)第三个步骤是品读理解。重点是让学生在我们独具匠心的指导,示范,点拨下,学会找出与课文中心有联系的自己喜爱的句子,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能讲自己喜爱这个句子的理由。
(三)归类阅读可以让学生阅读有章可循: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笔者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1)从体裁考虑。在让学生掌握学习一篇新课文学法后,我们有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分门别类。归纳出不同体裁课文的有所侧重点的读法,对课外读物能归类阅读,达到阅读延深的目的。如在读到记叙文写人叙事类的课文时,要会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会讲出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更要会判断课文中详写的段落,在不断诵读基础上,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品质,从而引起内心上的共鸣。在读到写景状物的记叙性课文时,要知道这处景物的特点,还要了解作者是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同样也要会找出作者详写的部分,再品味美词佳句,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特别喜欢阅读童话或神话传说类文章,有必要提醒,引导学生知道文章所要歌颂的真、善、美和所要揭露的假、恶、丑的不同价值取向。(2)从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考。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或推荐相关的书籍,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或书籍,并根据有关资料或书籍,通过班级组织的或者自己自行安排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地处理与表达。(3)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可以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尽量快餐式的阅读。
(四)激励引导可以让学生热情常在:为了激励学生开心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来,我都会结合学生的“读书记录卡”“学海拾贝”等的按时检查,每周或每月及时评选出“周读书之星”“月读书之星”“读书红花少年”等,并颁发小奖品(如笔记本、铅笔、练习本等)。
四、所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这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及家庭环境的不同,有个别学生到现在还都是老师或家长“逼”着读:老师或家长在,就读;有事离开了,就不读。我想这是学生还没有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在班内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特别是采用任务驱动或实用主义思想来让他们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在任务和运用驱动中,让学生知道开卷有益,争取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的好孩子。
(二)许多学生只知道为读而读,为摘抄而摘抄,因而在习作中还不会灵活运用或模仿,导致在习作中优美词句太少,句子方言味浓。在下个阶段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读书笔记及好词好句的摘录本的填写质量及引导他们如何在习作中灵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
五、探索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阶段的探索,我自己更加喜欢阅读,觉得指导学生阅读并参与其中阅读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可以让自己的知识面更加丰富,更主要的是融入学生当中,知道学生喜欢阅读什么书,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在实践中,我也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尝到了甜头:使我从保守的教学方式中走了出来,知道了给学生,也给自己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感受到如何进行学习,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林明忠(1975-),男,汉族,福建东山人,小学高级教师,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下湖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