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如何获得政治正当性
2016-11-19王佳莉
摘 要 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独立,但是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或者说是落后国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两极对立格局。两者实力此消彼长,相互遏制。到了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格局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第三世界的崛起使两极格局开始动摇。发展中国家想要发展壮大,必须要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并且改变现有的地位,发展中国家谋求政治正当性的逐渐凸显出来,如何崛起,如何发展,如何壮大,是现在发展中国家必须要思考而且需要落实的问题。本文从三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如何获得政治正当性。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民主政策 法律力量
作者简介:王佳莉,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D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143-02
什么是政治正当性?这是政治学中的重要概念。政治正当性,也可以称作是应当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亨廷顿所著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所反映的种种问题就其本质来说其实就是政治稳定和政治民主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的问题。但是要怎么样获得政治正当性,才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所在。
一、经济
在社会中有两种关系的相互矛盾并且相互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的影响下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同理,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如此,生产力的发展会带动生产关系的改变,而生产关系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的改善。
二战后,社会百废待兴,给发达国家带来了经济复苏和缓解的时间,也给发展中国家名族解放和独立自主带来契机。分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就是直接的经济表现即国内生产总值,所以在发展中国家谋求正当性就是谋求权利的同时,首先要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关键,同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首先确保了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地位上稳步提高,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会是国家主权不受侵犯,领土完整不被侵略,还有经济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综合国力的提升。战争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范例,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动荡,过分依赖国际市场,长期以来积贫积弱,国力衰退,当然成为侵略对象,所以要在国际地位上获得政治正当性,发展经济是势在必行的。
但是发展中国家如何让经济发展,采取怎么样的经济措施又是一个问题。在这里,我简单的理解几点,第一,在对于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方面,要改革国内政治经济制度的弊端,从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强大的宏观调控体系等,要克服之前所固有的、僵化的经济模式的弊病,寻找新的出路,利用新的方式解决经济的发展。以中国为例,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历了计划经济后,积极调整路线,改革开放,让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中国与世界相联系,摆脱封闭的发展模式和自产自销的生产方式,运用宏观调控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这一项政策,使中国经济迅速腾飞。所以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根据本国具体国情,改变放任的市场经济或过于严苛的国家控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可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第二,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发展中国家,要改变依靠劳动力输出和资源输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廉价劳动力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只会使国家越来越穷。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培养人才,这些都能有利的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拥有技术核心,不依赖与靠资源和劳动力来发展经济,这是长远而又适合的经济发展模式,培养了人才,合理运用资源,也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在此,对于人才方面,不得不提出教育投资的增加,在发达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资是极其巨大的,所以在发展中国,不光要重视人才培养,也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整体。第三,在资源方面的合理利用,又叫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大都是依赖之前殖民者或者剥削者在本国的资源掠夺来发展工业,国家主权独立之后,为了经济的发展,又走上了出卖资源来发展经济的粗放式发展,使本国经济和生态都呈现不健康的发展态势,贫困的恶性循环在资源耗尽之时便一蹶不振。所以需要急切改变当前的资源利用模式,资源最大化利用,当然,还需要强有力政府政策和科学技术的扶持,经济的发展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改变之前单一的资源出口和落后的生产技术是使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且势在必行的方案。第四,劳动力的优化,发展中国家大多拥有庞大的人口,密集的人群,但是自身素质的局限性,劳动力大都是出卖体力的人群,随着现代技术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逐渐减少,这样一来造成劳动力过剩,社会闲散人员增多,社会秩序也会趋于紊乱,为了让这部分剩余的劳动力得到合理安置,社会秩序得到安定,就需要让这些劳动者就业,提高劳动者的自身素质,学习新的生存技能技术,促进再就业和劳动力合理安置的同时,发展新兴的社会行业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民主政策
在发达国家中,国家的行政事务决策是全体国民,国家的最高领袖由全体国民选举产生,国家的公共事务由全体国民决策。在发达国家民主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决策,公民的参政意识提高,对于社会的关心和国家的热爱以及尊敬在很大程度上都有体现。所以发展中国家要想获得政治正当性在民主方面需要落实,而不是只宣扬不实践。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在领袖选举方面大多采取表面形势的选举,在经过二战后的重组与建立新的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对思想上的禁锢,无论是在政治政务还是国民的日常言行,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根本没有参与到政治事务中来,领导人大部分是内部选举或者说是简单的投票,没有尊重正真意义上的民意和社会态度;国民的日常,也是谨言慎行,国内气氛万马齐喑,国民思想死板僵化。为了提高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的正当性权利,所以必须在公民的权利意识方面进行整合提高,让国家的事务是整体事务是全民意志和公共决策下的事务方针,而非专制决策出来的国家行动目标。
有些国家认为的民主是美国式的民主,与本国国强不相适应,自己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来进行民选或者说进行事务决策,所以在国家内部的领导人进行制定方针和策划就开始小规模的试行,如果认为这次的事情失败,则进行下一阶段的整改。这种观点和事务推行,民主失灵,权力腐败,并且是必然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也在《论法的精神》里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所以推行民主是势在必行的决策,在越南,通过分层差额选举来进行领导人的选拔,是根据本国国情所推行的民主,所以根据本国国情,认清自己国家推行民主的方向是发展中国家获得政治正当性的必要途径。
选出来正确的选举方式,对于国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也需要进行宣传教育,民主缺乏制度保障和法制约束是推行所有民主政策的根源和弊端,所以势在必行的是公民素质特别是法制素质的提升,还有对法律体系的完善,建成一贯整体的法治国家也对民主的推行进行助力推进和社会秩序的保障。民主的推进不是简单的向西方国家一人一票,人人平等的投票方式,它还需要权力制约制度和司法制度等的支撑。盲目推进,可能会导致社会陷入混乱或者民主建设不能树立推行。发达国家所以稳定成熟,是因为在建立选举民主前,就已经有了基本完善的现代政治法律制度、权力制约的体制、独立的司法体制、公开透明的制度等,在这些制度的协调和保证下进行选举,社会秩序依然可以有条不紊。
三、法律力量
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达,民主政治体系完善,法律体系完备的国家。值得发展中国家向往,也发展中国家的奋斗目标,而发展中国家要获得政治正当性,出来要发展经济,完善民主,法律完备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三个条件相辅相成,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二战之后建立起来的发展中国家在法律方面很大程度上在学习发达国家的法律而建立本国的法律,这就早成了一个弊端和缺陷,有些法律并不适应本国的国情,还有一点是因为尚在学习阶段,没有很完整的学习,在学习吸收方面也有缺点。一些法律漏洞给国民带来了损失,也给一些钻法律漏洞的人带来便捷,法律体系的完备是发展中国家获取政治正当性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法律体系尚不完善之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对于法律体概念和法律意识尚不明确,习惯用约定俗成来做保障,认为在受到重大伤害时才有需要诉诸于法律。在发达国家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律师,知道用法律权益来保护自己及自己的人身财产不受侵犯。一个非常常见的例子,知识产权,在发达国家如果别人未经自己同意擅自用音像制品、书籍、科技等等,都属于侵权,产权拥有者可以将此事诉诸于法律并得到相应赔偿,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侵权事件常有发生,关键是侵权者和知识产权拥有并没有清楚的意识自己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或者说自己的权益被人侵犯了,知识产权属于一团糟的状态,放大了看,法律意识薄弱,不懂保护自己。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要想在世界地球村中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那么权益保护也必须提上日程,法律要开始逐步完善,把之前的法律漏洞进行填补,在各个项目个个方面进行完善,并且对于国民的意识形态教育里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人懂法、守法、护法、用法这样一个过程逐渐使法律深入民心,法律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及而并非写在纸上的规定。
民主秩序的推行还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支持,也需要以法律为支撑,所以综合来看,如果发展中国家想要获取整整意义上的政治正当性,在民主政策的推行离不了经济的发展,经济与民主法治互为支撑,用法律手段作为保障,实现经济增长和政治民主化,是发展中国家追求的政治正当性的双重目标。
所以发展中国家政治正当性的谋求应首先注重经济增长,然后稳步推进民主,要从实际出发,稳步前进,以免民主化过急,威胁政治稳定,造成发展中国家追求政治正当性的目标脱离原来的期望,在稳中求进,并且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用逐步完善的法律作为条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法律趋于完备,全面民主化的条件就成熟了。这三者相互协调,对于发展中国家谋取政治正当性的稳步发展是互不可缺的。
注释: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8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