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观察

2016-11-19张昌华吴新菊

医学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高血压病缬沙坦

张昌华 吴新菊

摘要:目的 总结伴有高血脂症的高血压病接受联合缬沙坦及辛伐他汀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100例伴有高血脂症的高血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接受缬沙坦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联合缬沙坦及辛伐他汀治疗者为观察组,每组50例。对两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接受治疗前两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接受治疗4w后,观察组SBP、DBP、TG及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缬沙坦及辛伐他汀可在不增加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伴有高脂血症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缬沙坦;辛伐他汀

高血压病属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不仅可诱发并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病情,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病发的危险因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可造成严重的影响[1]。而高脂血症同样为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可单独发病,也可合并于其他疾病而出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伴有高脂血症的高血压病患者,可因两种疾病的相互作用而加重患者的病情,为可更为有效的治疗此类疾病患者,我院近年来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将缬沙坦及辛伐他汀联合应用,结果显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100例伴有高脂血症的高血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接受联合缬沙坦及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40~62岁,平均为(51.04±8.11)岁;高血压病1级18例,高血压病2级22例,高血压病3级1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0~63岁,平均(51.15±8.22)岁;高血压病1级16例,高血压病2级15例,高血压病3级者9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病分级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

1.2入排标准 入选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10版)[1]的高血压诊断标准。②符合高血脂的临床诊断标准[2]。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意识障碍者。②除外1个月前接受降压及降脂药物治疗者。③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1.3方法 两组入组后均给予健康宣教,宣教内容比较饮食结构调整及生活、运动方式指导。对照组单纯给予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治疗,1次/d,80mg/次,口服。观察组给予联合缬沙坦及辛伐他汀(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66)治疗,缬沙坦治疗方案同对照组,辛伐他汀,1次/d,20mg/次,睡前口服。两组均以4w为治疗疗程。

1.4观察指标 于接受入组当日及接受治疗4w后分别对患者的血压水平及血脂水平进行测量。血压测量应用汞式血压计进行,于清晨测量患者平静10min后的右上肢血压,每次测量3次,其3次平均值为血压值,所观察的血压值为SBP及DBP。血脂检查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观察指标包括TG及TC。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同时分别统计两组在4w的治疗时间内所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对比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计数资料应用百分率描述,并以t检验及χ2检验对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所得结果中,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血压水平变化分析 接受治疗前两组间SBP及DBP水平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接受治疗4w后,观察组SBP及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血脂水平变化分析 接受治疗前两组间TG及TC水平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接受治疗4w后,观察组TG及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副作用发生率 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血脂异常为高血压病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伴有血脂异常后,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病情,从而加重高血压病病情,因此为可更为有效的治疗伴有高脂血症的高血压病患者,我院近年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将缬沙坦及辛伐他汀联合应用。结果显示:在接受了联合缬沙坦及辛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后其SBP、DBP、TG及TC水平较接受缬沙坦治疗的对照组显著降低,同时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联合缬沙坦及辛伐他汀治疗可在不增加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伴有高脂血症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所应用的缬沙坦为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其属于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可通过改善动脉血管紧张程度达到降压的效果[3]。其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具有着降压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发生率低的特点。而辛伐他汀属于他汀类降脂药物,在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可通过抑制总胆固醇的合成而达到降脂作用[4]。因此本研究将缬沙坦及辛伐他汀联合应用于伴有高血脂症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综上所述,在本有高脂血症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可在应用缬沙坦降压治疗的同时,将辛伐他汀应用于其中,以期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5(3):42-93.

[2]张春燕,唐文佳,潘柏申,等.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发展[J].检验医学,2013,12(11):965-969.

[3]阿布都沙拉木·阿布都热衣木,刘涛,米尔班·阿不力克,等.缬沙坦胶囊、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106例临床观察[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3):399-402.

[4]吴伟军,郑贤干,吴胜利.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作用[J].中国药房,2011,22(44):4173-4175.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高血压病缬沙坦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