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11-19李长鹏曾志强杨帆彭芳

医学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李长鹏 曾志强 杨帆 彭芳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0例)采取保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活动能力评分和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活动能力评分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28±0.32)分、93.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0±0.51)分、73.33%,均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具有确切的疗效,患者的行动功能恢复快,值得推广。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效果

骨质疏松极易引发如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力、机体吸收功能等均明显下降,因此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极高,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1]。我院对3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以观察分析其疗效,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取选对象为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57~82岁,平均年龄(68.96±5.37)岁;腰椎部位骨折25例,胸椎部位骨折5例。观察组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58~81岁,平均年龄(69.37±5.29)岁;腰椎部位骨折22例,胸椎部位骨折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骨折部位等基本资料差别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主要有绝对卧床并用软枕垫在胸腰部、脊柱复位、使用支具在腰部外固定、功能康复锻炼等。观察组患者具体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体位,局部麻醉后用C型臂X线透视确定并标记好伤椎位置,试压复位骨折,选取伤椎弓体根外位置作穿刺点,穿过弓根内到椎体前方1/4位置停止并将内芯抽出,然后将造影剂者如椎体内。将骨水泥缓慢推注经椎体内,椎体内完全充满骨水泥即可停止推注。待骨水泥充分凝固后拔出穿刺针,最后覆盖好切口,手术结束。两组患者均在1个月后进行活动能力评分,在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1.3疗效评价标准

1.3.1活动能力评分 1个月后对患者活动能力进行评分[2]:1分表示患者活动能力恢复正常,行动没有困难;2分表示患者活动能力有一定改善,但是不能独立行走需依靠外力帮助;3分表示活动能力仍受限较大,只能使用轮椅或者坐立无法站立行走;4分表示活动能力没有发生变化仍需卧床。

1.3.2疗效评价 在治疗6个月后对疗效进行评价,分为以下几个标准[3]:①治愈:各项基本的身体功能恢复正常水平,日常生活和工作均可以正常进行;②有效:椎体有较大的改善,有轻度的疼痛感,日常生活和工作未受到影响;③无效:身体功能没有得到改善,或者加重。

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处理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用(x±s)描述计量资料,用t对其进行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对其进行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活动能力评分对比 1个月后对两组的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对照组为(2.10±0.51)分,观察组为(1.28±0.32)分,后者的活动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前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后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前者更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骨折处及周围会有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而以往临床上采取骨折复位、卧床休息以及功能康复锻炼等保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但是由于需要患者长期地卧床,出现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几率非常高,患者康复受影响较大,效果不甚理想。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通过骨水泥注入椎体内,可以有效地稳固椎体避免其塌陷,手术创伤小,因此对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4,5]。我院为了进一步明确PVP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中的疗效进行本次研究。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3.33%,效果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个月后的活动能力评分比较中,观察组的评分为(1.28±0.32)分,优于对照组的(2.10±0.51)分,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效果明显,患者的活动能力恢复比较快,值得对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晓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07):715-716.

[2]金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临床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5,8(08):109-110.

[3]范兆阳,刘永西.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3(03):144-150.

[4]麦刚,刘振颖,芩明,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微创医学,2015,10(01):110-111.

[5]袁文强,邹蕾.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8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11):2229-2230.

编辑/安桦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研究进展
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