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居织巢鸟的鸟巢村

2016-11-19张云广

初中生学习·低 2016年4期
关键词:群居纳米比亚鸟巢

张云广

纳米比亚北部广袤的稀树草原上,有一种堪称路标性的“建筑”,它就是群居织巢鸟在高大的树木上编织的大规模、成建制、即使在千米之外也能看到的鸟巢“公寓”。

这些历史可达百年以上的鸟巢“公寓”全部用细枝和干草编织而成,“公寓”中住着数百只“居民”。它们选择“同住鸟巢村”体现的正是对当地恶劣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

这里属于热带荒原气候,非洲东部连绵的山脉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湿润空气,年降水量通常不足100毫米,唯有水源较为丰富的地方才能有条件滋养一棵大树。换句话说,鸟巢村所在的地方正是水源较为宽裕之处和草木茂盛之处,自然也就是食物较为充足之处。要知道,树木的果实、草籽、小昆虫等都在群居织巢鸟的食谱之上。

群居织巢鸟选择群居筑巢的方式还与抗击风灾有关。鸟巢质量可达1吨重,而鸟巢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抗风效果也就更好。由于水资源缺乏造成黏合材料的稀缺,那些规模小的巢穴很容易就被肆虐的狂风吹落在地,从而造成巢毁甚至蛋打雏亡的灾难,而选择群居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惨剧的发生。

“同住鸟巢村”的好处还远不止于此。纳米比亚稀树草原上昼夜温差极大,白天太阳直射时气温可达40摄氏度以上,而到了晚间则可能降到零摄氏度以下,这样不仅会让露宿的恒温动物难以适应,还会造成其自身能量的巨大消耗。不过,鸟巢村情况就大不同了。鸟巢村上面厚厚的干草如同茅草屋的屋顶一样起到了很好的隔热作用,而分鸟巢则全部是建在下部且开口朝下,呈非直筒型,深度可达30厘米。通过热感摄像机发现,鸟巢内的温度在正午时要比外面低10摄氏度甚至更多,而夜间则要高20摄氏度左右,科学的布局保证了群居织巢鸟有了一个昼凉夜暖的好居所。

此外,体长仅14厘米、体重不超过30克的群居织巢鸟之所以选择同住鸟巢村还缘于其集体安全的防务理念。当外敌入侵,最先发现敌情的个体总会在第一时间以一种短促而急切的叫声向伙伴们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大家做好应对准备。比如遇上“贪吃蛇”——鼓腹蝰蛇时,它们会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毫不畏惧地摆开阵势同时尖叫,给对方以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让对方知难而退。

随着二月雨季的到来,充足的食物使鸟雀们进入了繁殖季节。观察人员惊奇地发现,进进出出于鸟巢村的居民竟然不仅仅是群居织巢鸟,还有20多种“异鸟”来这里借住。比如侏隼等鸟,它们无偿地租用群居织巢鸟的“风水宝地”来产蛋育雏。而雏鸟一旦长大,它们自然会飞回自己的栖息地活动,待明年继续来此当房客。对此,只要是无害居住,作为房东的群居织巢鸟表现出了足够的大度,而不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狭隘排他性,这种慷慨与博爱对加强整体防御能力无疑也有正面作用。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鸟巢村。因为同心,所以能协力;因为同住,所以能共享。同心同住正是纳米比亚群居织巢鸟能够在艰难环境下依然保持种群壮大和世代繁衍不息的奥秘所在。

猜你喜欢

群居纳米比亚鸟巢
纳米比亚着力发展农业灌溉
早期恐龙过着群居生活
喜欢群居的副栉(zhì))龙
鸟巢
纳米比亚访演背后的道具风波
重回鸟巢
中国在纳米比亚非殖民化进程中的作用
海上图书馆船“望道号”访问纳米比亚
打联赛 去鸟巢 看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