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6-11-19剡小惠
剡小惠
就像地下泉眼要寻找大地的出口,就像地心的岩浆要释放自己的热情,我—— 一个懒于动笔的“老书虫”竟有了写作的愿望。这种愿望在心底如此执拗不肯安分。头顶上有一个声音在冥冥中召唤:拿起你的笔吧,写下你的所思所想,写下你的感动与惆怅,快乐与悲伤,幸福与无奈。
当我怯怯地拿起笔的时候,不断追问自己:你行吗?你真的行吗?其实心里知道有一个人和我过意不去,当我想看书时,他说,算了吧,还是早点去睡吧,你的眼睛本来不好!于是我拖着疲倦早早爬上床休息;当我想写作时,他又说,写出来有多大意义,谁会去看呢?何况你的肚子里墨水也不多,于是我泄气地扔下了心爱的钢笔;当我为课堂上的一次次未曾预约的精彩而感动不已想做记录时,他又说,作业那么多,还不抓紧时间干正事,于是我又一次叹着气合上心爱的笔记本……我发现,只要我想干点事,他总是想方设法阻挠我、嘲弄我。就这样,日子在叹息中闪过,我的青春在无所事事中被打发。啊,我多恨他!这个人不是别人,他的名字叫懒惰!我要离开他,抛弃他!
期间,我始终是一个读者。但凡我能借到的,都细心地包上书皮,细细地品读,及时做好读书摘记。且阅读速度超快,以便再借时好向人家开口。更多的时候,我自己买书,藏书。外出时,总喜欢到当地的书店、书城逛逛,有自己喜欢的立即买下来,带回家慢慢地阅读。我阅读文学作品,也读教育经典。每每捧起《给教师的建议》《李镇西教育系列丛书》《魏书生教育系列丛书》《玫瑰与教育》等书籍时,我的心里都会升腾起深深的感恩之情、崇敬之情。满满的一个个小小的写作萌芽在我心头不时闪现——别人能把他们的教育故事写下来,我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教育故事、生活感悟记下来?“写”让我发现了教育中很多“美景”。有“美景”,生活忽然变得丰富多彩、斑斓多姿。
语文老师当然要指导学生写作文,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我自己慢慢拿起了笔写一些教学随笔和故事。第一次发表文字,是在1996年的《咸阳教学研究》第二期“教法研究”栏目上,题目是《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这是一篇关于我在作文教学实践做法方面的一篇小论文,着实让自己得意了一阵子。
从此,我便有了一种写的牵挂和自觉,也断断续续开始了爬格子活计,写生活随笔、个人日记、书信来往、与孩子心灵笔谈、教学随笔、教改论文……我笔耕着,也开始收获着。最艰辛的一次是一篇散文《心祭》,写我的老师尚录仓,我把老师的故事写出来源于一种深深的师生情,更源于一种责任,我要让人们记住这位躬耕一生,却惨遭落聘、穷困潦倒的好老师,我一直确信受过他教诲的学生,和他的同事、朋友都有这样的愿望。事实证明,当教师节《咸阳日报》把这篇文章刊登出来的时候,昭仁中学的老师们奔走相告,很多人询问我、感激我,我想这哪里是我写出来的情,这分明是所有爱戴他的人们的共同心声啊!这篇散文从调查、体验、构思、写作、修改直至变成铅字,历时近三年!至今重温这篇散文,每次都会默默地伤感。经历了这样的写作情感历程,我似乎悟出了一点写作的真谛——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写作开始时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笔下的文字便是心灵的抒情。
每天晚上,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已成为我的习惯。有时候事先并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只要坐下来,似乎就有话要说。我发现写作其实是和另一个自己在对话。当你合上笔记本的时候,你是释然的,轻松的,甚至是快乐的。我喜欢这种阅读和写作的感觉,因为它的陪伴,我的日子变得有生机,有希望,有期盼。在喧嚣的生活浪潮的裹挟中,我愿做一块礁石,任激流冲击,浪花飞溅,保持着自己的安静和沉着。
就这样,一步步向前,孜孜不倦,到现在感觉写作如同呼吸一样自然。虽然没写出什么大作,聊以自慰的是散文、随笔常见诸报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成长,我在写。我的写作印刻着成长痕迹。我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对话,让冲动的自己不断接受理智的自我评判,让实践的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自我省察。这样的写作,已不仅是记录生活、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它更是逼迫自己坚持实践、勤于阅读、深入思考的强劲动力,是一种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的努力。
于是,从2014年暑假开始,我信心满满地写作和整理个人的第一本作文教学专著书稿——《爱上那一抹绿》。书中记录了自己多年来教学路上点滴的感动、幸福的时刻、变革时期的困惑以及我对作文教学的理解和实践过程中的收获,诉诸朴素平实的文字。我希望能用老祖宗传下来的恩深义重的汉字,驮着我的真诚和善意,抵达和我一样在小学作文教改实验田里默默耕耘、积极探索的同行们、朋友们的心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一位内行的教师,富有创造的教师在其结束一生的创造活动时,把他在长年劳动和探索中的一切成就都带进坟墓的话,那将失掉多少珍贵的教育财富啊!”大师们的“写”,不单纯是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而是为后人积攒宝贵的教育资源,成熟的教育思想是后人享用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当然没有资格和大师们相比,但“写”的确是一种内在的动力,自从钟情于它之后,我发现自己进步了,深刻了。
写作,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职业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幸福。总有一天要退休回家,回家时我们除了带走疲倦病痛的身体,还会留下什么?那拿起笔,去抒写自己的幸福的教育生活吧。为自己的人生编一本书,这是你的历史,你的声音,你的老师!这是一个女性在中年之际,为自己找到的安身立命的支点,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在享受写作乐趣的时候,找到了一种成长的快乐,一种灵魂的抒情,一种自我的救赎,一种生命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