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探讨

2016-11-19丁晓勇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计算机中职

丁晓勇

摘 要: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但由于不同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及基础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导致计算机教学达不到预想的成效。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亟需开展分层教学法,有效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分层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123-2

0 引言

中职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学科,但每个学生的基础、接受能力、操作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针对学生的水平开展分层教学,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更好地完成计算机教学目标,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1 分层教学法的简单概述

分层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营造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而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同步划一的教学内容、要求及方法存在的各种弊端,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准自身的发展方向,从而自主学习。

2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不同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程度存在差异

中职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入学的学生,部分学生文化知识相对匮乏并且缺少真正学习和操作计算机的实践机会,对于计算机功能的认知较为薄弱,基础较差。而有些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多,在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计算机功能及知识的认识较为深刻,计算机基础相对牢固,这就导致计算机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发生。

2.2 不同学生在计算机知识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

由于不同学生自身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不同,导致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就有所差异。新的计算机知识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牢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相对容易;而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且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就会更吃力。长此以往,若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严重打击基础薄弱并且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信心,不利于素质教育要求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会直接影响计算机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积极引入分层次教学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成效。

3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3.1 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动态分层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法的基本前提就是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观察、座谈、问卷调查等各种方式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态度、认知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调查并综合分析,根据充分了解的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主要包括A、B、C三个层次系统,A层是学优生、B层是中等生、C是学困生,A层与C层的学生人数应控制在10人以内,进而有效把握计算机教学秩序。教师依据划分的学生层次来制定教学策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公开透露对学生的层次划分,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表现进行相应的改变,是对学生学习的不断激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及主观积极性,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3.2 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教学法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是在对学生进行3个层次的动态分层的基础上制定的,同时制定的教学目标还要充分结合中职生的计算机需求以及学生专业与计算机的融合点。例如,在教授Word图文混排一节内容时,对A层学生制定制作图文并茂、具有个性化的版面的拓展目标,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对B层学生制定独立利用Word制作简单版面的目标,要求需掌握图片与艺术字的编辑、插入及填充效果等具有一定难度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对C层学生则制定模仿教材例子制作一个简单的班级板报的基本目标,要求C层学生掌握基本的字体、字号、分栏、插入图片及艺术字等操作。通过有效落实三个层次的目标,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3.3 规划组织好分层教学过程

在计算机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讲授的课本内容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与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整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在规划组织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重点集中在B层学生上,课后辅导兼顾A、C两层,从而稳速推进计算机课程教学。例如,教授制作数据图表这一内容时,全班学生都要掌握根据图表向导创建一张图表的内容,之后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新的目标。C层学生应学会根据不同的数据源制作不同类型的图表,A、B两层的学生要掌握,并且A层的学生可以尝试调整生产图表的位置、设置图案等更深层次的操作,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需求。

3.4 做好作业评价分层

做好作业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作业分3个层次,学生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完成。例如,考核Windows资源管理器内容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文件或文件夹的新建、复制、移动、删除及重命名等操作,对于其他内容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例如在C盘新建一个命名为A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下新建两个命名为B.XLS和C.TXT的文件;将C.TXT文件复制到D盘并重命名为D.TXT;将A文件夹下的B.XLS文件设置为隐藏和只读属性。教师安排A、B、C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问题,不同层次的考核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4 分层教学法有效实施的注意点

4.1 强化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分层教学法的主导者,其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因此,必须强化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分层教学法的目标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特点,准确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综合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的能力,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能力型的专业人才。

4.2 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

分层教学法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来有针对性进行教学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要能够注意到学生身上的潜力,并加以鼓励与引导,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另外,教师还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每位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充分做好引导者这个角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3 重视学生的表现欲

分层教学法强调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要保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就需要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表现欲望,给予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同时要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5 结束语

总体而言,中职院校不同的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理解、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能力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实施分层次教学法,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动态分层,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分层,规划组织好分层教学过程,并做好作业评价的分层,进而提升每个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动力和兴趣,促进中职生学习及操作计算机能力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 闫丽新,刘显达.复式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32):156-158.

[2] 戚引松.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1,10(9):185-187.

[3] 冷玲玲.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69):136-136.

[4] 袁婷.浅谈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教师,2013(18):100.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法计算机中职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