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域名市场供给侧变革

2016-11-19娄兴宇尚超

娄兴宇 尚超

摘 要:随着ICANN宣布新通用顶级域名开放注册,全球域名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既为全球域名市场以及各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带来无限机遇,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例如企业商标权维护、政府监管等问题的解决难度。因此科学研究新通用顶级域名的供给及其带来的影响,将供给侧改革的思路运用到其中,推动域名市场日益完善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立足于此,基于域名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域名市场供给侧变革的五大具体着力点,在国内与国际范围内,让政府与市场中多个主体共同参与,推动世界范围内域名产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新通用顶级域名;供给侧变革;域名市场;批量化投资

中图分类号: TP-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132-4

1 研究背景

现阶段,我国依据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经济政策边际效应正在递减,市场供需错位,最终催生供给侧改革。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调整的重心转移至供给方,改革措施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其调整经济运行的思路可以运用到多个经济领域,以实现不同产业内的长期良性运转。

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支柱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已成为信息社会的战略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当下由互联网衍生出的数字资产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在与实体经济融合并助推其发展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域名系统及相应的技术标准构成了互联网的基础资源,决定了互联网乃至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稳定性。

自2012年以来,大量新通用顶级域名的开放注册,彻底改变了全球现存域名体系,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域名产业不同主体之间复杂的竞争关系。因此,运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研究新通用顶级域名的供给及其带来的影响,能够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产业在未来经济新常态中发挥支撑作用,对于新通用顶级域名大量开放引发的一系列全球化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也至关重要。

2 新通用顶级域名开放注册情况

2.1 新通用顶级域名发展历程

从域名发展历史来看,继1985年首个全球顶级域.com域名诞生后,顶级域名不断扩展。截止到2002年,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ICANN)陆续批准了22个通用顶级域名,到目前,这部分资源已经枯竭,以.com为例,截止到2016年3月,.com的注册量超过1.25亿,占全部域名注册量的78.57%,对传统通用顶级域名资源深入开发的同时也表明其难以满足互联网空间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2011年6月20日,ICANN于新加坡会议上正式通过新顶级域名(New gTLD)批案,任何公司、机构都有权向ICANN申请新的顶级域名。

我国在新通用顶级域名的发展革新中也做出了努力,取得了成就。2009年“.中国”和“.中国”顶级域被成功申请。2014年3月,全球中文顶级域名注册局“黄道”正式公告其旗下王牌顶级域名“.wang”正式上线;同年8月,ICANN官网宣布,“.top”新通用顶级域名成功写入互联网根域,纳入全球互联网域名体系,这是我国在全球互联网域名资源申请中的一次重大迈进。因此,从服务互联网发展的角度看,新通用顶级域名将是域名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具有很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2.2 新通用顶级域名开放注册带来的机遇

2.2.1 缓解域名枯竭状况,冷却部分域名炒作

从全球域名市场来看,新通用顶级域名的开放注册为原有濒临枯竭的资源库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互联网名称空间的扩容。

通过对已完成向ICANN备案审核的105个新通用顶级域名价格分析,走中低价(指注册价格在0$-60$/年)路线的域名数占比达80%。其中,对于36个已经投入运营的新通用顶级域名而言,中区路线(注册价格在20$-60$/年)是大多数注册局选择的定位,占比达86%,因此,投资者倾向于批量投资以中低价位为主的新通用顶级域名。

数据表明,域名市场定价机制将因此被重新洗盘,特别是对于二级市场某些新通用顶级域名价格持续炒作是极大的缓解,域名市场将发生资本性、规范性的转变。

2.2.2 催生域名服务创新,带动域名产业发展

新顶级域名供应扩大使得基于域名的网络信息类增值服务市场空前发展,从域名到网站、APP、物联网的各种应用都将更为便捷,这进而催生了一系列围绕域名的相关技术与咨询等创新服务、商业模式和创业平台,吸引大量人才进入这个领域,一个逐步可以比肩传统投资模式的新兴产业正在形成,如果能够健康升级,将成为更多人投资选择和创业教育的窗口,互联网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布局中的位置也因此提高。

2.2.3 域名供给类型多样,满足主体不同需求

新域名种类更为开放和包容的特点使得用户在域名选择上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以其品牌申请新通用顶级域名助于塑造企业价值,保护无形资产,如“.工商银行”,专属性鲜明,可以作为其在全球互联网领域唯一的品牌标识。特别是在欧洲、北美等发达地区,企业的品牌保护意识更为强烈,占品牌类申请总数的72%。如此,用户通过对域名后缀的观察,准确判断是否为钓鱼网站。此外,拥有统一的域名后缀还可以形成集团统一的内部管理体系,风险可控。提高总公司对于各分部的管理效率,减轻信息维护的成本负担。

此外,新通用顶级域名包大量的例如中文、日文等非ASCII字符,这对于各国加速走向国际化并在世界互联网产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意义重大。

2.2.4 域名服务机构国际化

顶级域名数量增加使得标杆性域名企业在全球域名市场范围内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很有必要,例如GoDaddy,作为一家提供域名注册和互联网主机服务的美国公司,当新通用顶级域名涵盖更多地区,其业务范围也将自然而然扩展至全球,要服务于“.com”、“.net”等传统域名,还要向“.cn”,“.中国”这类具有国家地区特色属性的新通用顶级域名及时提供注册管理服务。

2.3 新通用顶级域名开放注册带来的挑战

2.3.1 引发商标争议,企业维权成本增加

在新通用顶级域名开放背景下,企业未来每年用于评估、注册、管理顶级域名下二级域名的成本将大幅提高,且逐年增长。特别是在实际市场竞争中,企业强烈的品牌意识带来的成本将涉及维权层面。

域名扩展计划使得原来仅发生在22个顶级域名范围内的二级域名的商标权利冲突争议问题成倍扩展。对于资金充裕的域名持有企业,将竭力付出昂贵的费用进行防御性的申请与收购;而财力微薄的企业也不得不参与到新通用顶级域名的申请、维权等程序中。因此,无论是主动申请还是被动参与,都会造成额外的成本负担。

2.3.2 消费者网民域名识别越发困难

顶级域名供给量的增长带来了需求侧的问题:随着更多域名后缀的合法化,当存在抢注或恶意注册与知名企业域名(以百度,www.baidu.com为例)极其相似的域名(如www.baidu.cm)时,互联网用户无意进入到各类灰色网站、钓鱼

网站,这对于百度的流量造成极大的干扰,影响品牌的清晰度。

此外,泛滥的同类网站使互联网用户无法辨认该网站的提供者,更是不堪其扰。这对注册不到简单易记的域名的

企业来说,是否采用新通用顶级域名也是极大的障碍和顾虑。

2.3.3 刺激域名过度投资,扩大崩盘风险

域名的新一轮供应刺激投资者进行批量化操作,这实际上表现为一级市场迅速扩大的需求和二级市场供大于求并存的情况,市场重心向二级市场倾斜,特别是当二级市场相对缺乏来自于终端企业这类主体的有效需求时,投资者与终端之间负和博弈可能性增加,整个市场供求错位。

在这种系统性风险存在并扩大的背景下,投资者在期望获得规模收益的同时无疑也面临着更大的损失可能性。

从注册成本来看,批量注册要花费大量资金,特别是通过融资形式获得的含有的利息和使用期限的杠杆资金,风险成倍放大,一旦销售环节出现问题,域名短时间内面临被抛售的处境,极易造成市场恐慌、“横盘”现象不可避免,域名价格迅速降低到最初的收购价甚至注册价以下。

另外,批量域名持有人要承受逐步增长的续费压力。因此,对于批量注册的域名投资者来说,若在一年内没有持有的域名明显收益,就会面临到期无法续费的尴尬,域名被迫放弃,最终全部过期重新进入未注册状态,域名投资彻底失败。

2.3.4 加大政府监管难度

目前域名注册局在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随着新顶级域名数量与用户的增加,服务中断、域名劫持等问题将大量出现,加大管理难度。

在我国,为避免非法的网站经营活动,在域名注册成功后要通过工信部备案,以获取在中国市场的合法身份。当市场中出现大量新注册的域名,域名后缀备案完善工作也会承受更大压力,在更为严格的域名市场规则下,企业对于是否要继续获取新通用顶级域名将会有所顾虑。

2.3.5 新域名定价机制不稳定

对于新开放的域名而言,终端需求信息短期内不能充分展现,市场对于其内在价值评估不免失准,一些注册机构利用这一契机进行炒作,例如通过低价吸引,实质最终提高续费价格,演变为更为消极的不正当竞争、欺诈销售等,这不仅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也无疑增加了域名使用中的安全问题。

同时,注册局对于新开放的域名拥有相当大的自主裁量权,加之其本身运行也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会影响到投资者和终端需求主体行为的不稳定。例如西部数码(www.west.cn)目前对于.cc采取100万元的补贴促销,赋予其“Commercial Company”和“Chinese Company”的双重含义,这种亏损营销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市场偏好和运行。

3 域名市场供给侧研究

域名市场中的商品无非是尚未注册的域名和已注册的域名,未注册的域名产生于注册局的有效注册,已注册的域名产生于域名投资者的出售,二者共同构成域名统一市场的供给侧。新通用顶级域名开放并加入到市场的供应端,归属到已注册或未注册这两大类别,在市场机制下被各类主体分散持有。就域名市场整体而言,目前粗放型全球域名供给模式逐渐暴露出问题,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全球域名供给合理化具有借鉴意义,当供给侧战略成为主导,行业虽不会一夜花开,但将会是一个长期良性的成长进程。

3.1 域名市场发展现状

域名市场从注册到拍卖成交涉及多个供给者和需求者,因此笼统的用“域名市场”并不能够准确地体现出供给与需求的不同主体变化。据此,可以将域名市场细化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过期抢注市场三部分。

在域名一级市场中,供给方是指提供注册服务的注册机构,需求方则以域名投资者为主体,辅之以少部分终端需求者;二级市场是域名交易流转的重要场所,交易已注册的域名,大量域名投资者是供给方,需求方既包含了终端需求者,也包括其他对域名抱有良好升值预期的投资者。由于持有域名需要定期付出续费的成本,许多投资者由于无意忘记,或者是资金问题放弃投入,亦存在故意钓鱼的可能性,使得域名到期后不能成功续费而掉落,回归未注册状态,这就构成了过期抢注市场,大批极度关注该批域名的投资者,争相通过竞价获得域名的使用权,特别是像namejet、dropcatch等技术先进的公司,能够最大能力地获得掉落的精品域名。

3.2 域名市场供给侧变革的主要任务

无论是在哪一级市场,目前来看,域名炒作导致价格不断推高成为了整个域名市场最为突出的现象,高价域名记录被不断刷新,例如VacationRentals.com以3500万美元成交这类典型事例被频频报道,域名市场投资越发火爆,由此进一步刺激了广泛的投机炒作现象。

由此看来,目前域名市场不完善的源头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供给方,因此,只有进行供给侧的变革,改变其现有的粗放经营模式,提高域名从注册到监督的服务质量,从而解决新通用顶级域名加入而加重的域名市场问题,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互联网资产支持。遵循着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这一思路,可以具体的归纳域名行业变革着力点。

3.2.1 去产能

随着新通用顶级域名大量供应,域名市场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在不考虑后缀对网络用户的使用感受和识别效果的情况下,所有域名都具有一致的价值,所以每增加一个顶级域名,都是整个域名市场产能的增加。另外,由于近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大型网络平台的运营成本显著降低,产能增加还伴随着运营域名的成本的相对降低。

3.2.2 去库存

目前未建站的域名数量积攒,占已注册域名的比重上升,亟待消化这些库存以提升域名的核心流动性,凸显域名的核心价值。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域名总数为3102万个,网站总数仅为423万个,13.6%的建站比例意味着大量品相较好的域名实际上并没有创造价值,长期的搁置造成资源浪费,加剧市场投机行为,这种现象在新通用顶级域名的市场中更为突出,单纯依靠“炒作概念”和“域名投资”定会偏离域名存在的意义,不会实现长远发展。

3.2.3 去杠杆

当下市场内主要投资者把高杠杆建立在“域名价格会一直涨下去”这种非理性的侥幸判断之上,在极品域名投资和批量化域名投资领域应用了2-3倍甚至更高的交易杠杆,隐藏的金融风险日益扩大,一旦出现跑路等现象,某一域名的价格波动将产生连锁反应,传染到类似的品类,继而引发整个市场的价格波动。特别是目前以止损为目的的抛盘居多,这使得市场中的投资者对价格过于敏感,同时叠加上批量化域名的续费压力,则一级市场新增注册停滞,二级市场上海量抛盘,过期抢注市场海量过期域名无人去抢的现象会同时发生,崩盘已然出现。

3.2.4 降成本

域名投资的成本包括域名注册与续费机制形成的成本、杠杆交易形成的成本、常规换手形成的中介成本等,特别是由于域名销售的困难使市场上普遍存在“一米发”的交易心理,禀赋效应在此进一步放大,吸引大量投资者不顾成本进行投资。

此外,新通用顶级域名大量开放使得企业域名争夺战随之而来。尽管申请费用和年费昂贵,但这并不影响各大企业为了增加自己域名的吸引力与易记性,而争相加入到域名争夺当中,这无疑推高了域名炒作热度的购买成本。

3.2.5 补短板

对于精品域名而言,市场炒作使其价值大幅度提升,然而“高价值”并不能决定“高使用率”,现今域名市场上,大量的精品域名往往存在少数的域名投资者手中,面临着极低的开放交易率和使用率。

对于非精品域名而言,则成了域名市场批量投资的对象,实际上这种消费(一级市场)和供给(对二级市场)也是近乎无效的,很大程度是针对投资投机获利目的的供给方式,并没有激活域名的核心价值,造成资金和域名资源的浪费。

3.3 域名市场供给侧变革的主导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对于域名的供给侧的研究一直致力于“变革”而非“改革”,区别在于二者的实施主体。“改革”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调整,而域名行业涉及众多的参与者,其外延包括了整个域名系统的管理者、运行者,涉及域名管理机构、注册机构、注册服务机构、大量投资者和终端注册用户,因此是一次全面而整体的“变革”,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

3.3.1 域名管理机构

在互联网管理体系中,第一层是域名管理机构——ICANN,负责构建全球域名体系、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作为域名最初供给端,ICANN对全球域名体系起到统一的监管作用,因此,必须加强ICANN的问责,使ICANN在域名供给侧变革中发挥根本性的带头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ICANN在解决新通用顶级域名引发的商标权保护问题上做出了努力,2013年,ICANN为了保护商标持有权开放了全球商标信息交换库(Trade mark Clearing House,TMCH),作为商标域名权人和域名系统的信息中介,各注册局须实施商标优先注册和商标通知服务的措施。截止到2014年1月底,全球共有23024个商标入库TMCH。这使得企业可以在品牌保护上发挥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地忙于后期维权。

3.3.2 域名注册管理机构

域名注册管理机构(Registry)负责运行和管理相应的域名系统,授权注册商提供注册服务,通常每个顶级域名只有一个经国家或地区网络信息中心批准的Registry。

各域名注册局是域名一级市场供给端的组成部分,在一般的注册局之上,还有洲级的注册局,具体复杂全球各大洲域名系统监管和IP 资源分配的核心组织。由此看来,进行域名供给侧改革也离不开各注册局与ICANN的相互配合和政策的具体贯彻。

3.3.3 域名注册服务机构

域名注册服务机构(Registrar)是由注册局委派,在指定的域名注册数据库中管理互联网域名,向公众提供DNS解析、域名变更过户、域名续费等操作。

注册商的经营活动对整个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供给侧都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以易名中国(ename)为例,作为国内第一家使用域名增值服务平台的服务商,推动CN域名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同时,它也是国内第一家提供域名停放业务的服务商,让广大域名投资者减少域名投资负担。由此看来,此类主体应当成为供给侧变革的主要力量之一。

3.3.4 域名投资者

域名投资者是整个域名市场流动最为活跃的力量。每天大规模注册的域名大部分都依赖于投资者而非终端企业完成。当个体行为倾向逐渐集聚成群体行为,一级市场实际就会有产生源源不断的需求,二级市场也会有长期持续的供给,特别是当新通用顶级域名投入市场,批量化投资更会加速市场间重心的转移。因此,要进行域名市场供给侧的变革,域名投资者将是最为灵活的变量。

3.3.5 中国政府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机构是工信部下设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管理我国域名相关注册服务。多年来,CNNIC在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全球网络治理研究等领域成果颇丰,特别是CNNIC作为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承办方,于2015年12月18日独家承办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网络空间治理论坛”,专注探讨网络空间治理以及如何共建包容、互信的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体系。

但是目前我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尚未明确,规范的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尚未出台,因此,让政府力量参与这种国际层面的互联网治理权力博弈,推动域名的全球供给侧变革就十分必要。

4 域名市场供给侧结构性变革思路

4.1 域名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协调发展

大规模域名批量化注册进程实质上是在规避了注册商技术门槛、管理成本、研发成本、申请许可成本、运营推广成本等一系列障碍前提下,通过资金优势将特定品类下未注册的域名择优规模化注册,再通过二级市场销售获利。所以,批量域名投资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通过资本的力量架空了注册商,让注册商沦为提供基本域名管理服务的通道。在这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域名注册局作为域名最基本的供给方要尽快转变其职能重心,提供高效合理的管理与服务,准确把握二级市场动态,实时调节供应政策,使得两个供给端协调配合,形成一个可以准确反映域名内在价值的高效市场。

4.2 加快域名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从更深的层次考虑,域名系统依靠根域名系统运行,根域名的监管权实际上对应着互联网治理的最高权力。

从这个角度看,根域名系统与域名供应端关系密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根域名系统实际的监管权、所有权、控制权和管理权由美国政府掌握。尽管如此,走向全球的互联网治理框架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全球互联网社群的共识,根域名系统监管权的彻底转移和私有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因此,ICANN及其他域名供应机构、相关智库应加强根域名系统监管权的研究,围绕全球网络空间新秩序开展跨国研究,丰富和完善全球网络空间新秩序的内涵与相关理论,加强与国外学术机构的沟通交流,加速并深度融入促进该权力转移和私有化的全球进程之中。

4.3 精品域名与实体创业项目相配合

现今域名市场上,大量的精品域名往往存在于少数投资人手中,开放交易的频率很低,这种状况,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相比于精品域名留在大佬账户里等待未来的小概率交易事件带来的火爆增值,精品域名更应该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参与流通,尤其是投入到高质量的创业活动之中,让相应的实体企业获得最佳匹配的域名而非杂牌域名,对这些企业来说,无论是改善SEO、优化企业品牌形象,还是对接风险投资,都是非常有利的,这与“静默状态”停留在少数域名投资者手里相比,自身价值将极大放大。

4.4 加强域名观察学习,优化域名投资结构

随着被授权入根的新通用顶级域名陆续向公众开放注册,面对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域名投资者更要根据终端需求,加强对域名的观察和学习,审慎分析域名内在价值以及市场供求变化状况,在此基础上核算域名投资的成本收益,把握时机,分散风险,财力充沛的情况下特别注重域名批量化投资方式,合理分配域名投资结构,对于传统顶级域名与新通用顶级域名的投资比重以及不同种类的新通用顶级域名之间的投资比重都要做到统筹兼顾。

4.5 新通用顶级域名的推广与管理并行

新通用顶级域名的开发初衷有:①增加选择;②促进竞争;③推动创新。ICANN是一个非营利机构,并不会执行推广新通用顶级域名的任务,因此,要发挥新通用顶级域名的优势,需要域名运营、投资机构对已申请的向公众开放注册的新通用顶级域名进行大力宣传,鼓励企业对于申请的用于自身使用的新通用顶级域名尽快投入使用并在迅速市场打响知名度。此外,在大力推广宣传的同时,在管理上必须要严格落实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在域名实名管理、域名备案等方面的政策要求,确保新通用顶级域名安全、稳定运行。

5 小结

基于新通用顶级域名开放这一背景的供给侧变革开启了域名市场发展的新周期,不断催生域名经济的成熟与蓬勃发展。一方面能够盘活现有的存量域名的巨大价值和流动性,提高现有域名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域名产业的升级,从若干分支产业进一步升级成一个更为规范、更为稳定和可持续的特色市场。同时,以“互联网+”模式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极大的释放了互联网投资机会,在供给侧的变革不仅让我国在互联网时代抓住机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完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徐唯.新通用顶级域名的权利冲突及权利保护机制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2] 何跃鹰.互联网规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3] 李俊慧.我国域名实名管理制度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