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电厂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
2016-11-19刘永强
【摘 要】低压配电系统是发电厂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作业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出现安全事故,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结合电厂低压配电系统运行特点,对保护措施做好分析,加强系统维护管理,提高其运行安全性。本文对电厂低压配电系统运行特点与保护装置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以提高其运行安全性为目的,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发电厂 低压配电 接地保护
目前社会生产生活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对系统运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压配电系统作为发电厂重要组成内容,其运行可靠性与稳定性,决定了发电生产经济性与安全性。为提高低压配电系统运行安全性,已经采取了各项保护措施,最为常见的即接地保护形式,可以在此基础上做更为深入的研究,降低各项因素的影响,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
1 电厂低压配电系统保护分析
就发电厂来说,配电系统运行安全性直接决定了生产效率与安全,一旦保护不到位,或者是后期维护管理没有跟上,造成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一点小问题,均有可能会导致线路损坏或者电气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要重视配电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常见的保护接零与保护接地等。结合电厂运行特点,低压配电系统一般会选择用保护接地形式,设置前需要做好电位的连接勘测,严格按照专业规范来进行,提高测测与连接的精准度,以免出现失误而产生损失[1]。电厂配电系统常用接地保护方式,主要分为IT系统、TT系统以及TN系统,三种保护系统相辅相成,可以有效减少故障的发生,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
2 电厂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分析
2.1 IT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中IT系统电源端口带电区域不进行接地处理,而对于电源端口带电部分经过高电阻、阻抗以及电抗则需要进行接地保护处理,并且需要重点做好用电设备外漏导电部分的接地保护[2]。IT系统为接地保护设置中的一种方式,可以满足对供电要求较高以及持续供电情况保护需求,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发电厂低压配电系统保护中。
2.2 TT系统
此种保护方法的应用,需要对电源中性点位置做直接接地保护处理,同时对于电气设备外漏导电部分以及电源中性点接地位置,也需要进行接地保护处理。在选择TT系统对电厂低压配电系统进行接地保护处理时,电力系统中性线N与PE间不存在通电关系,即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PE线路为不通电状态。此种接地保护处理方式,可以满足电容量低、用电能耗低以及电气设备较少的电气系统。
2.3 TN系统
TN系统现在也已经被应用到电气系统接地保护设计中,设置时需要提前将所有电气设备外壳连接到一个保护线上,确定为保护模式,同时连接系统内中性点位置。对于TN系统来说,常用的还有TN-C、TN-S与TN-C-S等多种模式,在选择应用哪种模式时,需要根据待保护低压配电系统中性线与保护线合并关系来确定,不同模式具有的特点不同,在应用上也会具有不同的局限性,应以满足实际需求为目的进行选择。其中,T-S为三相四线加PE线接地系统,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与精密电子仪器等环境[3]。TN-C系统为三相四线系统,是所有保护系统中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同时也是最为常用的一种。TN-C-S则主要被应用于工矿企业供电系统。
3 电厂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设计优化措施
3.1 接地保护设计
在对发电厂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进行设计时,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来提高电厂生产效率。因此需要结合发电厂自身运行特点与生产需求,对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措施进行分析,掌握保护线截面参数、电气设备运行状态以及系统接地形式等信息,提高保护设置的综合效果。在多种接地保护形式中,无论选择哪一种,均需要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方式,来达到降低系统外电路影响的目的。对于常用的IT系统、TT系统以及TN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生产需求来确定设计方案。如IT系统主要应用于设备外漏导电部位的保护,确保在出现运行故障后,能够及时切断回路电流,保证系统用电安全。TT系统应用对象为供电系统外漏导电部分,在TT系统正常运行时,即便是低压配电网出现外漏导电故障,只要控制在限值内,保护装置便可以立即想管理人员提供告警信息,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而当超出限值后,则保护装置可以及时切断供电系统,来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TN系统的设置主要是避免故障电流过大,或者出现金属性短路故障,以电流保护器应用为主,实现电流短路与电路负荷的保护。
3.2 漏电断路器选择
发电厂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设计中,漏电保护器为关键设备,为提高保护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必须要选择各项参数符合电厂低压配电系统运行需求的设备,尤其是额定电流的控制。对于漏电断路器来说,在确定其额定电流时,应保证其处于低压配电系统末端装置时,电击能量上限在规定限值以内。并且额定电流要大于低压配电系统漏电电流,以免漏电电流对系统运行产生不良影响[4]。一般对于发电厂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的设置,需要分别对系统主线位置、支线位置以及末端设备位置等设置漏电保护器,对系统进行全面保护。
3.3 供电系统施工
想要提高发电厂低压配电系统运行安全性,不仅仅是要对其进行接地保护处理,同时还需要做好施工细节的控制,提高系统保护效果。如等电位连接处理,需要将设计范围内外漏导电设备均与配电系统保护线连接,避免出现点击伤害安全事故。尤其是在选择TN系统接地保护设置时,施工阶段需要对电源零线进行重复接地处理,确保零线断线是故障时,能够通过设备外壳进行重复接地,避免出现降压问题,提高低压配电系统运行安全性。
4 电厂低压配电系统不安全因素处理措施
4.1 加强系统维护
发电厂低压配电系统保护已经受到企业的广泛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争取降低系统故障发生概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要想提高供电系统运行可靠性,除了要做好保护设置外,还应加强日常维护管理。因此接地保护并不能全部发挥作用,很容易受到气候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导致保护装置不能正常动作,同样会导致低压配电系统运行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必须要做好维护管理工作,结合系统运行状态,编制合理的维护管理方案,采取日常维护、定期维护以及计划维护等措施,并确定维护要点,降低各项因素的影响,确保保护装置能够正常动作。通过维护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来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
4.2 加强团队管理
发电厂低压配电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的建设需要专业团队来负责,因此要加强技术人员管理,对所有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帮助技术人员更新知识结构,使其充分认识到加强系统安全性研究与管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电厂内部还应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对各部门不同岗位人员进行相应管理,采取责权分配制,提高其参与积极性,确保其具有较高的责任心,避免因为敷衍了事而对系统所存安全隐患视而不见。通过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团队,可以更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各项安全风险,提高生产工作实施的安全性。
5 结语
低压配电系统作为发电厂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其运行安全性,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重点做好保护措施的研究。目前已经有更多保护技术被应用其中,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保护方式,通过专业技术的运用来提高保护效果。同时企业也应建立配套的管理与维护制度,全面做好风险因素的控制,提高生产活动实施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邓晓峰.刍议电厂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问题[J].科技创业家,2013(07):74-75.
[2] 孙向群.电厂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5(07):93.
[3] 付艳.电厂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探讨[J].河南科技,2012(14):79.
[4] 曹剑锋.火力发电厂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150.
作者简介:刘永强(1986—),男,山西朔州人,学士学位,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发电厂高压电机检修和发电厂变配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