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工程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研究
2016-11-19蒋国辉
蒋国辉
【摘 要】作为一种有效防止建筑结构裂缝产生的构造措施,后浇带在现代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尤其是近年来,伴随高性能混凝土研发技术水平的提升及大体积超长混凝土结构的不断增加,在建筑结构中后浇带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并获得了良好地施工效果。为此,本文通过具体工程案例,对后浇带的概况、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以期为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提供可靠地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 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 后浇带 施工技术 要点 概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高层、大跨度、大体积及超长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致使建筑结构形式逐渐趋向于大型化、复杂化,随之混凝土材料、施工工艺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因此出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早期混凝土开裂问题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大体积超长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裂缝的产生,不但会降低建筑物抗渗能力,更会给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导致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对建筑物承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危害到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与安全性。为此,施工单位必须分选取科学有效地施工技术,才能确保建筑质量。作为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常用的一种抵消自身应力的处理方法,后浇带在现浇混凝土整体结构内,其作用为对结构构件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出现的附加应力进行有效消除,一般需对后浇带进行一段时间地保留,再进行填充封闭作业,以此与原结构形成整体无缝结构。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达到美观、提升刚度的作用,更能起到抗震、防水的效果。由此可见,后浇带技术在建筑工程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对工程建设质量地提升至关重要。
1 后浇带的概况
后浇带是指为避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施工中因自身收缩不均、沉降不均可能出现的有害裂缝,根据设计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等有关位置进行临时施工缝地留设。
后浇带能够将结构进行多个部分的暂时划分,通过构件内部收缩,在一定时间内对施工缝混凝土进行浇筑与振捣施工,以此将结果连成整体地带。一般选择低气温进行后浇带浇筑施工,混凝土可选取浇筑水泥或将微量铝粉掺加到水泥内,其强度等级需高于构件强度,以此避免裂缝出现在新老混凝土间,形成薄弱位置。后浇带设置位置应对模板等措施的不同消耗因素进行充分考虑。
后浇带在建筑工程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设置,可对沉降差进行有效解决,还能对收缩应力进行最大限度降低,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经设计计算对后浇带设置的位置、距离进行确定,800毫米到1200毫米之间为其宽度,同时应充分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如建筑施工具有防水要求,在后浇带设置中应对止水带构造进行准确安设。
2 工程案例
某建筑工程总面积为77576平方米,其中59738平方米为地上面积。地下层数为3层,南楼地上层数共19层,北楼地上28层,中间连接裙房2层。该工程选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其结构形式,地下室结构平面尺寸为85.6米x88.35米,选取1米宽后浇带将整个地下室结构上下贯通划分为6个板块。600毫米/1500毫米为底板厚度,其中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为主楼基础,并进行集水坑、电梯井与消防水池等设施的设置。选取商品混凝土作为混凝土材料,选取密实性混凝土作为地下室外墙、底板、水池池壁材料,P8为设计抗渗等级。C40为地下室墙、梁板、底板混凝土等级,C50为柱混凝土等级,C25为柱、水平系梁、压顶梁等混凝土等级。
85.6米x88.35米为地下室结构平面尺寸,无需进行伸缩缝、沉降缝设置,根据设计后浇带进行6个水平施工区段地划分,第一施工段为北主楼,第二施工段为南主楼,根据后浇带可将裙房进行4个施工区段的划分,分别为第三、四、五、六施工区段,其中材料堆放场地、加工场地为第四、五、六施工区段。每个施工区段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施工,根据区段对混凝土浇注进行流水施工。
3 建筑工程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作为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重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在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施工企业应与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相结合,重视施工技术选择,如后浇带施工技术,该技术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因此在防治施工裂缝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后浇带模板施工、混凝土浇筑与防水施工作为其施工的技术要点,为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必须对以上施工要点加以重视,推动建筑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
3.1 后浇带模板施工
3.1.1 模板搭设
第一,底板支模方法。为对后浇带内杂物进行彻底清理,应把后浇带垫层面标高进行200毫米下移,将杂物置于后浇带底部,随后选取与后浇带混凝土砂浆一样成分的水泥砂浆进行覆盖、抹平,最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第二,墙板支模方法。拉钩应设置于所有墙体后浇带2侧钢筋相交点位置,防止偏位现象出现在钢筋骨架位置,同时还可以保护层垫块挂到位,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施工规定。在后浇带留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墙筋间距,通过松木板锯成小口,在后浇带侧面固定,并利用胶带纸对锯口缝进行粘贴,加固时可选取木方。侧模可选取双层钢丝网,其支撑为钢筋支架。第三,梁、板支模方法。选取钢管架、门架作为后浇带梁、板底模支撑,拆除支撑架不能在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未浇捣或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值前进行,根据一定间距可在后浇带梁下进行钢筋混凝土柱设置,以此作为后浇带梁板的临时支柱,计算支柱尺寸与配筋后,才可使用。
3.1.2 后浇带施工缝位置模板
后浇带留设时,应确保后浇带2侧模板支撑的稳固性。选取一次性单层钢板网,将导致后浇带混凝土、混凝土浆地流入,无法彻底清理。为此,通过防水水泥砂浆在梁板底筋下方位置将阻挡坝(宽度5厘米)设置于支模位置,防止底筋下混凝土向后浇带涌入。
3.1.3 拆除后浇带模板
在后浇带二次混凝土浇筑前,后浇带梁板2侧结构始终位于悬臂受力情况,施工过程中不能拆除本跨内的模板与支撑,相比设计强度,如二次混凝土浇筑强度为其75%,应根据由上向下依次将模板拆除。
3.2 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
选取无收缩混凝土作为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相比先浇筑混凝土强度,二次浇筑混凝土强度应与其一致或提升一个等级。根据后浇带不同类型进行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浇筑时间的选择。完成主楼、裙房主体工作后,后浇带沉降带通过微膨胀混凝土进行封闭。这样可有效降低沉降量,比例一般控制在60%到80%之间。在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凿除松动混凝土块与浮浆,并将后浇带杂物清除干净,一般可选取高压水枪进行冲洗,并对混凝土表面充分湿润,将残留积水清理干净。
3.3 后浇带防水施工
3.3.1 施工阶段防水
底板混凝土施工前,应将一层卷材防水层、涂膜防水层设置于垫层以上,以此达到抗渗效果提高、避免底板下地下水渗入的目的。为避免后浇带内流入底板附近施工水,在后浇带2侧500毫米位置,进行挡水墙(60mmX300mm)增设,并将防水砂浆涂抹到墙壁2侧。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
3.3.2 使用阶段防水
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后浇带位置防水能力进行有效提升。通过在无收缩二次浇筑混凝土石,必须对施工缝形状进行充分考虑,并进行止水带设置,如钢板止水带、橡胶止水条等。同时将施工缝表面进行凿毛施工与空压机吹洗,并将相应厚度的界面处理剂涂刷到施工缝表面,随后把混凝土减石子砂浆(50毫米厚度)在新浇混凝土浇筑前进行铺设,并充分振捣新混凝土。
4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建筑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因高层建筑数量的急剧上涨,将导致墙体开裂现象的大量出现。作为建筑工程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要技术,后浇带施工质量对建筑物使用寿命、后期质量具有极大的影响。基于此,建筑工程超长将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方式选择是否合理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研究课题。为降低灾害大量产生,必须详细分析后浇带技术,规范施工流程,提升技术水平,才能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卫东,刘小军.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具体探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22期
[2] 韩重庆,冯健,吕志涛.大面积混凝土梁板结构温度应力分析的徐变应力折减系数法[J]. 工程力学,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