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审美教育

2016-11-19孔德宇刘增惠郭晨晨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意义

孔德宇 刘增惠 郭晨晨

[摘要]:生态审美教育,用生态美学的观念教育广大人民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关爱生命、保护地球,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的反思和观念的变革。生态美育,旨在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确立生态审美的生活方式,培养对自然的审美态度。大力开展生态美育,对当前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审美观 生态审美教育 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生态文明建设还相对滞后,生态危机十分突出。生态审美教育是鉴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生态恶化的现状,人类对自身生存的反思和观念的变革。关于学术界,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生态文化的探索,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了生态美学和生态审美教育的探索,召开了8次学术研讨会,出版了数量可观的论著。生态美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的审美力、培养“生活的艺术家”。大力开展生态美育对当前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生态审美教育

生态审美教育,是用生态美学的观念教育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关爱生命、保护地球;生态审美素养应该成为当代公民、特别是青年人最重要的文化素养之一,是从儿童时期就须养成的重要习惯素养。生态审美教育是生态学、美学、教育学的有机结合,是重在生态审美观的教育,在提升人生境界、追求诗意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特殊意义。其是时代的产物,是鉴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生态恶化的现状,人类对自身生存的反思和观念的变革。

二、生态审美教育的内容

生态审美教育最基本的立足点是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的教育,即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实践存在论为指导,从经济社会、哲学文化与美学艺术等不同基础之上,将道家的“道法自然”观、“万物齐一”论,儒家“和而不同”的“共生”思想、“仁者乐山,知者乐水”的自然亲和情怀、“仁者爱人”和“民胞物与”的生态人文主义观念以及诗意栖居说、天地神人四方游戏说、家园意识、艺术生产力等西方生态美学观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

首先,是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即在生态存在论美学观中坚持“此在与世界”的在世方式,即自然不是外在于人类的、更不是与人类对立的,而是与人类构成一体、须臾难离的。在此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欣赏自然的美。中国传统哲学倡导天人合一,把人的自我实现和实现自然的目的统一起来,生态审美教育包含着人与自然生命的亲和关系的审美体验。

其次,是确立生态审美的生活方式。罗马俱乐部负责人贝切伊认为,当前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文化问题,是一种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的问题。对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和中国人民来说,这个问题同样十分重要。事实证明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一种极不负责任且不科学的发展方式,不仅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就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的国情而言,是根本行不通的。我们必须将发展与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走互利双赢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之路,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民要选择并培养生态审美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例如,倡导小康而节俭的生活方式,不铺张浪费资源和能源;自觉地爱护环境,不污染环境,选择和能量循环利用的生活方式;自觉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动物植物;学会欣赏自然生命的多样性、丰富性之美。

最后,是培养一种对自然的审美态度,这是生态审美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因为归根结底生态审美教育是一种审美观的教育,更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首先,长期以来,“人类中心主义”在哲学领域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人类将自己看作是自然的主人,能够战胜自然、控制自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人类对自然是俯视的、高屋建瓴的关系,而不是平等和谐的审美关系。而生态审美教育强调的则是民胞物与和天人合一,人是自然美的发现者、欣赏者和创造者,这里不是谁改造谁的问题,而是和谐共生。其次,人对自然的审美态度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新时期所必需的一种人生态度。因为,中国新时期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人与自然的和谐就相应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审美化生存的重要基础。从而,人对自然的审美态度就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备条件,成为新时期所亟须的一种世界观与人生观。

三、生态审美教育的意义

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在它的慷慨恩赐下,人类才得以成长发展,所以人们对哺育我们的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生态美育可以增强人的审美感受力,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性格。人类在大自然中陶冶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一个热爱自然、对自然产生敬畏并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的人,必定是道德高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并懂得生活的人。

生态美育通过艺术及各种形式的生态美熏陶培养人,使人们在对生态审美形态的欣赏中,在具体的生态审美活动中,逐步形成生态审美情感、生态审美意识。生态美育的开展有助于培养人们生态保护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实现人的“诗意栖居”。因此,大力开展生态美育,是当前社会发展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丁永祥,李新生.生态美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

[2]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猜你喜欢

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
k,b几何意义的应用
“无意义”修行
吸引的意义
不要无意义地羞辱他人
诗里有你
EGFR、Ku70、NF-κB 及 Bcl-2在 Graves 病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