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似看山不喜平

2016-11-19鲍亚民

大作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蓄势悬念蜜蜂

鲍亚民

■技巧点拨

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场激烈的球赛,或是像一首动听的乐曲,抑或像一幅美妙的图画,能让读者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虽然文章不必像足球赛那样险象环生、激烈刺激,也不必像乐曲那样有高低、轻重、缓急的旋律和节奏,使人沉醉,更不必像图画那样使人产生疏密相间、浓淡交融的视觉美感,但是它可以使人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呈现出活跃的图景,用曲折、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人觉得非看下去不可。古人很懂得这里的奥妙,所以有“文似看山不喜平”之说,意思是:读好文章就像欣赏山景,不喜欢平缓而无变化。那么在记叙文中如何进行情节设计呢?

巧设悬念

巧设悬念,是指作者在展开故事情节、安排矛盾冲突时,利用读者对所叙述的人物或事件的动态表示关切的心情,将后面要表现的重要内容先行提出或预作暗示,来个悬而未决,令读者欲罢不能,饶有兴味地读下去。作者巧妙地带着读者寻幽探胜,渐入佳境,从而使文章的主题在更远的背景下得到深化。所设“悬念”一定要为塑造人物、发展情节服务。例如:

电视里“一颗恒久远”的广告词和闪闪发光的钻戒令人心动。妈妈用手示意爸爸,爸爸点头微笑,换了频道。“乌旗1072个学童面临失学的困难。希望工程捐助热线:0108836789。”屏幕上无垠的雪地,泛着刺眼的光芒。爸爸收起了微笑:“睡觉吧,明天有任务。”像个首长。妈妈若有所思。

读《礼物》的开头我们会顿生悬想:“妈妈示意爸爸什么?爸爸为什么收起了微笑?妈妈思索什么?钻石、失学儿童与任务到底有什么关系?”这一悬念设置在开头,对读者就很有吸引力。它把一个奇怪的问题摆了出来,这样就吸引读者看下去,直至把谜底揭开。悬念的设置源于作者的精巧构思、对描述对象的体察以及对主题的深刻认识。写之前将要写的人或事抻长了,选几个点,针脚细密地把事件描述清楚。巧设悬念,重在一个“巧”字。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写作技巧,即作者为肯定和褒奖某人某物,先作某些退让,有意贬抑或否定,而后再着力褒扬,让人景仰。这样大起大落地进行叙述,势必在读者心头引起较剧烈的心理变化,便能达到形成“波澜”的目的。

“抑扬”分两种,一种是“欲扬先抑”,另一种是“欲抑先扬”。

欲扬先抑多用于肯定的人或物。鲁迅先生的《范爱农》一文用的就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头通过他听到徐锡麟和秋瑾女士被害的消息,“以一种钝滞的声音说:‘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表现了与鲁迅截然不同的看法。在作者的眼里,这位范爱农多么不通人情、胆小如鼠。鲁迅甚至认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这是“抑”。后来,通过鲁迅与他多次交往,特别是他与蜕化变质分子王金发的斗争、积极支持学生的革命行动、坚定不移地站在革命一边的英勇无畏的精神,读者才明白范爱农的为人,这是“扬”。通过一抑一扬,一个正直、爱国、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对于“物”的歌颂也是如此。如杨朔的《荔枝蜜》一文,开头一段写“我却不大喜欢”蜜蜂,一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并不怎么舒服”。后来,喝了美味的荔枝蜜,看到蜜蜂辛勤劳动,体会到了蜜蜂精神的可贵,以至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欲抑先扬是一种“抬高比跌重”的方法。本意在抑、在贬,却先以扬入手,竭力加以抬高。抬高是为了造成更大的陡势和落差,使后面能够跌得沉重、有力。

蓄势

所谓“蓄势”,指的是使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转折的一种构思方法,是增强文章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一般包含两大部分:“蓄势在前”和“逆转在后”,即先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从而造成一种久蓄而猝发的艺术冲击力。比如有一篇获奖作文《唠叨》,以情感变化作为线索,曲折有致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唠叨从厌恶、不满到怀念、感激的转变。文章前半部分为蓄势,写“我”在家时对父亲的唠叨“不屑一顾”,甚至故意作对;离家时为可以摆脱父亲的唠叨而庆幸;父亲到学校探望时,“我”对他的唠叨更是怒目相向。在这一层又一层的蓄势中,“我”对父亲唠叨的厌恶之情已被推上了顶峰。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如开闸放水,极力描写“我”不仅盼望父亲,更盼望父亲的唠叨,当父亲再也没有往日的唠叨时,“我”还想多听听他的唠叨,因为“我”终于感悟到父亲的唠叨其实是“深情的倾诉”与“爱心的凝聚”。这样在浓墨重彩蓄势的基础上,陡然逆转,造成感情上的大转变,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艺术魅力,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猜你喜欢

蓄势悬念蜜蜂
四十载往昔,蓄势未来
——2021新年寄语
蓄势蓄能再出发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蜜蜂
蓄势三年,再送“天宫”出征
蜜蜂
蜜蜂
蜜蜂谷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