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人”群体入市:谁能玩得转?

2016-11-19景素奇

中外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官人部委精英

景素奇

自1992年以来,中国体制内精英人群再一次大规模涌向市场。这一人才“供给侧”的重大变化,足以值得老板们注意。和面对90后一样,他们就在你身边,但你真了解他们吗?真会辨别和使用他们吗?这些人群自己,又真能顺利完成职涯“出痘”吗?

近两年,越来越多体制内的官员转身“屈尊”,希望在市场上大显身手。那么,哪些人适合到市场上来?又如何生存和发展?市场化企业又如何用好这些体制内精英?这对人才市场有何深远影响?

我做猎头工作,经常会与转向市场的体制内精英交流,另外我本人也是1992年从体制内转型到市场中来的,目前也担任中国高级人才寻访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因此对当今这股大潮有我自己的体会与建议。

为何越来越多的“官人”离开体制?

体制内精英流向市场并不稀奇,但近两年呈现加速之势,以至于某些部委因人员离开速度太快,不得不采取越来越严格的限制措施!这就不同寻常了。比起过去十多年千军万马争考公务员的盛况,人们不禁会对目前的反转感到困惑。总结起来,有五大原因。

经济原因:虽然公务员的工资近两年上涨幅度不小,但从实际综合收入来看,同过往实际是下降了,因为各种福利补贴没有了,特权没有了,暗的灰的都没有了,人情消费、礼品没有了,权力延伸的便利没有了。于是和市场上不少同学朋友一比,还是有距离。尤其草根出身奔进体制的精英,落差更明显。一位处长,靠月不足万元的收入,想为父母尽孝、育头胎生二胎,那真是有心无力。

事业原因:一些年轻有为的司局处长们不愿在体制内耗费青春,希望干些实实在在的事,就会想到市场上寻找能干事儿的舞台,这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体制内很多精英有很好的专业基础,如今这些专业几乎都用不上了。过去不考虑专业,是当官前途可期,但现在今非昔比,所以寻求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原因之三,他们发现属于自己晋升的道路狭窄,越来越没有预期,熬出头越来越渺茫,所以干脆自己另辟市场之路。

受限原因:做公务员限制越来越多,规定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严,这些官吏们越来越不自由,甚至退休后,受限范围包括工作、出国等等,于是便寻找相对自由的市场舞台。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

荣耀原因:过去当官不仅是实惠,也是一种荣耀。部委的一个处长、司局长,对家族而言都是莫大荣耀。在过去“跑部钱进”的时代,这些部委官员对地方父母官来讲,可是不得了的。然而近两年来环境变了,在部委机关工作变成了一种接受严格监管的职业,附着在官位上的荣耀福利越来越少了。有一位乡下学子,大学毕业后在重要部委,一步步晋升到司长岗位。自己很早就想离开体制,可父母一直反对,但去年同意了。原因是去年春节,县太爷照例去他家慰问,然而邻居们发现后,依据中央新规定,扬言要举报。吓得县太爷也不敢去了。既然没钱、没面儿,要这个官帽子也没意义。

并轨原因:体制内虽然稳定,但这个铁饭碗的含金量也在褪色。比如2015年起,公务员们也开始交社保了。这给出了一个信号,官员的退休待遇与市场逐步在接轨。有位官员对此的看法是:这不是交多少钱的问题,而是官员特权没有了。和其他百姓一样了,再干也没啥意思了。

以上诸多原因表明,官员正回归常态,当官就是一份工作,一个谋生的饭碗。因此,越来越多的官员也会做出和其他职业人一样的选择——跳槽。

哪些“官人”适合“入市”

有很多欲离开政府的官员,总是心里忐忑,到市场上能否立足?

整体上来说,体制内聚集了精英中的大多数。尤其是最近十多年公务员热以来,很多精英进入了公务员序列。这些人的基础禀赋和素质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又经过多年的体制磨练,应该说总体是优秀的。

但这些人并不全都适合到市场上打拼。

哪些人适合呢?是具备以下三个条件者。一是没有官架子的,因为他要么有与生俱来的平等意识,要么是心态完全放平和了,准备到市场上靠专业吃饭。二是对走向市场打拼充满了激情,这点可从谈话聊天中发现。三是既能当将军又能做士兵的,最适合到市场上打拼。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哪些人最不适合呢?有五种人。首先是被迫逃离型,认为体制内一无是处,完全负能量者。这类人到市场上也不能生存,因为体制内的优势,正是民营企业所缺乏的;体制内的不足,正是民营企业所拥有的。如果一个人把体制内说得一无是处,到市场上也会以同样审视问题的视角,发现民营企业也一无是处。当然,还没有下定决心、犹犹豫豫的人,最好甭出来;只会当将军,不会当士兵者,最好甭出来;而官架子十足的,千万别出来。此外,纯粹溜须拍马、只会搞关系者也不适合出来。

“入市”后“官人”该怎么办?

离开体制到市场上的官员要想干好,应该做到以下七点。

一、规划自己的抛物线

有些出来的官员,对市场职业发展规律没有概念。体制内和市场上有很大差别。比如体制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职级、权力、福利待遇、收入一直是递增的,而市场上是抛物线。比如在部委机关,熬到一定年龄“多年的媳妇总会熬成婆”。如果岗位职数不够,会给×级调研员。等年龄大了,换一个非核心岗位,但待遇不变。而市场上不是这样,媳妇熬成婆几乎不存在,必须得全力以赴拼搏。企业内没有婆婆,只能是拼搏的战士,包括老板在内。

市场上,从业者的职业成就和贡献度呈抛物线状,每个人的职业绩效都有达到抛物线顶点的时候,随后就必须下跌。其收入也必然下跌。所以,离开体制的精英必须有自己清晰的职业规划。有一位80年的处长,在部委机关是很有年龄优势的,但到了互联网企业,才发现自己是年龄最大的,因为互联网企业的平均年龄都不超过30岁,甚至老板比自己都年轻。作为体制内出来的官员,在多数行业的常态职业规划是:40岁前一定要锤炼好自己的专业,完成职业的学习和成长。40岁以后进入职业发挥期。同时40岁以后,除了干好本职工作,有自己专业收益外,一定要有投资收益。50岁后,投资收益一定要大于专业收益。甚至50岁前就可考虑脱离一线转做教练员。创业,自另当别论。但创业成功,何其难也!

二、选合适的平台

体制内出来的官员,往往在选择平台时也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过度追求完美。站在政府的角度,任何平台都不大,总觉得每个平台都不怎么样,挑来挑去;二是随便挑选一个平台就上,尤其遇到一个刚创业的平台,感觉新鲜,老板一忽悠就去奋斗了。原则上,去行业前三的平台是理想选择,能去市场上综合排名靠前十的平台则需要很多机缘。所以,选平台还是要选最适合自己的。要考虑自己过往的专业背景、经历、经验、综合素质,未来的职业规划、及人生追求等。

三、调整心态,转变角色

把心态完全放平和。在体制内是官,离开了体制,就是民,就是个市场人。在市场中,就是拼本事赚钱,再也没有稳定待遇,没有任何企业养闲人,没有任何单位会长时间忍受一个泡病号的人,没有任何一个单位会长时间留用一个不做贡献的人。奔向市场,还必须明白一点,虽然拥有了相对自由,但失去了体制内的稳定,失去工作是分分钟的事情。不稳定是市场化的重要特征。

四、用足自己的优势

凡是敢于离开体制的官员,一般都是有专业基础且能干的。这部分官员的优势很明显,基础禀赋好,综合素质好,学历高,知识面宽,责任心强,情商高,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都到位,熟悉政府体系的运作流程和模式。如果需要与政府沟通,他们能够入对门,找对人,做对事。所以,离开体制的官员到市场上,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优势。

五、鼓足自信三五年

体制内出来的官员,会有两个极端:一是不自信,担心自己干不好,二是过于自信,瞧不起同事和老板。正确的做法是认真盘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后,一定要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努力半年后就会做出点眉目,三年后就会有不错的成绩,五年后就会有超越大多数人的成就。而不要操之过急,期待出来三两个月就会出大成绩,期待一两年就要超越他人十多年市场奋斗拼搏的成就。

六、抛弃“安顿”意识

体制内的精英,往往受“良禽择木而栖”古训的影响,总希望找一个稳定可靠的平台干一辈子,找一个值得跟随的老板,衷心耿耿的付出。这种想法使他们忘记了什么是市场,市场化的企业随时都可以灰飞烟灭。所以,作为职业人,在遵纪守法、恪守职业操守的同时,要努力练就坚强的翅膀,在任何一家企业,都应该全力拼搏做贡献,练就真本事。到了市场上,一定练就坚强的翅膀,练就持续飞翔的能力,永远飞翔在市场的蓝天下,千万不要寄望在某一个枝头安卧一辈子。

七、调整薪酬期望值

体制内的人,对自己到市场薪水标准没有概念,对此也容易走过高或过低的极端,都不好。那么,目前市场价格是多少呢?以北京市场为例,国家部委出来的处长价格目前阶段要比两三年前低很多。三年前或更早,出来一个正处级干部,年薪往往会超过百万。但由于近两年出来的处级官员太多了,局级官员也不少,另外经济严重的不景气,因此其市场价格比早两年低不少。所以,如果自身条件不是太硬,千万不要拿前两年比,不要与早出来的同事比,也不要与去金融和地产的同事比,更不要简单与同事口头表达的薪酬比,以及不要与一直在市场拼搏的人比。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太在意短期的利益,相信市场是拿结果说话的,经过自己的付出,追上甚至超过他人的年薪也就是两三年的事。

民企如何用好“前官人”

关于使用体制出来的人,市场化企业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是完全排斥体制内出来的人,认为这些人都是混饭吃的,最多就是用些人脉关系。还有一种截然相反,认为体制内出来的人几乎无所不能。这两种观点和用法都绝对化了。

细分析,体制内精英有其十大优点。第一,优秀者中的优秀者。体制内绝大多数人还是优秀的,至少在进入体制的时候是优秀的,是同龄人中优秀的。尤其在过去十多年,公务员热,数千人争考一个职位,这些名校毕业者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基础素质肯定不错。第二,责任心强。长期体制的训练,至少对上级交办的事情还是非常有责任心的。第三,忍耐力强。公务员头十年,都是做些最基础的工作,而且官大一级压死人,所以在体制内能存活下来者,一定是有非常强大的忍耐力,坚韧性会很好。第四,见识广。在体制内,尤其在国家部委层面,见识了很多事情,接触广泛。第五,思维模式优。体制内精英考虑问题全面系统,尤其对法律问题和底线问题还是有很强的意识。尤其出来的精英,更是如此,同时解决问题的思路广。第六,忠诚。无论是体制内的忠诚教育还是潜规则,体制内精英都是有很强的忠诚理念,这一点是很多市场上的人无法比的。第七,熟悉政府。他们能够进对门、找对人、办对事。第八,有高度、抓重点。体制内的人,尤其做过一把手,带过一定规模队伍的领导干部等,其总结概括能力都很不错,能够抓住问题的重点。第九,文字能力强。在体制内干事,尤其在大机关办事,必须练就文字功底。第十,统筹协调能力强。无论大小会议,必须组织得滴水不漏,照顾到方方方面面,所以学会了统筹协调安排,全局意识。在把握住重点和关键点的时候,还得让各方面满意。

了解了体制内精英的上述优点,市场化企业就要放心用其长,除了用其专业和资源优势外,还要用其综合素质,即用未来。同时要避其短。体制内的精英到市场上后,会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心理落差问题;二是短时期对市场企业的熟悉和认知问题;三是角色换位问题。

针对不同体制来源,又各有特点:

如果是军队出来的人,还有一非常强大的优势:执行力超强,时间观念绝对过硬。但问题是思维相对单一,缺乏灵活多变。所以,对军队出来的人,必须思考周全后,下达准确命令,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因素的影响。但基层上来的军官,则有非常强的灵活性。

如果是国企出来的人,整体素质会不错。一些国企也参与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优势是熟悉基层员工,熟悉企业的运作套路。但国企同民企相比有很多资源优势,这就造成在经营企业时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大的差异。

猜你喜欢

官人部委精英
它们都是“精英”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中央部委为2018年工作“划重点”==PDF为图片
西夏使军、奴仆、官人、私人问题再探
生病了
“官人”浅析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民告官,这些部委缘何败诉
“官人”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