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间的无声战争
2016-11-19史军
史军
绿色被我们视为和平的颜色,多半是因为绿色的花花草草总是平和而安详。看起来,它们就是无欲无求的生物,不会像鬣狗那样去争抢骨头,也不会像狮群那样争夺地盘,更不会像人类那样爆发战争。不过,很多植物可一点都不好招惹,虽然它们没有鲜艳的军旗,也没有高亢的冲锋号,但是它们彼此之间的战争却一直都在进行。每一片肥沃的土地,都是植物为生存而搏杀的战场。
阳光阵地争夺战
除了少数的寄生植物以及像天麻这样的附生植物,绝大多数植物都对阳光充满了向往。没办法,没了阳光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可是事关填饱它们肚子的大事,一点都马虎不得。
虽说太阳每时每刻都在为地球提供光照和热量,但要想从中分一杯羹却绝非易事。可能有人会说,太阳光到处都是,干吗还要抢啊?如果你还体会不到这种竞争的残酷,那就来雨林中感受一下吧。
走进浓密的原始雨林,第一感觉绝对不是生机盎然。迎接你的将是黑暗,一种近乎无边的黑暗,仿佛突然被扔进了一间只有门缝透光的黑屋子。在这样的森林里,我们甚至要把叶子凑近鼻尖,才能看见它们的真容。西双版纳雨林树冠层的辐射量为158.92瓦/平方米,而地面上的辐射量只有12瓦/平方米。在这样阴暗的地面,只有苔藓和部分蕨类能够好好生长。所以,在原始森林中看到遍地鲜花,完全就是臆想了。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植物们只能比个头了。柚木可以长到40米,望天树可以长到60米,而生活在北美太平洋沿岸的巨杉树的高度能达到80米。为了能多晒太阳,植物们都拼了。
当然,还有一些植物当起了游击队,利用林下微弱的阳光顽强生存。它们的特殊装备主要有两种:巨大的叶片和反光层。比如芭蕉和海芋就拥有巨大的叶片,可以有效吸收穿过林层的阳光。而秋海棠这样的植物,则在叶子背面准备了红色的反光板——它们可以把穿过叶片的阳光反射回来,这就相当于让每一缕阳光都在叶子中“穿行”了两次,大大提高了吸收的比例。有了这些秘密武器,大树之下的植物们也能幸福地生活。
如果光照充足,大树们就是另一个模样了。在非洲草原上,树高一般不超过10米,很少有大树憨憨地直冲云霄,更多的是像一把张开的大伞,尽可能地吸收太阳的光芒。在这里,树木之间很少出现摩肩接踵的情况,只要长得比草高,就可以享受阳光了。
近距离肉搏战
这场战争开始于一粒种子。贪吃的小鸟吞下果实之后,就会带着种子飞向远处。当它们的粪便落在合适的树杈上,其中的榕树种子就会借助些许的雨水雾气和树杈上积存的浮土,开始生根发芽。这时的榕树显得细嫩温婉,仅仅有两三片叶子的枝条和一些从空中垂下的气生根。气生根,顾名思义,就是在空气中生长的根系,与扎在土里的根系模样相似。这些特别的根系就好像给“大树房东”贴上了一些假胡须,颇具喜感。可是,用不了多久,真正的肉搏战就开始了。
榕树的气生根会从树干慢慢向下生长,不紧不慢,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年,甚至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榕树对大树都是无害的,仿佛只是大树的配饰一样。
直到有一天,榕树的一条气生根触碰到了雨林的大地,紧接着两根、三根……榕树的根开始扎进大地。榕树终于能够吸收大地中的水分和营养元素,再也不必拘泥于空气中的那点雾气和灰尘了。很快,这些纤细的气生根就会变得粗壮起来。不仅如此,那些获得水分和矿物质供给的枝叶也开始迅速生长,从两三片叶子的“大树装饰物”,变成了抱在大树树干上的小树。
如果仅止于此,那榕树也算不上杀手。可是事情远远没有结束。随着气生根的生长,它们会牢牢地缠绕在原来的房东身上,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高空和地下。在高空,榕树毫不犹豫地撑开了自己的枝叶,抢夺原属于大树的阳光;在地下,榕树的根系也在拼命抢夺水分和矿物质。一个温柔的房客,突然露出了自己的獠牙!但是房东大树已经无力反抗了,不管它是高大的望天树,还是亭亭玉立的王棕,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死去。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被榕树包裹的大树会慢慢死去,直到有一天,它们的树干也尽数腐朽,变成了雨林土壤的一部分。而榕树呢,完全取代了原来的房东。只不过榕树的树干中心会有一个大空洞,那就是原来的房东大树能留下的最后印记了。
不过,故事还没有完结,榕树的阴谋还在继续。雨林中的树木非常密集,当这些“镂空”的榕树被大风吹倒的时候,很可能会搭在其他大树的身上,于是相同的绞杀故事再一次上演,只不过这次有了母体的营养供给,绞杀的速度会来得更快。在一段时间之后,榕树就会拓展自己的地盘,直到把一片森林都变成自己的身体,这就是独特的“独木成林”景观。
你死我活化学战
在这场无声大战中,很多植物还发展出了化学武器。提到植物的毒素,我们很容易想到剧毒的断肠草,要命的苦杏仁,可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植物也会给植物投毒下药,发动化学战。
化学战通常在土壤中打响。很多植物的根系会分泌化学武器,比如野燕麦分泌的化感物质就能抑制小麦的生长,鹰嘴豆根系分泌的酸性物质对蓖麻根冠的生长也具有毒害作用……就在土壤中的化学战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一种叫胜红蓟(jì)的植物已经在空气中发动进攻了。它们释放出的气体可以毒杀周边的植物,堪称高效的“毒气弹”。
如果你觉得这样分出你死我活,战斗就可以结束,那就大错特错了。那些战败的植物遗骸,还能发起一波致命的反击。比如小麦的残茬在分解之后,就能产生毒害植物的肉桂酸等酚酸类化合物。这些化学武器能在战争中扳回一局。但是这种武器有个问题,就是敌我不分。肉桂酸不仅能杀伤别的植物,连小麦的种子和幼苗都不能幸免。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那么,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人呢?不少植物进化出了精确的敌我识别系统。凤仙花就能识别出自己的亲人,当它们与同胞(同一个果实)生长在一起时,会安分地将根扎在自己的一个小范围内,绝不越界,不过,一旦出现外来者,它们就会尽可能地扩张根系和枝叶,将附近那些陌生的家伙赶走。科学家发现这种识别主要是通过根系分泌物中的信号因子达成的,但是这些信号的成分究竟是什么,又是如何启动的,仍旧谜团重重。
不管是争夺阳光的望天树,还是划分地盘的胜红蓟,抑或是识别敌我的凤仙花,都是在为自己物种的繁衍而奋斗。这场战争中没有好人和坏人,有的只是生存赛道上的比拼。这场战争也不会结束,能够一直战斗的都是胜者——这就是生命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