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影响

2016-11-19李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退休年龄女职工老龄化

李玉

[提要] 在中国老龄化持续深化、就业人口减少、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养老金收支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延迟退休年龄似乎成了必然选择,然而除去公平性问题,对延迟退休最大的考验就是就业挤出,因此对延迟退休的就业挤出效应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效果,在当前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研究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影响,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延迟缓退休;就业挤出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22日

一、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人社部表示2020年前推出具体的延迟退休方案,这表明我国延迟退休改革势在必行。

就目前来看,我国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老龄化的加剧,据统计2011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数为18,499万人、占比13.7%,2012年19,390万人、占比14.3%,2013年20,243万人、占比14.9%,2014年21,242万人、占比15.5%;二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减少了345万人,2013年减少了244万人,2014年减少了371万人;三是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男性和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分别达到72.83岁和77.37岁,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四是养老金支出快于收入,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养老金收入21,830.2亿元,同比涨21.2%,支出16,711.5亿元,同比涨25.1%;2013年养老金收入24,733亿元,同比涨13.3%,支出19,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2014年养老金收入27,620亿元,同比涨11.7%,支出2,326亿元,同比涨17.7%。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采用的是“现收现付制度”,加上无过多基金积累,逐渐形成一种“后人交钱、前人享受”的模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考虑到以上因素,延迟退休在我国成为一个必然选择。除去公平性问题,对延迟退休最大的考验就是就业挤出。因此,对延迟退休的就业挤出效应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效果大小,在当前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

延迟退休的就业挤出效应主要基于两个理论假设:一是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力是可替代的;二是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一类劳动力就业的增加必然引起另一类劳动力就业的减少。本文从短期和长期影响两方面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就业挤出效应进行分析。

(一)短期影响。假定将法定退休年龄推迟5年,根据相关数据测算由于退休年龄的提高而增加的在业人数,并由此推测因推迟退休年龄所产生的失业人口。

假设:以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50岁为基准,在此基础上均推迟5年(此5年内岗位数不变,忽略人口差异);该年应推迟退休年龄而减少的工作岗位数X=该年新增失业人数;该年男性60~64岁离、退休率为rm,女性50~54岁离、退休率为rf,该年离退休总人数为R,人口男女比例为a∶b。那么,测算出该年新增失业人数=X=R×(a×rm+b×rf)。(表1)

根据表1及公式计算得出2010~2013年由于离退休所产生的新增失业人口分别是1,459万人、2,767万人、2,643万人、3,164万人。同表1中数据相比,2010~2013年由于离退休所产生的新增失业人口分别是同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的1.6倍、3、2.88倍、3.42倍。

根据上面的测算结果,短期内延缓退休就业挤出效果明显:失业人口增加,从而加剧了就业压力,且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这一状况将更加严重。

(二)长期影响。单独考察5年退休人群,即男性60~64岁,女性50~54岁的人群。(表2)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延迟退休政策的就业挤出效应在长期来说效果较小,主要在于延迟退休的劳动力数量增长空间较小,这部分劳动力对就业岗位的冲击是有局限的。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就业岗位的不断增加,便可将这部分减少的工作岗位抵消。

三、政策建议

延迟退休在短期内必然会加剧就业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影响没有想象中的大。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深入、人口寿命不断提高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推迟退休将成为必然。但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走出低龄退休有利于年轻人就业的理论误区。首先,无研究表明退休年龄的降低有利于提高就业,反而存在相反的例子。如美国退休年龄男女都为66岁,但其失业率一直处于10%以内的低水平状态;德国、奥地利等国为缓解就业问题,70年代中期以后,采取了鼓励提前退休的措施。但实践的结果不但没有解决失业问题,反而使各国政府承受着较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其次,老年劳动力腾出的空缺年轻人未必去补充,如自愿性失业、毕业后不找工作、贪图轻松、安逸、稳定的工作等;最后,提前退休离开原工作岗位的职工并不一定退出劳动领域,被原单位返聘或被其他单位继续聘用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二)延迟女职工退休年龄成为必要。首先,女性人均寿命的提高是延迟女职工退休年龄的必要条件。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2.38岁,女性为77.37岁。女性职工的平均预期寿命在不断提高且高于男性平均预期寿命,女职工的劳动年龄上限应该相应提高;其次,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女性接受教育年限随之变长,导致其初始劳动年龄提高。从而,女性人力资本的正常使用时间缩短,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应随着初始劳动年龄的提高而提高;再次,基于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男女平等的客观需要等因素考虑,延迟女职工退休年龄成为必要。

(三)发展经济,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首先,国家要保证经济持续稳步增长,才能提供更充分的新增就业岗位,提供新的就业输出渠道;其次,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背景条件必须同步跟进,要开辟适合老年人工作的优良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满足中老年人工作的岗位,并加强老年工作者技能培训工作。

(四)缓和手段,推迟退休年龄。首先,在大幅度推迟退休年龄时制定弹性退休制度,即政府规定一个退休年龄区间,让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这个年龄区间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其次,借鉴美、英、韩等做法,逐渐以较小幅度的调整来推迟退休年龄,使得若干年后平稳、温和地把退休年龄调整到预期调整的退休年龄目标,可以将较大幅度提高退休年龄的举措与可能出现的就业高峰错开。

四、结语

综合全文研究可以得知:从短期来看,延迟退休的就业挤出效应较大;而长期则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则要小,且延迟退休年龄将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因而,延缓退休年龄的时机选择问题将非常关键。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策划和制定合理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要避免在就业压力大的时间点推进延迟退休,为政策实施争取更大的操作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范琦,冯经纶.延迟退休对青年群体就业的挤出效应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8.8.

[2]杨欣然.推迟退休年龄的利与弊及时机分析[J].现代经济,2008.11.

猜你喜欢

退休年龄女职工老龄化
中铁六局女职工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世界主要经济体 退休年龄都定在了65岁及以上
做好转型发展中的基层女职工工作
浅谈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相关问题的思考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发达国家实际退休年龄男64女63
中国退休年龄制度中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