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部队喋血石柱
2016-11-19文俊
文俊
1930年6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提出以武汉为中心举行全国总暴动、集中红军“会师武汉”的计
划。7月,四川省军委在江津召开全川军支联席会,决定将全省划为5个军区,3个月内发动组织17路红军,会师重庆,然后进军武汉。8月2日,四川省委召开扩
大会议,贯彻中央决议精神,将党、团、工会合并为各级行动委员会,领导各地武装斗争。在中央决议的指导下,四川省行委发动了7次武装起义,重庆有4次,
打出了四川红军第三路游击队、四川红军第四路(合川)游击队、四川红军第七路游击队、四川红军第七路军川东游击队这四面红军旗帜。
土地革命初期,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县)党组织利用国民党当局在各乡(镇)建立民团的机会,积极组建农民武装,先后在虎南、太平、龙沙建立起由中共党组织掌握和控制的3支农民武装。四川省委认为梁山县具备了武装起义条件,决定将这3支农民武装合编为四川红军第三路游击队。
1930年7月28日,虎南农民武装600余人在腊树沟、牛栏沟集合,南下汇合太平、龙沙两支农民武装,准备东征武汉。7月29日,太平农民武装400余人由李光华带队,与虎城、南岳、龙沙的队伍汇合于大梁子。4支队伍共1300余人穿过铁门乡,于傍晚到达重庆忠县黄钦坝。晚上10点多钟,四川红军第三路游击队
成立大会在黄钦坝正式举行。成立大会宣布了三路红军总指挥为李光华,副总指挥为王维舟。下设3个大队:虎南为第一大队,大队长石怀宝;太平为第二大
队,大队长李次华;龙沙为第三大队,大队长王一贯。30日下午,游击队离开黄钦坝向东出发,准备会合贺龙部队后攻打武汉。途中,由于四川红军第二路
游击队的失败,其部分游击队员和干部在省委的安排下,也加入了四川红军第三路游击队,东征队伍的力量得到了加强。
7月30日,三路红军从黄钦坝出发,向花桥进军,于当日晚到达花桥,将指挥部设在文庙(今忠县花桥镇初级中学)。部队驻扎后,一面整顿队伍,一面
打富济贫,安抚群众。同时,总指挥部组织全体参会人员就部队的去向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最后决定执行省委的命令,放弃攻打忠县城,改由石宝寨过江,继
续东征。8月3日,游击队从花桥寺出发,到达九亭黄岭垭,遭遇民团数百人的阻击。总指挥部急令李云程带领1大队1中队攻打前哨,战斗仅10多分钟就吓跑了前
来阻击的敌人。8月5日,游击队到达石宝寨,县委书记吴逸僧及时组织渡船,1000余人的部队顺利渡过长江,到达石柱县西沱,与在这一带活动近两年的平民革命军会合。
8月6日,游击队到达分水沟后,决定在此驻扎一个星期。8月8日,三路红军抵达石柱县王家坝西乐坪,驻于老湾、油房、水竹林、乐田、长五间、石坝等大院子,总指挥部设于回龙寺。期间,队伍进行了较短时间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宣传“打倒反动派”“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分田分地”等红军相关政策、纪律,教育和团结当地群众,联系在“八德会”做争取工作的党代表及地下党组织等系列革命工作。
当三路红军从石宝寨渡过长江东进时,国民党第21军陈兰亭师的张晓平团立即尾追三路红军,从青草坪进入方斗山,经鱼池坝,到达石家坝,堵住三路
红军东进的必经之路。同时,敌军召集临溪、石家等地大小团防头目及土豪势力,制定武装“围剿”三路红军的计划,张晓平任指挥,王家泰任副指挥。
因敌人内部出现意见分歧,原定于8日进行的“围剿”计划推迟,导致了部分三路红军战士放松了警惕。8月15日,张晓平团在王家泰团的引导下,从石家
坝菱角塘向西乐坪南边进行“围剿”,三路红军随即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抵抗。因敌众我寡、火力悬殊,总指挥部被包围,总指挥李光华和2大队大队长李次华被
俘,三路红军损失严重。危急时刻,“八德会”大队长杨南槐奉李南宾之命,率左路军数百人从黎家坝赶到西乐坪,击退敌人的进攻。并在其掩护下,三路红军
余部转移至黎家坝。事后,反动军阀残酷杀害了被俘的红军战士,并将遗体抛弃于西乐坪的一大水坑,称其为“棒客凼”。9月21日和10月4日,关押于丰都县监狱的李光华、李次华分别被杀害。
在四川省行委的指示下,将武器委托“八德会”保存后,三路红军余部返回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县)开展革命斗争。同时,秦伯卿带着平民革命军余部和部分武器到西沱一带展开活动。三路红军至此解散。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