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6-11-19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有清一代,上百位进藏大臣及其幕僚、随从踏上了漫漫进藏之路。
清代驻藏大臣制度,始自雍正五年(1727年),终结于宣统三年(1911年),一共持续186年,这一时间跨度占了清帝国的近七成时间,占了西藏甘丹颇章政权(1642—1959年)的近六成时间,对于清帝国和西藏都有重大的意义。
清代的驻藏大臣,在制度层面,巩固了祖国的统一,维护了西藏的和平和政治稳定,保持了西藏与内地道路的畅通,进藏沿线呈现城镇渐起,商业昌荣。大量的汉、满、蒙等各民族军人、商人入藏戍边、从商,许多人在藏生根,甚至彻底地融入了藏族之中。即便是驻藏人员中的文武官员,也被西藏壮阔的山河所震撼,留下了回肠荡气、气势雄浑的众多诗歌。
西藏的官员、僧人、商人等也沿着驻藏大臣经行的大道,前往内地拜见皇帝、传播佛法、买卖经商,川边的茶马互市、各种贸易等一片繁荣,各种语言文化,各地的特产交相辉映,这是一个大国特有的基因。
这一制度有效运行了将近200年,使得许多研究清代中国史的外国学者们也由衷感叹,在清帝国的全盛期,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国家的凝聚力、组织力和潜力超过了同时代欧洲许多后来居上的大国。
200年驻藏大臣制度,进藏道路的畅通,西藏的大山大河,与内地的凝聚一体和巩固,极大地扩展了中国人的心胸,对于一个伟大国家的兴盛,居功至伟。
让我们用乾隆年间驻藏经典著作《卫藏通志》光绪二十一年的后叙上,御史和修史官袁昶充满激情的话,来为那个雄心万丈的时代做一个总结吧: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于是列圣宰制天下之机权出焉。大制不剸割,善戒无轨迹,内而诸夏,经制彬彬,亦即景铄绒矣;外而蒙、准、回、康、乌斯藏各部,崇黄教以绥辑镇抚之。于是见至仁之覆盖养育,于是见大慈之桄被焉…观圣人以神道设教,岂占毕小儒所能窥测万一乎…”
让我们推开史书尘封的墨迹,走进本期专题——“驻藏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