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纠错教学有效性分析
2016-11-19王浩
王浩
摘 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想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就需要针对学生常见的错误动作进行分析,进行有效纠错教学,指出错误动作、错误技术定型带来的伤害,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对症施教,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初中体育运动中错误动作进行纠错,规范学生正确运动,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教学;纠错教学
在初中体育运动中,学生经常出现一些错误动作,究其原因是因为身体机能不协调、不规范或技术问题导致,对学生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有不利影响。故此,笔者将错误动作看作初中体育教学资源,关注学生错误动作,帮助学生分析、归纳错误动作,善用错误进行有效教学,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有效降低技术动作错误率,帮助学生从错误中汲取运动经验,获得体育运动进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笔者从初中体育运动中学生错误动作纠错出发,分析学生错误动作原因,提出相应纠错对策,让学生再认识错误动作,有效提高体育纠错教学,增强学生体育运动质量。
一、错误动作原因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涉及教与学两大主体,故此笔者认为出现错误动作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原因:(1)教师层面导致错误动作,主要是因为体育教学组织不当,初中体育教学应结合学生实际身体情况安排,如果脱离学生安排体育教学,将导致教与学双方应付;体育教学方法不当,在体育教学中对于运动动作教学,很多教师只是沿用传统动作示范教学方法,没能很好地教导学生,导致学生动作错误;体育教学示范不标准,有的体育教师在讲解动作技术时,没能很好地做示范标准指导,导致学生存在错误动作。(2)学生层面导致错误动作,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动作术语不懂,初中体育教学对象是初中生,他们很多对专业动作术语不是很懂,导致难以真正理解动作技术要领和技巧;现在有的初中生身体素质较差,缺少体育锻炼,身体机能协调性差,难以灵活完成运动动作,只是身体机能影响,制约学生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学生体育学习目标不明确或态度不端正,有的初中生认为体育课只是为了让自己放松,并非主要文化课学习,故此有的学生在体育学习时,没有认真学习动作规范,导致后续出现错误动作。
二、初中体育纠错教学策略
1.正误对比,自觉纠正
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教师可以应用正误对比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对比分析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明白其中道理,引导学生自觉纠正错误动作。
如,初中男生很多都喜欢踢足球,但是有的学生在踢足球的时候,存在错误动作,他们用脚尖踢足球,导致足球的方向出现很大的偏离,方向目标感不对。踢足球正确的动作应该是用脚背外侧、正脚背、脚弓位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踢足球的正确动作,我应用正误对比教学法,给学生设计了踢足球实验。在实验中,我将学生带队至足球场,我用正确的踢足球动作和学生踢足球的错误动作分别踢足球,目标是足球场的球门,在多次的实验教学中,我分别示范正确动作和模仿学生错误动作,让学生自己观看足球进球率,正确踢足球动作基本都可以把握踢球方向和目标。在实验教学结束后,我问学生:“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大家希望用哪种动作踢足球呢?”学生异口同声答道:“正确动作踢足球。”然后,我让学生自己用正确动作踢足球,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纠正错误动作。可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正误对比,让学生自觉纠正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
2.步步强化,体验纠正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的学生即使在教师讲授和示范正确动作后,也很难掌握正确动作。这就需要教师另辟蹊径,应用体验纠正教学法。体验纠正教学法是在教师示范正确动作后,让学生亲自练习动作,在体验中掌握正确动作,实现正确动作学习的步步强化。
如,我給学生讲述投掷实心球项目时,给学生讲解了正确动作,尤其给学生强调了后仰引臂的动作。但是,很多学生在实际运动中,还是存在持球动作不当、提前脱手、出手慢、后屈臂等各种错误动作,导致学生运动成绩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运动受伤。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我让学生试用后仰投掷的动作,学生在尝试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后,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后仰投掷的成绩要高一些?是什么原因?学生开始陷入思考。看到学生都感兴趣后,我给学生画出了两种不同的投掷动作,然后让学生自己比较向前投掷和后仰投掷动作,通过对不同动作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实际体验动作,逐步强化运动动作,掌握正确动作后,就可以取得理想的体育成绩。总之,通过让学生体验运动动作,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逐步强化学生正确动作,规划运动动作,取得好成绩。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双层因素,导致错误动作的存在,但是如何进行有效性纠错教学就成为一大难题。笔者在本文中,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错误动作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提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采取正误对比,自觉纠正和步步强化,体验纠正两大纠错教学策略,做好体育纠错教学,营造和谐体育教学氛围,实现初中体育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黄耀.破解中学生体育错误动作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2(4).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