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纠”到“研”有质量地学习

2016-11-19颜华娜

新教师 2016年4期
关键词:测量体温体温计体温

颜华娜

所谓“有质量地学习”,即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在思考,都在学习,没有一个落单,学生对学习有归属感。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是复制教案,完成教案,似邮递员传递,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不是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能力。而且,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往往是“揪”住学生的错误不放,使劲补差,其效果可想而知。笔者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关于生命救护知识”的系列主题中,设计了学会使用家庭体温计的活动,教会学生从错误中求知,从错误中提升,从错误中探究,引导学生由“纠”到“研”,使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习质量。

一、观察学生,在集“错”中有质量地学习

恩格斯说过:“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的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作为教师,上课之前,应充分考虑学情,分析有关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会有什么情况出现。上课时,要善于观察学生,收集来自学生方面犯错误的信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利于让学生在集“错”中有质量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笔者在执教“学会使用体温计”时,刚开始认为使用体温计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很简单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发现,学生体温计使用出现的错误却是五花八门,并不是刚开始所预想的结果。如,有的学生把体温计摔破了;有的学生不懂得拿体温计;有的学生拿住有水银的一头;有的学生在测体温的时候,不懂得先把原有的体温计数甩到35度以下;有的学生不懂得甩体温计,只会摇一摇,晃一晃;有的学生甚至不敢把体温计放到腋下;有的学生测好了体温,不懂得看体温,找不到水银条;有的学生读不出温度;有的学生测量出的体温是错误的,低于36度……如果一开始教师就认为体温计的使用这样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很简单,就无法收集到学生所有犯错误的信息,在教学中就不可能有的放矢地引导,而只会是蜻蜓点水,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草草收场。这样,学生对体温计的使用就只会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收集学生所犯错误的信息,是由“纠”到“研”有质量学习的前提。

二、启发学生,在纠“错”中有质量地学习

收集了来自学生方面所犯错误的信息后,如何引导学生纠“错”是学生有质量学习的基础。因为纠“错”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有序,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学习成效更加显著。因此,针对学生在使用体温计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笔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把课堂还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纠“错”。首先,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好每位同学手中的这根体温计,不让它被摔破?学生讨论得出:体温计是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一位小伙伴,它很脆弱,我们要好好保护它、爱它,在使用体温计的时候,要轻拿轻放,异常小心。结果,一节课下来,49根体温计完好无损。接着,在使用体温计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先观察自己手上的体温计温度是多少,但90%的学生不懂得看体温计。怎么办?笔者发现有一个学生会看体温计,于是,笔者就让他当小老师,把讲台交给他。小老师借助实物展台,边展示,边介绍如何找体温计的水银条,教会同学们读出体温计上的度数,并且在黑板上板书出使用体温计的具体方法:拿、看、甩、测、转、读、擦、收,而且,小老师还引导同学们强化几个易错的环节,如,如何甩体温计,如何旋转体温计寻找水银条,如何消毒使用过的体温计,确保人人会看体温计,会使用体温计。最后,笔者让全体学生测量自己的体温5分钟,看看自己的体温。此时,100%的学生都会看体温计了。有一些学生的体温显示出异常:有35?郾3度的,有39度的。有学生马上会进行纠错:“他没把体温计夹紧;他在量体温时乱动;她在测量体温之前没把水银柱甩到35度以下;他没把体温计放在腋下的正中……”学生自主学习,自查自“纠”的能力空前活跃,把使用体温计应注意的事项全总结出来了。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纠“错”,通过学习、讨论、交流,明事理,明知识,是由“纠”到“研”有质量学习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在研“错”中有质量地学习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在集“错”、纠“错”的基础上,学生心中定会有思考、有思想,教师应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升,从而避免就知识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在研究“错误”中思考探究,学生由使用体温计出现的问题“研”到发烧,由发烧“研”到物理降温,由物理降温“研”到发烧时应注意的饮食以及什么情况下会发烧……学生学到了发烧的相关保健知识。接着,笔者让学生自主设计研究主题。学生探究欲望强,设计的研究主题有“关于体温计的前世今生”,有“关于物理降温”,有“关于发烧的研究”等。学生还把这些探究的知识带回家,向爸爸妈妈宣传,向邻居宣传,向亲戚朋友宣传,当生活中的小医生。可见,在研“错”中的深究不仅使学生思维方式得到转变,而且行为方式也得到提升,其价值得到了体现。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有质量地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力也真正得到了提升。

预防“登革热”时需进行晨检,学生掌握了量体温的技能后,自己测量体温,自己判断,不用校医、教师天天盯在校门口测量体温;有的家长不会使用体温计,学生回家教家长;同学生病了,学生从班级急救包拿来体温计,帮着测量体温,从而更好地为教师、校医、家长判断病情提供帮助。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唯书、不唯教材,引导学生不断研究、探索,学生思维方式得到转变,探究能力得到提升,是由“纠”到“研”提升学习质量的关键。

总之,教师应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不应“揪”着学生的错误不放,而应由“纠”到“研”,这是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这也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如果这样做了,学生研究探索的能力必将得到提升,学生所学知识必将朝着由“知”到“能”的方向发展,并能迁移到其他学科,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高林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测量体温体温计体温
水银体温计打碎了别慌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无人机测温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咬破了体温计怎么办
小小体温计 内藏大秘密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智能体温计 贴一下就能量体温
耳温枪在儿科临床体温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