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性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举隅
2016-11-19陈文芳
陈文芳
【编者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有人文的教育。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何构建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请看本期专辑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双重性质,明确了要实现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目标,必须关注到人,教师不能仅停留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授上,应从追求教法转向对学生的全面关注,即从语言的获取迈向人的发展。换句话说,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应在人的发展上。那么,如何在词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的教学理念,唤醒学生的人文需求,体验人文精神,积淀人文品质,感受人文关怀,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全个性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应遵循儿童语言习得的自然方式进行词汇教学设计,以富有趣味性的、情景化的、情感化的、人本化的方式促进学生人文性的词汇习得。
一、以趣导学,唤醒人文需求
从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喜好,有的放矢地寓教于趣味中,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案例一:闽教版Book 3 Unit 3 Part A,目标词汇为horse,cow,sheep等,教师借助多媒体,变换各种方式呈现目标词汇。如教学horse时,屏幕上只呈现出动物的尾巴,让学生根据尾巴来猜测是哪种动物,并在学生数数的过程中,不断内化所学词汇;教学cow时,通过播放动物的叫声,让学生根据声音来猜测,同时让学生配合肢体语言操练单词,身心并用;教学sheep时,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前一会儿是一片白色的云,瞬间却变成会跑的绵羊,让学生觉得乐趣无穷,持续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教学中,教师将枯燥的语言现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进行呈现,化难为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趣味性教学迎合“乐学”原则,了解并满足学生需求,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并形成学生积极的品质。因此,教师要科学、巧妙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此来增加英语词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持续的感官刺激中,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个性发展。
二、以境为源,体验人文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或接近生活化的情境学习语言,让学生感同身受,体验语言学习所带来的人文情感。
案例二:在学习目标词汇blind,deaf等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位盲人小心翼翼行走的视频,同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引出目标语言:He is blind,并板书单词blind。接着请学生用红领巾蒙住自己的眼睛,切身体验作为盲人生活有多么的不便,是多么的需要帮助:Im blind.I cant see.继而引导第三方学生引荐句子:He/She is blind.He/She cant see.以此类推。学生在输送、内化语言信息的过程中,对盲人的同情心也溢于言表。而且,通过这种切身体验,学生还能够意识到眼睛对个人的重要性,达到了养成好习惯的教育效果。对目标词汇deaf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呈现与操练。在最后的语言输出环节,教师可创设盲人或聋人过马路等情景,让学生以“点菜”的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编自演,既操练了所学句型,又让学生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人文化教育水到渠成。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目标词汇中的人文内涵,赋予目标词汇具体的人文化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体验、内化情感,形成正确的行为导向,升华品质,从而体现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习得与掌握,更在于育人。
三、以情动人,积淀人文品质
用爱感化学生,以情打动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情感支架,建立同理心,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品质。
案例三:闽教版Book 1 Unit 5 Part B,目标词汇为father,mother,love等,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上课伊始,教师借助了CCTV的Family公益广告视频,直观地呈现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很快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接下来,教师呈现事先准备好的father相片,向学生介绍: Father,he is my father.并依次请学生拿出家人的相片,使用英语进行介绍:He is my father.在熟练操练的基础上,教师“偷梁换柱”,将字母f切换成m,引导学生自然地输出目标词汇mother。在之前情感的铺垫下,学生的情感因子对词汇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紧接着,教师又实施下面的环节:
T:Do you love your father and mother?并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love含义。
S:Yes,I love my father and mother.
多媒体呈现由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首字母组合成的family.
T:I love my father and mother. They do many things for me.
视频播放父母为子女们无私付出的图片,再次沉淀情感因子。
T:What do you do for your father and mother?Do you know father and mothers birthday?
Please hand up.
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的迟钝反应正是人文情感缺失的表现,此处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爱是相互给予的,对家人的爱可以是为家人做一件事情,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拥抱,一个亲吻等等。最后,教师播放Chant: I Love My Family,请学生一起跟唱,再次为学生输送了人文关怀的情感纽带。
教学中,正是基于教师搭建的情感因子——同理心,学生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需要平等对待,将心比心;才会懂得付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人文化的教育需要教师用心耕耘,以期能换来意想不到的情感收获。
四、以生为本,输送人文关怀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维护学生的个性尊严,敏锐地挖掘学生潜在的发展能力。只有在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案例四:闽教版Book 2 Unit 7 Part B,目标词汇为sweater,shirt,skirt, T-shirt等,新单词呈现完,实施操练环节时,教师设计了Golden Eyes火眼金睛游戏,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说出消失的词汇。S同学很快地举手抢答,却在拼读单词sweater的过程中,把两个字母的顺序说反了。
S1:swaeter(这时班上其他同学开始跃跃欲试了)
T: s-w-a-e-ter?(教师放慢速度,并在关键处加重语气)
S2:swaeter(学生有些迟疑,但仍然没有反应过来)
T:Maybe you need help. Who wants to help him?(教师面带微笑)
S3:sweater
T:Is he right?(指着第二个学生问全班学生,并得到肯定答复)
T:So,can you spell it?(把修正的机会再交还第一个学生)
S4:sweater(有点尴尬)
T: Good.I think its easy for you now. Now, whole class,please follow him. (教师面带微笑,并让全班学生拼读一遍)
S5:Sweater(学生一副释然的表情)
最后一个活动环节中,教师设计了男女队穿衣比赛。两个小组各请一位代表上台当模特,要求组员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上台指一件衣服让模特穿上,看哪组先穿完衣服,哪组获胜。
活动过程中,男队的一名组员S错把shirt念成skirt让模特穿上。
S1:Put on the skirt.( 全班大笑)
T:Skirt?I like skirt. (教师随机指着女生的裙子)But I think this shirt for boys. So,can you try?
S2: Put on the shirt.(该学生笑了)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并巧妙地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教学。案例中,教师赋予每个学生同等的接受英语学习的机会,对学生出现的学习差异,教师循循善诱却引而不发,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恰到好处地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既体现教师巧妙的教学艺术,又无痕地化解了学生因出现学习错误带来的心理障碍。实施人文性教育的实质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引导学生个体积极健康正常地发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基于人文性的课堂,英语教学不仅仅是生存技能的一种途径,而且应该成为提升人的需求,丰富个体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创设人文化情境,挖掘情感因子,以生为本,让学生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提升人文境界,健全人文品质,沉淀足够的人文素养,确保学生健康、富有个性地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乐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