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非人工也

2016-11-19皮埃罗·斯加鲁菲

中国经济报告 2016年4期
关键词:图灵奇点人脑

皮埃罗·斯加鲁菲

“除了下围棋,阿尔法围棋软件还可以做什么?什么都做不了。如果有人认为(阿尔法围棋战胜人类围棋冠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大家大可不必紧张,一只苍蝇都能比阿尔法围棋软件做更多的事情。”

—皮埃罗 2016年3月12日发的推特文

1950 年,英国学者阿兰·图灵( Alan Turing) 提出“图灵测试”。参加测试者是被隔离的一台机器和一个人。图灵提出,如果 30%的被测试人都不能区分放在黑箱子里的到底是人还是机器时,这台机器就具有相当于人类的智能。这个测试后来成为人工智能的经典判据。人工智能在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段蓬勃发展后,曾进入低谷。 20 世纪末本世纪初,由于计算技术的长足发展而再现繁荣。

以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il) 教授为代表的学者炒热了这个早在 1958 年就出现的“奇点”论断,认为随着机器智能的加速增长,机器将具有自我改进、自我生产的能力,最终会达到和超越人类智能,产生人类无法理解的智能,并失去控制,即技术上的“奇点”,从而引起无法预计的后果。这一理论引起了恐慌:超级智能的机器将能够控制甚至杀死人类。奇点理论正在变成高科技界无神论者的一种宗教,以致于连物理学家霍金、企业家马斯克和比尔·盖茨都为此担心。

图灵测试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许多区别人与机器的因素并未计入。人工智能赶超人类是个伪命题。“奇点论”是一个误区,它分散了人类的注意力,以致不能专注于解决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追求不可持续的增长。一个系统不可能创造出比自己更智慧的系统,所有人所创造的系统都比不上人的智慧。归根到底,这场论争的根本问题在于:“奇点”和“超人智慧”是非科学的说法。“智能”一词没有严格的定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超人的智慧本来就存在。任何新技术都可以用来危害人类,没有必要杞人忧天。诸如 IBM 深蓝计算机战胜世界象棋冠军的表演,只不过是在特定条件实现的“超人”机器秀而已。

一方面,智慧不是记忆和计算能力,而是创造力。另一方面较之于机器“智能”的改善,人类智能的变化对于人类文明的未来会有更大的影响。应该关注的是如何使人的智慧增长而不是如何制造超人的机器。实际上,人工智能学科创立至今进展甚微。其进展并非源于其原理上的突破,而是因为计算机能力的突飞猛进,及其小型化和低成本。近十年来,人工智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模式识别等商业应用上,以前由于计算成本太高而无法实现的事情现在可以做到。但机器模拟人的大脑取得的进展有限, 至多是在特定条件下完成某项特定任务。 把人脑复制到机器中实现人的“永生”是幻想。

人类的智慧远非机器可比。人工智能的未来是“益智”而不是产生“超人”;人工智能的下一步是让技术成为人们的智能伴侣,帮我们做出更加高效和明智的决定;人工智能的主要市场在于自动化和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在人不可达到的环境工作。

的确,人工智能取代了人的部分职位,但同时产生了更多新的职位。这背后的一般规律是:技术提高了效率,增加了社会产品和积累,进而会开辟新的生产和服务部门,最终增加就业。简单地说,如今人类制造的机器人要模拟人脑还遥不可期,因为我们要理解人脑都还非常遥远,拥有一台大脑等于人脑的机器更是无从谈起。使用当前的技术根本无法制造出具有人的日常认知能力的机器。

机器的自学习必须是一个递归的过程,永无休止地对内部状态建模;不是数据的存储,而是确实在“记忆”。这才可能使人工智能实现突破性进展。比如,摩尔定律已经达到极限,继续提高半导体的效能成本大幅增加;数字技术用于生物工程,使生物学家得以创造新的生命可能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突破口。除此之外,仿生学也是一个有很好势头的领域。机器智能的飞速进步是建立在人千百年进化的基础上,技术是“被”进步的,没有人就没有进步。担心机器会取代人、人会因此消亡是多虑。从根本上说,机器没有智力,设计它的工程师才有智力。因为说穿了,智能并非人工的。

(本文摘自作者新书《智能,非人工也》(Intelligence Is Not Artificial),闫景立译)

猜你喜欢

图灵奇点人脑
哈啰电动车发布智能新品哈啰B70 PRO,推出智能平台图灵T30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校中有笑
校中有笑
校中有笑
奇点迷光(上)
新英镑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人工智能简史
让人脑洞大开的智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