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演员的自我实现之旅
2016-11-19
中国慈善家 2016年4期
我花了大概三年时间,寻找那个叫黄晓明的人。
在目前的汉语语境里,这是个专有名词,特指那个生于1977年,天蝎座,从小梦想成为科学家,结果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成为演员的男人。
但我想拨开明星的光环,试图寻找一些更为真实的存在。
2013年,我们曾有过一次邮件交流。那时候他的脚受了伤,电影《中国合伙人》正热映,他以一个颠覆性的“土鳖”形象受到好评。养伤期间,他暂时卸下了紧绷的神经,对我坦言,曾经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反而不自然,现在越来越希望观众看到真实的自己:“‘二,坚持到极致就变成了褒义词,可以认为是说一个人很朴实,很执着。”
这几年,看着他拍戏,投资,结婚,做慈善,上真人秀,身份越来越多元。
这一次封面采访中,我亲历了他一天的工作状态:一宿没睡好,紧接着两场大型发布会,两次群访,一次直播,一次广告拍摄,八家全媒体专访,几十次合影,一次领导接见、五个抽空小会,两个大会,凌晨三点才回家。
他的确有强烈的“偶像包袱”,不是说耍帅,而是他内心对自己有一个极高的标准,力求实现目标,并做到完美。“我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时间又有限,但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大的效果。”在匆匆赶场期间,他数度停下来,满足粉丝的合影要求。见缝插针的公益广告拍摄里,他也会为每句话加上不同的表情和手势,并且耐心地多录上几遍,供导演选择。
面对密集的工作安排,他跟工作人员吐槽:“找一台担架等着我,这样下去我会死的。太累了,身体受不了。”
但一走出门,他又是那个闪闪发光的黄晓明。专访聊到后半程,他的眼睛亮了起来,“可这就是你的选择,你就要走不平凡的道路,因为你想要选择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黄晓明:侠之大者》 作者:原宁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