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一中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综述
2016-11-19屈军�オオオ�
屈军�オオオ�
[摘要]当前,力促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化建设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在民族文化课程化建设中熔铸民族团结教育更是民族地区学校发展的重要使命。立足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建设实际,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力争在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化建设中找到一条民族团结教育的新路子,以期对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民族文化课程化团结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73
一、引言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是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肃南一中历年来将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1997年学校就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渗入,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硬件资源,结合实际,在对学生进行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校本课程的推行已由模糊、犹豫逐渐清晰和果决,逐渐体现我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以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和挖掘为重点的校本课程实施,是我们校本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它既能巩固已有的成果,又能促使以构建民族团结为核心的和谐校园这一特色实现新的飞跃。
二、回顾: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形成
肃南一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主要体现在校本教材的研发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教学实践活动上。
1.屈军、单品德等人研究的课题《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2005~2007)
其主要成果是编印了包括“肃南地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概况、裕固族简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裕固族的宗教信仰、红西路军在肃南、肃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艺术、裕固族文学作品选读”为主要内容的肃南一中“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读本《走遍肃南》。该成果结束了我校没有校本课程的历史,为学校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起到了启发作用,推动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向前发展。为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素养和开创符合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该课题不仅是肃南一中唯一被确定为“十五”规划的课题,而且是该校第一项省级立项课题。课题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GJKGB[2007]JD149,省教育科学规划办),2007年荣获甘肃省第七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
2.李琳、安雪霞、郎爱军、王安等人研究的《民族地区经典诵读及校本课程化研究》课题
课题的主要成果是结合学生实际开发了《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和《经典诗词诵读读本》(甘出准059字总1473号(2010)48号)的校本课程,并于2009年获张掖市第八届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0年10月通过了甘肃省教育科研课题鉴定(证书号:GSJGB〔2010〕JD489)。为了不断完善和拓展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于2011年又申报了“民族地区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发和实践”课题。研究立足课堂教学实际、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成为构建儒雅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的平台。
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首次在肃南少数民族地区科学、规范、系统地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加强民族地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拓展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夯实了学校文化底蕴。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为此,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教体局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列为2010年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之一,肃南一中把“诵读经典、打造书香校园”确立为四大特色校园工程之一。
3.屈军、樊旭平研究的《“以民族团结为核心构建民族地区和谐校园”的实践研究》课题
本课题力求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提升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并通过“以民族团结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开展,使我校广大师生
对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丰富师生的民族知识,加强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师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結,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感情。
通过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探索民族地区普通中学通过课程的改革实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民族团结为核心,协调各民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校园。以培养学生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课题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GSGB〔2012〕297,省教育科学规划办),2013年荣获张掖市第七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
4. 屈军、樊旭平研究的《民族团结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总结法、讨论分析法等研究在中学阶段实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两年的实践研究,初步总结出了适合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校本课程实践的有效方法,通过和谐校园、民族团结校园的创建,形成了和谐、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在撰写研究报告、发表研究论文的同时编写了民族团结校本课程读本——《和谐肃南》。
在实践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民族团结教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传承了裕固族民族文化,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校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感情。课题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GSGB〔2015〕J0442,省教育科学规划办),2015年荣获张掖市第七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三、提升:少数民族文化地方课程的形成与实施
从2004年开始,由时任肃南二中校长的安维武主持开发了一套由《裕固族历史》《肃南地理》《裕固族文学作品选读》《裕固族传统体育与健康》《裕固族民间美术欣赏》组成的裕固族乡土教材。2006年9月该成果荣获第六届甘肃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7年补充开发了《裕固族音乐》。2008年又进一步补充完善、修改合订为《裕固家园》,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裕固家园》填补了裕固族教育研究方面的空白,丰富了中国裕固族研究成果,为裕固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摸索了一条极好的途径。同时对其他样本地区,通过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对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能有一个很好的借鉴。
2008年,《裕固家园》被肃南县教育局确定为地方性校本课程免费发放,全面进入全县中小学生课堂,成为全县各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等国家课程的补充教材,全面实施。从2008年秋学期开始,《裕固家园》正式进入肃南一中课程实施方案。
四、结语:评论与展望
综合上述,我们不难发现,肃南一中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从无到有,说明学校一级的课程创新,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将成为课程改革的推动力。同时,学校能够从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出发制定课程开发方案,思路无疑是正确的,发展前景良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民族教育研究的质量,笔者有如下建议:一是作为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要切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校功能的全面实现。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作为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要立足于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民族团结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也正是基于当地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三是作为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托于学校课程管理的规范和校本课程开发有效机制的建立。
总之,肃南一中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国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推进教育创新为主要目的,以民族文化为主要载体,在认识上经历了一個由困惑到澄明的过程,在形式经历了一个由徘徊到实践的过程。使学校和教师突破了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根植了教育创新,特色发展,校本化研究,资源课程化的观念,重视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为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积淀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巴战龙.近五年裕固族教育研究进展述评——以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0(27).
[2]巴战龙.社区发展与裕固族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人口较少民族乡村学校教育的民族志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5.
[3]金清苗.裕固族乡土教材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8.
(责任编辑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