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11-19韩玉龙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理论

韩玉龙

【摘 要】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培养的出发点。本文从校园环境、师资队伍、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几方面出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提高几方面进行探索,找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

一、人才培养的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着其专业的特殊性,在人才培养方面就需要符合该专业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培养主要可参考下面几个方面:首先,和其它专业的要求相同,就是需要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无论是学习什么学科,这是专业人才所具备的基础所在。其次,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相关知识。这些知识是学习该专业的理论基础,没有理论为依托,就无法真正走入实践当中,也就无法谈及专业的学习。第三,可以灵活运用基本技能。这里所说的基本技能是指本专业的基本技能,是在实践中可以获得的,只有充分的将这些技能掌握,才能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行业要求。第四,学生需要有足够的科研能力。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学生在学校不仅学到的是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学会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这就为他们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第五,需要有研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学生在学校虽然主要还是以专业学习为主,但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如何去自己思考,如何去利用所学的技术进行专业的改进和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就是学校着重培养的。对于大学本科生,学校的教育就要从以上几点出发进行设计。1.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必须要熟知,只有充分的理论基础才是真正掌握这一学科的工具所在。学生首先要去学,所以对于教学的要求内容要理解。只有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才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得以提高。2.做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对该系统有分析及设计能力。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就需要将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中,这时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在专业上有所创新。3.对于软、硬件的研发有操作能力。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之后,就要将这些应用于实践,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也是注重于实践的应用,一个有操作能力的学生才能真正把这一门学科掌握清楚,也才能真正适应这个行业的就业要求。4.熟知行业概况,了解最新动态,学习相关法规。从事一个行业除了具备这个行业要求的专业知识外,对于行业内的新变化一定要随时了解及跟踪,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适应这一行业的快速变化。而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会在最大程度上保护自己,对于在行业内稳定发展同样重要。

二、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一)校园环境。我国的传统教育普遍存在一定缺陷,它往往以课堂教育为主,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也多是局限于书本之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他们只能从老师教学或是书中去照般理论知识,无法充分了解这一专业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无法掌握学习的规律,这使得教学枯燥单一很难取得成效,培养人才的需要急切需要创新模式教学。新的模式以传统教学为依托,以新型师生关系为纽带达到创新的目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而营造出新的教学氛围。现在的高校教学以素质教学为主,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将有助于塑造创新环境。教学中需要灵活,可通过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主动思想,对其思维培养十分有益。

(二)加强培养各环节。细节培养要贯穿教学始终。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理论的学习,只有充分的理论教学,知识点的熟练把握才能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其次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当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所在,而学生要培养创新思维就需要他们在实践中进行摸索。实践中他们需要自己进行设计,就使得他们不得不认真去进行思考。而相互的配合又增加了其沟通能力。学校要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培养,创造良好环境,加强细节设节,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三)培养教师队伍。教师的创新思维将会对学生有重大影响。而客观条件同样需要重视。考核机制完善,政策到位,奖征要符合实际,这都对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只有教师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这些能力的学生,使学生从意识到实践都得到改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教学艺术。与传统教育不同,在新的教学模下教师可以不必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去进行,也不用按照以往的规划去设计,教师的授课更多的是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教学的设计需要以创新的角度进行,教学中要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他们可以平等地去进行讨论,虽然还是以教师为主,但是形式上却是可以相互影响,从而使学生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师生之间需要有信任及自由,而在交流中要做到公平及宽容,在教学中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使得形成一个集体。整个气氛走向是以教师带动起来的,每个学生是平等的。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成为创新型人才。对于教学的改革,是需要在摸索中逐渐前进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改进,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五)创造条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其它专业相比有其独特性。该专业对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除了学习理论外还要进行实践培养,这样才会有创新能力,而这就需要高校为此进行努力了。学校可通过环境的改善、师资队伍的提高等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学生的竞争力,为其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孟令刚.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 科技经济市场. 2015(12).

[2] 潘波.计算机教学中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的应用[J]. 电子制作. 2016(Z1).

[3] 范丽芳.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信息化建设. 2015(12).

[4] 张鹏,杜玉越,戚梅.新形势下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1(Z1).

[5] 郭风,朱韶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01).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