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6-11-19卢次贵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志愿党组织群众

卢次贵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直接服务于广大群众,作为社区单位应准确把握社区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突出服务导向,完善服务体系,建强服务队伍,提高服务实效,提升社区各级党组织服务功能。本文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就社区单位如何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统一思想,凝聚行动共识。思想决定行动,共识形成合力,要集中解决谁来服务、为谁服务的原则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寓管理于服务中的观念,牢固树立把服务贯穿于工作全过程的观点。通过宣传和教育,使为民服务成为社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夯实基础,构建服务格局。以党组织为中心,引领、带动群众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参与服务、自我服务、互相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区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核心作用。以党组织服务统筹协调公共服务、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盘活党的组织资源,整合各方面力量,深化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以党组织服务带动其他各类组织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员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二是着力构建志愿服务体系。以志愿服务站为主体,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将工会、共青团、女工、计生等部门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与党员志愿活动进行统筹整合,通过整合力量,组建具有鲜明服务主题、明确服务项目,特定服务对象的各类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团队,打造人员精干、覆盖全面、职能清晰、服务便捷的志愿服务队。三是着力构建便民服务体系。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立以党员为核心的网格服务团队,设置“党员服务区”,努力实现服务动态化、全覆盖。开展便民服务进小区、入家庭活动,重点打造好便民服务大厅、服务热线、居民一站式服务等平台,为广大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找准定位,强化服务功能。一是服务企业发展,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努力建设好 “大本营”、“大后方”,以社区的和谐稳定、文明创建保障和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二是服务居民生活,主动对接居民的现实需求,不断提升小区的精细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水平,把社区建设成优美、舒适、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三是服务职工群众。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以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困难群体的专项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等为重点,以密切党群关系为目标,细分社区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把社区党建与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社区党建与社区社会化服务联动、与搞好小区建设联动、与繁荣社区文化联动、与社区帮贫助弱联动、与社区再就业联动、与加强社区治安联动、与社区文明和谐建设联动、与发展社区经济联动,逐步形成社区党建联动服务的综合网络,为社区居民、辖区单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优质快捷服务。

四、创新特色,丰富服务内涵。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改进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创新服务载体,运用新手段和平台开展服务工作。一是以“三亮三比三评两创”(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比作风、比技能、比业绩,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创服务品牌、创服务标兵)为抓手,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窗口”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通过“三亮”行动让服务方式零距离,使民安心;“三比”行动让服务过程零差错,使民放心;“三评”行动让服务质量零投诉,使民顺心;让创服务品牌、创服务标兵成为广大党员的自觉追求和行动。二是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了解民情民意、破解热点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基层党员干部“三代三帮”(开展民意代言、事务代办、便民代理,帮群众反映诉求、帮群众解决问题、帮群众多办实事)、普通党员“一联一、一帮一、群帮一”关爱帮扶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主题实践活动。三是建立健全信息服务平台,在党支部形成“微信群”、“朋友圈”,利用宣传栏、QQ、论坛、网站等媒体畅通服务渠道,形成网上查、掌中看、栏上挂“三位一体”信息平台,开展全方位、立体服务。四是创新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果的服务型党组织项目,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一刻钟服务圈”和“一公里服务圈”机制,设置“党员服务区”。

五、制度保障,提升服务水平。把制度建设作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建立健全群众意见调查摸排机制。通过利用网络、手机等媒体,建立征求意见、网上受理、在线交流、咨询问答、网上解答等多功能平台,及时收集汇总群众需求。二是建立定期分析群众需求机制。实行群众诉求信息互通联席会议制度,采取每日互相通报信息、每周交流信息、每月分析和重大问题专题研究等形式,对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制定解决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确保群众意愿第一时间掌握、群众诉求第一时间解决。三是要切实把握“型”的内涵,在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要着眼于建立一套合理、管用、完善的服务制度,努力构建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主动服务的良好体制机制。

六、协同推进,调动群众参与热情。对共性问题注重顶层设计,对个性问题强调基层作用,对疑难问题注重部门联合。如文明风气的引领,是一个共性问题,就要着眼由社区党委统一部署,研究系统的措施办法,持续的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对一些居民服务的问题,就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对一些疑难问题,就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协商,共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在服务中调动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参与性,更好的进行自我服务。要激发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为民办实事的主体意识;激发各群团组织为民办实事的责任意识;激发广大党员和居民为民办实事的参与意识;通过整体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整个活动的深入推进。

猜你喜欢

志愿党组织群众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清华党组织公开
多让群众咧嘴笑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