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6-11-19易盈
易盈
【摘 要】音乐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教学进程中对于审美教育的融入。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
从国内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现状来看,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表现在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音乐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然而,一些旧的观念和做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仍然存在。例如,在音乐课的教学中,以音乐知识的讲授和学习为重点,忽视学生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养成。还有的教育者片面强调音乐技能的训练,忽视音乐情感体验,把音乐课上成枯燥无味的训练课。这种思想观念和做法,不是一无可取,但由于忽视审美教育这个中心,而有使音乐课教学走进死胡同的危险,从儿童的发展来看,这样的音乐课对儿童审美情趣的提高、生活态度的培养乃至良好品德的形成,存在许多不足。
一、关于音乐之美的基本理解以及审美教育的实质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的表现形式以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作为物质媒介或“语言”,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绪、情感、思维、意志。音乐是审美的重要对象,音乐的“美”是有其独特属性的。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它不是以说理的方式来传播,而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等途径,从一个心灵到另一个心灵。倾听音乐,其实就是一次从创作者、演奏者到倾听者的心灵之旅。倾听不同的音乐,大略等于旅游者游览不同的景点,认识不同的人群。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理解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质,本文认为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质可以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音乐美的要素,比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调式等等,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一部优美的音乐作品,往往是各要素的和谐组合才形成的。要想感知音乐的美,还应当是从对各要素的认识开始。第二,音乐中情感的发生和变化,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内容。音乐是表达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原始社会的人们已经创造出丰富的歌舞来表达他们的丰富情感。古往今来的音乐作品,可以说,融入其中的情感往往是作品的灵魂。因此,音乐审美教育要以体验情感为基本内容。第三,音乐实践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必经之途。音乐和文学不同,文学之美在于感知,在于思辨,在于升华。而音乐之美,在于体验,在于实践。音乐教育的基本形式,例如唱歌、演奏,事实上都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才能更深入的体会音乐的美。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从而为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奠定基础。在音乐审美教育中,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训练,视唱练耳课程及其他音乐活动的开展,可促使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得到极大的开发和发展,能充分感知和感受音乐语言,感知和感受音乐的美。
音乐审美教育可培养小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激发创造力。音乐是想象的艺术,音乐能激发学生产生出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引起强烈的情感反映。[2]在学习、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在听觉的基础上,会自然而然地引发联想和想象,这种联想和想象,使得音乐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立体感。而由于这种联想和想象的经常发生,又直接触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音乐的情感性有益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它不仅让人们记住一些优美动听的旋律,而且也在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领悟美的过程中,将人的智慧、理智感、道德情感与美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挖掘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通过歌唱教学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
歌唱,即歌咏之意。《书、禹典》言:“诗言志,歌咏言”,“心之忧,我歌且谣”。歌唱是歌者内心活动、情感外露借声抒情的活动。歌唱是把歌曲的音响、思想内容传达给听众的重要的活动,自然属于创作之列。在歌唱中运用技能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其不同的处理手段、处理方法体现了歌唱者创造性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不同的演唱个性和主动精神,是锻炼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通过乐器教学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
器乐学习与欣赏、听力、歌唱等学习关系密切。莫塞尔说:“器乐是通过欣赏产生动机,以欣赏为目的。”器乐教学促进多种器官协调发展。器乐学习是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结合的一种学习形式。学习过程中,大脑思音,目光视谱,耳闻音响、口唱曲调,手弄乐器,是多种器官协作的活动,无疑促进了器官的协调发展,激发学习多向性、变通性的思维。
(三)通过音乐欣赏引导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审美心理活动画面组成的心理活动过程,人们一般是从音响感知入手,通过感情体验激起学生情感波浪,产生音乐联想和想象,再进入理解认识达到审美情感的深化。[3]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带有趣味性的或拟人化的歌曲和有情节的乐曲,欣赏教学主要是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注意力、想象力、感受力。教师必须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等探讨、认识并逐渐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节奏、主旋律、和声、曲式、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及情绪,使学生音乐教室体验的程度不断深入。
四、结语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随着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审美教育已成为小学音乐教育的主题。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明白,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在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审美教育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得到很好地实现,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摸索适合的模式与方向。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小学音乐教学法》,教育部体卫艺教育司组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王昌逵,叶子.《音乐审美教育理论与方法》,气象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