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6-11-19韩卫
韩卫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依照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分成小组,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策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现代的阅读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参与后,则是学生、教师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成了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注意语文阅读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不断探索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案有效性的策略,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自身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一、遵循目标,创新课型
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遵循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与重点,使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同时,还要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新语文课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黄河颂》《音乐巨人贝多芬》等与音乐有关的课文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音乐导入教学活动中,以音乐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要讲解课文中的难点与重点,以便学生重点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再如,在教授《鲁滨逊漂流记》《骆驼祥子》等故事类课文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影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趣味性,以影视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重视课堂导入环节
一个良好的开始会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成功的一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具有激情的导入来刺激学生的审美细胞,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教师要利用阅读教学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自然与生活,关注社会与人类。因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美感的特点,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要学习的文章具有一种深深的向往。学生的阅读欲望被调动起来,才能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比如在讲解《夏天也是好天气》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与夏天有关的图片。特别是那些可以展示出夏天优势的图片,这样,无论外面是什么样的天气,学生在课堂中就像生活在夏天一样。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教师再利用适当的语言对课堂进行导入,比如“同学们,夏天虽然炎热,但是带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本次阅读的文章中有更多我们想不到的夏之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在这样的课堂导入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构建情境,激发动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初中语文教师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建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尽量还原课文情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一部分课文的写作背景较为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易于理解课文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以便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授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五四运动”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而认识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体会作者空有爱国情怀,却看不到希望的彷徨心境。在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后,会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正面、积极的阅读兴趣。
四、分组合作,互动交流
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分组,使其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协作学习,共同进步。例如:在学习《变色龙》《孔乙己》《威尼斯商人》等故事性强的课文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先根据文章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并根据自己的想法,与组员、教师进行讨论与交流;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排演课文内容,通过组员合作的方式,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并在排演时体会课文主人翁的角色特点和心理变化过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开拓思维,培养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并注重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以读写结合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水平。为了开发学生的思维,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给学生留有猜想的内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挑选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编写文章后续内容。这种以写作教学促进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续写《范进中举》,而续写要求不定,且没有标准答案。以这样开放的写作方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写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而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新挑战。通过探究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案有效性的策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艳伟.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4,17(3):30-31.
[2] 于燕.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22(3):112-113.
[3] 王玉红.关于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5,9(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