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实效性

2016-11-19刘艳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性朗读初中语文

刘艳

【摘 要】努力帮助学生提升朗读诵读能力,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准确、更敏捷,可以提高学生短时间内理清表达思路的能力。因此,在语文课教学时要重视朗读教学,尤其是农村学校。如果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朗读教学中去,朗读教学一定会在我们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更多艺术魅力,以实现朗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实效性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进行的训练,它对于丰富学生语言,锻炼思维,增强记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中学语文课堂上却普遍存在着那种看似热闹、实则低效的朗读教学活动。这种流于形式、为读而读的朗读教学,既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落实,又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眼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普通话推广不够、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等现象,现在的农村学校课堂上仍能听到学生拖着声音唱读课文,这种朗读教学活动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农村学生的素质培养极其不利。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朗读教学,以提高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实效性。朗读教学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初中语文课标明确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充实学生的语言存储量、提升思维应变能力及增强记忆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吕叔湘先生曾说: “人类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配以语音,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古人把“上学”称为“读书”,古人所办学校强调反复朗读,这样才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达到课堂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可见,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教学。教师在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要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农村初中学生语言表达时方言较重等特点,探索出一条能以读带讲的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新途径,以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理解力,继而实现朗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感知、品味

新课标明确提出: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指导学生在默读阶段先解决字词的识字和正音,要求学生勤查字典,积极扫除字词障碍,这样就为品味文章的表达效果打下基础,是朗读能力培养的基础性工作。默读能让学生静心专注于所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因为默读时视觉接受阅读内容后直接发送给大脑并立即进行“处理”,直接感知、理解文意,不需要用其他器官作媒介,是朗读文章之前快速阅读的理想选择。

二、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悟

农村初中学生普通话水平不太理想,朗读能力也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力争做到摆脱自卑心理的困扰,尽可能在诵读课文、阅读教辅及各类课外书籍时坚持使用普通话,要读得字字响亮,以期通过长期训练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使自己站在作者的角度领悟文章感情,培养语感,带着情感走进语境、读出语意。因为文章中的句子是作者仔细观察生活后的真情表露,当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品读文章时,就很容易读懂读透文章的主题,也能表达相对独立的情感。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加强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更加直接、深层次地领悟作者的真实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讨论,集思广益,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和领会,让学生的观点在一起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当学生体会了文章的感情,在以后的朗读中情不自禁地就会流露出自己的独特感悟。

三、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验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很多专家精选后的优秀作品,里面很多描述、感悟的语句更是作者提炼的精华。朗读过程中,品词析句是对语言的局部把握,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反复朗读,边读边思考,把自己的独特理解表达出来,各抒己见。

教师在这一阶段,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提高朗读水平。譬如:对于记叙性、感悟性的优美片段,在课堂上进行范读。范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模仿,而是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出对文章的独特理解,引起学生的共鸣。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因为朗诵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可以先让普通话较好的学生领读,让其他学生在倾听中辨别正确的读音是什么,并以此来要求自己,提升进步。对于对话性较多的片段,可以让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朗读。通过角色扮演,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朗读体验,不但提高了学生课堂朗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增强了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长此以往,在渐进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团队意识、口语交际能力,更陶冶了他们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

四、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技能训练

朗读是有技巧的,掌握朗读的技能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师可以在音色准、音调大与吐字清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握语句的停顿、朗读速度、词语的重音以及语调等技能。朗读停顿主要在语句的连接之处、层次的转化之处以及语句之中的朗读停顿,其有利于实现对文章情感的表达;朗读速度的快慢显示了文章情感基调的变化;词语重音的突出是为了表达对某个词语在文章的作用、地位的重要;语调的把握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情感表达,例如激动、欣喜、紧张、怀念、悲伤、痛苦等情感。

总之,朗读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教学活动往往只停留在表层,普遍存在着只讲究形式、为读而读的现象,不仅影响了语文教学目标的落实,而且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实效性,成为当前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许红.此时无声胜有声:谈阅读教学中默读的缺失与回归[J].考试周刊,2012(10):29-30.

[2] 魏永和,杨小生.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190.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性朗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