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

2016-11-19豆竞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课外作业布置小学数学

豆竞

【摘 要】古人云,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链条,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我们要重视课后作业的设计,避免机械、重复、单调,应该有目标、有层次、有重点、有拓展。具体就是要目的明确,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数量要适当,难易适度,要有变化性,多样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布置

课外作业,是教与学的桥梁,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独特性在于,作业的完成是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除了具备能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功能,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倡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已被我们广大教师领悟并付诸实践。所以我们的作业设计尽量做到少而精,具备典型性,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题量适当、恰到好处。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一、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生活性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把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设计为作业,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一位数乘除法时,可以把简单的计算题设计成日常生活问题——“妈妈买了6条鱼,每条37元,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学“长方形”周长时,帮木工师傅算一算做学校一个铝合金窗户需用多长的铝合金做框……这样,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培养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形成自觉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内驱动力。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又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作业,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二、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层次性

一个班上学生知识层次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同一层次、要求的作业,就收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此,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不能一刀切,而要按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来分层次布置。实践证明:这种分层次布置法既有利于中差生的矫正和达标,又照顾了优生的超前发展和能力培养。

三、课外作业布置要适量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小学生的作业量要适当,不可过多。一般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家庭作业总量不可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有45分钟的作业总量也就可以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精当,充分考虑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练在重点处、练在难点处,要让学生通过练习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认知结构。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练习,以免学生对作业产生反感。

四、课外作业布置要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能动的个体,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其充分参与到作业中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多动脑筋,作业布置的形式要丰富有趣一些。比如说:在教过了《圆柱的表面积求法》后,一般我们布置的作业都是求圆柱的表面积,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作业可以这样布置,“一张长12.56厘米,宽6.28厘米的长方形纸,把它围成一个圆柱,并配上两个底面,动手做一做,有几种方法,并分别算出它们的表面积。”这样的作业学生比较喜欢,既动手,又动脑,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寓学于做之中,寓学于玩之中,效果很好。

五、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全面性

为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数学作业的布置应多样化,有笔试题、有口算题、有说理题、有操作题、有社会调查实践题,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

如学完《勾股定理》后,我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电脑自己查阅关于勾股定理的历史文献;观察日常生活中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物体及它们的应用。

如学习了《比和比例》后,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测量旗杆、大树的高度实际问题。还设计一些相关内容的小实验和小制作给学生去实践,同时也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别的小实验和小制作。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这样知识与能力不断互动中成长。

结语

多元化、个性化的开放型作业,使学生都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施展才华的机会。新的作业布置形式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新的数学作业布置形式,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作业的作用,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李德林.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年10期.

[2]袁春堂.新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探索[J].《校长阅刊》.2005年12期.

[3]朱萍.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10期.

[4]蔡冬梅.浅谈语文教师如何处理作业[J].《才智》.2008年23期.

猜你喜欢

课外作业布置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浅谈“快乐的课外作业”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的兴趣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