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2016-11-19马沙沙
马沙沙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其有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小学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实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农村家庭;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家庭作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加深及运用,在巩固新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大多集中在每天晚上,而家长在晚上对孩子的教育主题,大多集中在孩子的家庭作业上。让孩子不需要家长关注就自觉、快速而且认真地完成家庭作业,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家庭作业也是学校了解其家庭教育状况的手段,尤其是在我们农村小学。
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绝大多数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不能直接管理孩子的学习、生活,还有一些爸爸、妈妈上班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的管理留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去管,而爷爷、奶奶的管理基本是满足孩子吃饱、吃好、穿暖就行。因此导致孩子的双休日的学习几乎成了一句空话,作业随便做一点应付一下。长此下去养成孩子懒惰怕吃苦,只顾玩不去读书学习,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正常发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入思考。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课外作业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的眼里,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课外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一的计算,可以把数学的计算作业设计成多种形式。
如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为了巩固知识点,把计算变成有趣的猜数游戏,如:25+16= ,不一定非要写,可以这样猜一猜:我比25大16,我是谁?这样的猜数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连思维能力稍差的同学,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除了猜数,我们还进行了猜年龄、猜吃的、玩的、用的东西,这里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有很多数学知识。这种猜数内容的方法可以在家庭中猜,也可以在同伴间进行。
二、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层次性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课外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三、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实用性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也极力贴近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本着这一目的,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例如,在学习完苏教版第十二册“纳税和利息”这节知识后,我让学习设计一个表格,到当地信用社或邮政银行,把当时的利率表抄下来。设定一个情节,给你们5000元,你们自己决定存多长时间,计算一下,到期可得利息多少元?同学们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很积极的就完成了这项作业。
四、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创新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这也是许多老师困惑“我都让他们多次练习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错题?”的深层原因。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效果好。
例如,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之后,我让他们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工具,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第二天,有的学生带来了剪纸作品;有的学生设计了楼房图案;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出了泥人……作业五花八门,形状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设计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看着学生这些“杰出”的作品,我知道,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已全部掌握。
总之,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遵循趣味性、层次性、实用性、创新性这些原则。在设计作业时,能少一分形式,多一点实质,设计出真正适宜学生的有效作业,使其最大发挥作用,促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是我们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于名.浅谈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15期.
[2]张伟.新语文学习中的优化作业设计[J]. 《新课程(小学版)》.2009年05期.
[3]吴玲.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作业设计之我见[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