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数学猜想能力的培养

2016-11-19杨星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

杨星

【摘 要】数学猜想是人们依据已有数学知识和经验,运用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凭借直觉而作出的假设和预测,它是人们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知识的手段和策略。培养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猜想能力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敢想敢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运用恰当时机,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猜想,这样课堂上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数学教学效果。

猜想是根据不明显的线索或凭想象来寻找正确的解答思维活动,数学猜想是人们依据已有数学知识和经验,运用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凭借直觉而作出的假设和预测。它是人们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知识的手段和策略,培养小学生的猜想能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十分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一、在新入课程中介入猜想,提高学生参与问题分析的热情

小学生性情单纯,善于猜想。每个小学生都具备猜想的天赋,在新入课程中介入猜想,可以提高他们参与问题分析的热情,激活他们内心潜在的猜想欲望,对他们数学知识的探究产生鼓舞。每个章节的新课程中总会介入新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均是他们产生猜想的良好因素,在课程伊始就鼓励他们大胆的进行猜想,能让小学生对新课程的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圆的周长计算中,教师可以提问,如何获得圆的周长呢,这时候可以引发学生的猜想,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卷尺衡量,有的学生说可以在圆上打个记号,然后在底下滚动一圈测试滚动痕迹的长度……由于猜想,使大家进入了对圆周长猜想的热烈气氛中,同学各抒己见,对圆的周长计算方式充满了兴趣,最后教师可以提问,大家说的方法都不错,那么试问,地球也基本上可以算周一个圆形,怎么测试地球的周长。显然,用学生的猜想去解决这个问题不太符合实际。带着这种疑问和猜测,教师引入π在圆周长中的运用,通过这样的解答,使得学生增加了对圆周长的计算兴趣,获得了他们对新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仔细观察,注意引导观察猜想

观察是感知事物的窗户,是发现规律的渠道,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有意义的事实和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而获得猜想。

例如:教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这节内容时,我给学生提供一组分数,让学生观察、试算后猜想:"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这个分数的哪些部分有关?有的说可能与分母有关后,又让学生猜想,与分母有怎样的关系?有的说可能与分母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有的说可能与分母是合数还是质数有关,也有的说可能与分母所含有的质因数有关,学生经过一番讨论,举例验证,最后形成共识,这样的教学,充分展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应用教学猜想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不竭源泉,通过创设鲜活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应用教学猜想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这是对数学教学的首要的整体目标。因此,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出的结论与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体验数学活动的愉悦性和处理问题的优越性。这一阶段既有利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及在生活中有效地运用数学的积极态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在“操作”中萌发猜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小学生一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便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他们拼一拼,画一画,量一量等操作活动,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心理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他们从中萌发猜想。

五、形成模式,鼓励猜想

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表现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思考问题,善于常识、善于猜想、探索,能够有效地应用原有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地猜想尝试探索和创新。在授课中应启发学生多提问,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考、分析,并进行自我判定。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猜想、尝试、探索的喜悦,并能够形成一定的模式为学习新知服务。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平时同学们学习数学,往往跟着感觉走,没有固定的数学思考方法,思想方法比较单一,提不起学习兴趣,课堂死气沉沉,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失去活力,失去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猜想的应用,又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营造猜想氛围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同时,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为学生解决一些探索性、开放性等数学问题提供了可靠的途径,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了学生的智能。

参考文献:

[1]石秀娟.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0期.

[2]朱庆飞.小学生数学验证能力的培养[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8年11期.

[3]张文君.重视数学猜想,培养猜想能力[J].《教育》.2007年12期.

猜你喜欢

小学生数学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我们爱数学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