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行业加速洗牌
2016-11-19钱玉娟
钱玉娟
自欧盟葡萄酒的双反协定被终止后,进口葡萄酒便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受到消费者追捧。“乱花渐欲迷人眼”,市场价格悬殊、以此充好乱象频生,使得行业竞争加剧。
不管是宾客宴请还是礼尚往来,酒水自然是少不了的助兴及馈赠佳品,而对身体有益的红酒自然成为首选。就拿刚刚过去的春节来说,尽管高端白酒销售未有大幅增长,但不少经销商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进口葡萄酒的销售明显起来了,更有望成为今年酒水消费的“黑马”。
一直以来,中国便保持着世界第五大葡萄酒市场的地位。《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从中国海关获得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进口葡萄酒总量达553,573,891升,同比增长了44.2%;进口额为2,031,670,743美元,同比增长34%;平均价格为3.67美元/升,同比下降7.3%。
海关分析认为,国内消费需求走旺,自贸协定深入实施,共同推高葡萄酒进口量。在总量和总额方面,2015年度都有了大幅增长,这说明中国葡萄酒市场正呈良好态势发展,而平均价格有所下降,侧面显示出大众型葡萄酒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收入增加和绿色健康消费意识增强,葡萄酒在各类酒品中的优势日益显现,推动国内葡萄酒终端消费市场不断扩容。
然而,成为消费者在酒水市场选购的“宠儿”之后,展现出强劲消费势头的进口葡萄酒,却也掩盖不了以次充好、傍名牌、暴利、假货泛滥的市场乱象频频出现。与此同时,随着国人消费葡萄酒越发理性,葡萄酒行业的暴利时期已经结束,眼下正是加速洗牌的阶段。
“猫腻”频出
“拉菲传奇,独具珍藏价值,只要900块一瓶,现在打进电话,买一送一。”几百块钱就能买到大名鼎鼎的拉菲红酒,如此一条购物促销广告对消费者而言别具诱惑力,事实确实如此吗?
通过走访北京市内几家大型超市和酒类专卖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发现市面上的拉菲品类非常多,其价格悬殊也很大,从几百块到七八万元一瓶的都有。其中在某酒水专卖店有一款名叫“百奈特拉菲特城堡”的红葡萄酒,售价只要198元,而其原文“LAFITTE”跟著名的拉菲“Lafite”只多了一个字母T。
业内人士透露,“拉菲1年产量20万瓶,中国市场配额不超过5万瓶,而仅浙江地区一年的拉菲销量在30万瓶以上”,究竟多出来的拉菲葡萄酒从哪里来,不得而知。
拉菲“山寨”只是整个葡萄酒行业乱象的一个典型代表。业内人士称,葡萄酒市场“想多乱有多乱”,很多经销商常常用以次充好、用灌装酒冒充原瓶进口产品欺骗消费者。
“部分进口葡萄酒确实是进口的,但可能是价格低廉的桶装原液,运回国内后灌装,再贴上标签,却卖出很高的价格。”某酒水销售负责人杨先生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此类葡萄酒品质并不高。
此外,商家随意标价、价格虚高问题在葡萄酒市场也由来已久。在部分市场,进口红酒批发价约为口岸价的20倍,零售均价约为口岸均价的30多倍。
由于大部分消费者并不十分了解进口葡萄酒的价格构成及定价方法,一些商家就趁机对所售葡萄酒产品随意加价,从而导致了价格混乱。
选购有方
一些消费者反映,超市和酒水专营店里林林总总的葡萄酒,价格波动幅度很大,有低至几十元甚至十元的酒,也有价格高达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的高档酒,同一款葡萄酒在不同地方的售价也不同。面对琳琅满目的葡萄酒,想要挑选一瓶性价比高的酒实在很难。
多位葡萄酒业内人士表示,市场门槛低、缺乏市场准入制度和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也是葡萄酒市场混乱的原因之一。
一瓶葡萄酒从其所在国进入中国的程序是:中国客户向葡萄酒拥有者提出申请并支付相应的费用,葡萄酒拥有者即通过相关的公司办理海关需要的手续,然后将手续和实物一道发往中国,中国海关接到货物,根据相关单据验货无误后将货物交给客户,完成一个流程。
目前我国没有一套完整的葡萄酒质量等级划分制度,市场上常见的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大多由企业自行建立,不具全面性和代表性,无法起到明确有效的品质标识作用,难以正确引导消费者选购。
“所有进口葡萄酒均有《出入境检验检疫报告》、报关单及酒水流通随附单,如果你买进口葡萄酒时有疑虑,完全可以向经销商索要通关材料。”杨先生支起招来。
此外,他还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中国销售的进口葡萄酒,必须在葡萄酒瓶上贴中文背标,否则无法正常入关。所谓中文背标,即在背标上用中文标注该进口葡萄酒的名称、生产日期、含量、生产商等信息。他还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葡萄酒时,一是要选择从长期规范经营的进口企业购买原瓶装进口葡萄酒,二是选择高性价比的进口葡萄酒,在选购过程中无须盲目追求高价。
市场洗牌
高额的利润吸引了大批投资和投机的人进入红酒行业,但是红酒的经营和投资是有风险的,因为经营红酒并非易事,得懂酒、有销售渠道、卖得出团购,还得搞得定上游资源。
在一些传言中,葡萄酒潜在的利润“惊人”,以一瓶普通批发价160多元的红酒为例,零售价可达250多元,而到了酒店就要卖近500元,其中利润高达100%。而如果是一瓶名酒庄出来的酒,比如拉菲,价格更是要连翻几番。如此看来,红酒是否真的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
不过,对于5年前进入红酒行业的某葡萄酒专营店老板贾先生而言,利润并非传言那么大。“我进入这一市场时,国内的红酒行业正经历着井喷式的增长。”但近年来,涌入红酒市场的人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消费者也趋于理性。“前两年进口红酒比较少,一些顾客只认价格,越是价格高的酒越有人买,利润可以达到60%~70%。”贾先生称,随着进口红酒种类增多,除了知名度较高的法国三大酒庄,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智利等国家的一些小酒庄也“杀”进江城市场,利润空间也大大缩水,基本维持在30%左右。
更可怕的是,绝大部分消费者都开始选择网上采购或者团购,很少会到专营店买瓶红酒喝。当然造成专营店零售生意不佳的主要原因还是价格偏高。贾先生表示,“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一瓶标价在几百元的酒还是有点贵,毕竟,90%的进口红酒其实都是商务应酬用的。”
另外,对葡萄酒行业的不熟悉和投资环境的变化使得像贾先生这样的投资者出现了经营问题。不少投资者进入这一市场之后,红酒价格便出现了大幅度下跌。
而毕业于某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张小姐,如今正在经营一家红酒直营店,“红酒的确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市场,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欢。但是,玩一下和投资是两个概念。不少专营店没多长时间就做不下去了。”她建议,做红酒生意一定要熟悉整个市场,有货源,找准定位。“目前整个红酒市场鱼龙混杂,真酒假酒都有,最关键是要保证货源品质。”而门外汉往往对此轻易摸不着头脑。
采访过程中,相关业内人士纷纷表示,随着对葡萄酒认知度的提高,国人消费葡萄酒越发理性,而众多的进口葡萄酒代理商们或将经历一场洗牌,那些只有一腔“赚钱”热情,却缺乏优质上游资源及专业服务的盲从者有可能被淘汰掉。